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史丹丹
摘 要:自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大學生信息獲取方式與人際交往方式,對大學生的審美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文章從自媒體視角下大學生審美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出發,提出了自媒體視角下大學生審美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自媒體;大學生;審美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3-0082-02
以數字科技和互聯網為紐帶的自媒體時代,方便了人類生活的同時,也促進了人類思維的改變。大學生作為自媒體的主流用戶,無論是在學習、交流還是娛樂方面,自媒體都對大學生審美素養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為大學生審美素養教育帶來了挑戰與機遇。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契機下,大學生審美教育一方面應了解自媒體對于大學生審美素養的具體影響,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對大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另一方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從社會、學校、大學生等方面著手,結合自媒體傳播特點加強大學生的審美素養教育,使之學會鑒別美丑,進行藝術批評,并依托自媒體平臺創造出屬于具有審美價值的作品,提升審美素養。
一、自媒體視角下大學生審美教育的挑戰與機遇
(一)自媒體下大學生審美教育的挑戰
1.來自自媒體的挑戰?!霸谥x因·波曼(Shayne Bowman)與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兩人聯合提出的自媒體研究報告中對‘自媒體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自媒體是一個普通市民經過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提供并分享他們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途徑?!盵1]“自媒體時代是指以個人傳播為主,以現代化、電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媒介時代?!盵2]自媒體的顯著特征是自主、自發,公民上升為接受與傳遞信息的主體。大學生在自媒體環境中可自主選擇信息,然而在這一前提下,大學生能否自覺選擇到健康、具有審美形式的信息是關鍵。事實證明,網絡信息過于龐雜,大學生網絡素養并沒有達到較高水準,往往不知該如何選擇提高自身審美素養的信息,較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誘導,分辨不出美丑甚或以丑為美,形成不良的審美觀念。另外,自媒體平臺具有入門低、開放性的特征,以大眾傳媒為載體的大眾文化在自媒體時代下以新的方式得到了更廣泛傳播,“大眾文化是以現代信息傳播和復制技術為手段,以市場為依托,以為消費者提供游戲性的娛樂為功能,具有強烈商業屬性的文化產品及其消費方式”[3]。這種注重商業、娛樂的大眾文化,在過分滿足大眾感官需要時,而忽視了大眾的更高層次的需求,大學生如果長期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僅滿足于感官享受,而忽略情感體驗的升華,就會不利于自身審美素養的提升。
2.高校審美教育的問題?!皩徝浪仞B是個體在審美經驗基礎上積累起來的審美素質涵養,主要由審美知識、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三要素組成,其中審美知識是審美素養的基礎,審美能力是審美素養的核心,審美意識是審美素養的靈魂。”[4]大學生審美素養教育就是通過各種教育途徑豐富他們的審美知識、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學會正確運用自媒體去分辨、鑒別美丑,對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提升精神層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大學生審美素養教育顯得很重要。而我國目前高校審美素養教育雖有了較好發展,但依然存在某些問題,這對高校審美教育構成了挑戰,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國高校審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有待于提高。在國家倡導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審美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在現實情況中,我國審美教育的相關理論與實踐方式還存在若干問題。審美教育因其特殊性使其與德育、智育有相通的地方。因此在德育、智育過程中可以融入美育的因素,以更好發揮思想道德教育與傳播文化知識的作用。其次,高校審美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目前,高校除了某些專業如藝術、文學、影視鑒賞等某些課程帶有審美素養教育性質之外,其他專業特別是理工類專業,并未設置相關審美素養教育課程,以致大學生的審美需求得不到滿足。最后,高校對大學生使用自媒體的情況缺乏引導?!按髮W生還處在青年晚期與成年早期的過渡階段,其基本特征是:生理發展趨于穩定,心理發展尤其是情感過程趨于成熟,性格已基本定型”[5],然而在心理基本成熟的同時,大學生也面臨著就業、考研的選擇,在依賴自媒體進行心理壓力的釋放同時,容易受到自媒體復雜內容的誘導,加之高校對大學生的媒體使用情況并不是很了解,更缺乏相應的引導,導致大學生受到自媒體環境中低俗文化、錯誤價值觀的影響,出現了審美觀念的偏失,不利于他們審美素養的培養。
(二)自媒體下大學生審美教育的機遇
自媒體具有跨越時空的特點,通過自媒體可以隨時得到來自全世界的信息,而審美素養正需要不斷體驗審美活動,因此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大學生可利用自媒體特點加強審美素養。如自媒體可以讓大學生隨時接觸到世界優秀級文藝作品,以此可以陶冶情感,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借助自媒體進行審美創作,如當下盛行的自媒體寫作、微視頻制作等,這些創作成果可以借助自媒體得到廣泛傳播。大學生在這些審美創造活動中,得到情感的滿足、體驗和升華,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創造能力。
二、自媒體視角下大學生審美的教育路徑
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審美能力,開展審美素養教育便離不開社會、高校的共同努力。針對目前大學生審美素養教育的問題,筆者試圖從社會、學校、學生等不同角度探究開展多元化審美素養教育的可能性。
(一)社會方面
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強網絡監督、管理:自媒體的開放性、自主性的這種低門檻特征,使得網絡環境魚龍混雜。因此對于網絡發布的信息,相關網絡管理部門應起到切實的監督作用,及時處理掉負面的非法信息,明確各部門的責任,依法取締不良網站。媒體企業在追求經濟效應之時也應承擔起社會教育的責任:在媒體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網絡市場里,企業過于追求商業利益迎合某些觀眾的低俗、獵奇趣味,使媒介環境更加復雜。鑒于此,政府部門應督促媒體企業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適當地建立相關鼓勵與懲罰機制,為大學生提供真正有審美價值的信息產品。
(二)學校方面
學校應重視起美育在教育體系中的獨立地位、特殊作用。在課程設置上,單獨設立專門的審美教育課程,并且盡可能普及全校各專業,剛開始可以在全校開設公共選修課,待到時機成熟,逐步將其轉化為公共必修課。課程教導離不開教師隊伍的建設,因此高校有必要培養一批有能力的美育教師進行授課。當然,審美教育教學應切合實際,與時俱進。在教學中不應脫離自媒體而單獨進行,課內與課外教學都可以結合自媒體進行,課內教學也可以借助自媒體,如把理論知識以唯美的PPT展現出來以吸引學生;借助網絡搜尋并展現各類文藝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藝術鑒賞,這些對大學生審美素養教育都可以起到切實的指導作用。
(三)大學生自身
在社會監督、學校引導的情況下,大學生自身也要進行自我教育,大學生由于擁有較多個人時間,受到自媒體的影響較大,因此自我的控制能力對大學生審美素養起到關鍵作用。自媒體可以使個體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在自我的空間里瀏覽、傳播信息,在這個較自由的環境里,大學生應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嚴于律己,自覺抵制媒體中不良信息的影響;不瀏覽、不接觸低俗的娛樂信息,多去觀看優秀的文藝作品;還可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藝術活動,學習相關審美理論知識,以便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進行審美批評,進而嘗試進行審美創造,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當然,我們應客觀對待在自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生審美素養教育,即便自媒體的開放性、自主性,導致某些不良信息趁機而入,對大學生的審美素養產生了負面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自媒體的出現也給大學生審美素養教育提供了契機,在學校、社會、大學生等各方的努力下,應最大限度發揮自媒體優勢實施審美素養教育。社會從外部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自媒體環境;學校則應結合好自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并指導大學生如何使用自媒體進行審美創造;而大學生自身應正確使用自媒體進行審美素養教育。我們相信,在各種途徑的結合下,高校終究會形成完善的、多方位的審美素養教育體系,促進大學生審美素養教育的持久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焦樹民.自媒體視閾中的媒介素養教育探析[J].河南社 會科學,2009,(7).
[2]薛婧.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探析[J].中國 教育技術裝備,2015,(8).
[3]杜衛.美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359.
[4]杜衛.論審美素養及其培養[J].教育研究,2014,(11).
[5]白傳之,聞歡.媒介教育論:起源、理論與應用[M].北京: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