袁曉芳
(江西省宜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西宜春 330800)
在現代教學中,改革無處不在,就拿語文課來說,現代語文課堂教學理念、課堂標準、課堂形態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1)閱讀教學主張“感受性閱讀”,寫作教學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口語交際教學強化為“日常生活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努力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倡導教師與學生的“對話”[1]。(2)從教法而言,在注重“誦讀”的同時,傾向于對“質疑法”“討論法”的倚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3)語文新課標解讀的四個關鍵詞:語文素養、語感、體驗、對話。語文素養主要從人文素養目標和語文能力目標出發,旨在培養學生對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理解和學習;語感旨在培養學生日常生活口語交際能力;體驗旨在在教學過程當中,尊重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內心實在的情感和感受;對話則強調師生平等。
從整體框架到具體的課堂細節來處理和構建語文課堂形態。為更好地闡述和貫徹這樣的理念精神,現以福建省南安市一位教師的《春》的教學片斷為例,具體而明確地將以上幾點融合起來闡述。
首先教師手捧一盆怒放的三角梅走進教室,然后教師一言不發地在黑板上寫下羅丹的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接著教師開始導入:“眼前的這一叢花,讓我們感受到了洋溢的詩情和盎然的生機。我們看見它時,思想的河流跳躍出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隨之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將學習《春》,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導入之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春》的五幅畫面: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并將學生分組,分別朗讀這五幅圖的描寫段落。讀過之后,讓學生對文中的字、詞進行點評。學生分別點評了“賣弄”“偷偷地”分析出來的感情,再一次進行朗讀,體會作者的意境、風格[2]。
緊接著,教師用多媒體拋出問題組:問題一: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問題二:你覺得春天還像什么?仔細思考,聰明的你一定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贊美春天。學生看到問題后,開始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每組推薦一人在全班討論中發言。語句挑選如下:“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樹葉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在討論最后一句時,教師引用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回憶并背誦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在討論第二個問題的時候,教師緊緊抓住比喻這個特點,讓學生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造句來贊美春天。同學們踴躍發言,教師進行了點評和鼓勵,隨后播放音樂《春江花月夜》。
最后,教師讓學生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并總結了課文寫得好的地方。但有一個學生給出了不同意見,認為朱自清并沒有把春天的特點都寫出來。教師對這個發表不同意見的學生給予了鼓勵。
課堂小結:春天帶給人萬千遐想,充溢著蓬勃的生機,但“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蹤”,春天也是難以持久的,生命也是短暫的,“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讓我們珍惜青春年華,讓理想在奮斗中閃光。愿春天般的心情伴隨著我們的成長!
對這堂課,具體評析如下:
(1)導入自然新穎,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進入課堂。導入工具是漂亮的三角梅,引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2)整體感知階段,將知識點自然融合,氣氛輕松活躍,學生參與感強,并且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學生平等對話,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工具為多媒體,展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五幅春景圖,讓學生能夠很好地把握課文內容,并且感同身受地進入到美妙的春景中。此時,學生朗讀課文,表達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隨后教師自然地將問題拋出,引發學生的思考。在講述到春雨時,還提醒同學回顧舊知,然后順暢地對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理解和鞏固,學生積極參與,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另一工具為音樂《春江花月夜》,悠揚婉轉的音樂使學生陶醉,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春天的感知。(3)結束環節:這一環節非常明顯地體現了教師對于突發狀況的處理能力。同學提出了不同觀點,教師不僅沒有打壓,反而積極地鼓勵,做到了尊重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
(1)從課程論的角度來看導入略顯累贅,三角梅和羅丹的名言選擇其一就可以。(2)整體感知部分,在說到春雨圖時,教師引用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時犯了個錯誤,他說這是側面描寫春雨的潤物之功,其實這并不是側面描寫,而是直接描寫。緊接著讓學生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贊美春天,雖然說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但是工具性不強的缺點也暴露無遺,贊美春天沒有必要限制只使用比喻這一個修辭手法,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處理得不好很可能弄巧成拙。在評價朱自清的《春》這篇課文時,大多數同學認為寫得很好,但有一個同學給出了不同意見,雖然教師很機智地給予了及時鼓勵,但是并沒有抓住這個有效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沒有充分發揮出教師的主導性。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就此總結出理想的課堂模式應包含以下幾點:(1)語文教學目標清晰明了,人文目標與工具目標必須有機結合。(2)貫徹新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培養學生,與學生教學相長。(3)教學過程簡潔、流暢,臺階逐次提高,關注學生的接受感知能力。(4)正確處理師生關系,與學生平等對話,在新的教學課堂中,切不可走過去“填鴨式”教學模式。(5)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在課堂中,教師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提醒學生發言聲音洪亮,表達清晰,勇敢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2)對學生進行簡練的表揚、鼓勵,但不可太籠統,比如課堂全程就一個“你真棒”等。(3)以問題的設計來帶動課堂,但要注意問題的逐次提出,不可一次性也不可隨意地拋出學生難以回答的問題。問題分兩種,一種是帶動學生積極性的簡單問題,一種是有利于課文理解的復雜問題。這兩種問題教師必須做好分配安排,對學生沒有回答出來的或者回答不夠到位的要及時做出相應補充。
在此基礎上,我就本課堂實例總結出了優秀課堂的模式:
(1)導入:抓住學生興趣,將學生引入課堂。(2)整體感知:①PPT展示,有效地展示課堂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感知;②分組朗讀,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課文中;③評點,鼓勵學生盡可能地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3)探究研討:逐次拋出不同程度的問題,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4)總結歸納:對全文內容總體把握,體現教學目標。
在對《春》的課堂實例分析中,筆者發現,要實現當代的語文課堂的教學理念,必須做到有效、有趣的辯證統一,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這一目標定會實現。
[1] 曹丹.閱讀之中見寫作——《春》教學實錄[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7(18):56.
[2] 盛群力,程景利.教學設計要有新視野——美國賴格盧特教授訪談[J].全球教育展望,2003,3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