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萍
摘 要:林業發展對于維持生態環境平衡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而當前林業保護中存在著問題,使林業可持續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本文就林業可持續發展現狀和增強林業可持續發展措施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林業;可持續發展;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4-81-2
0 引言
現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經濟發展,但是卻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林業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危害,其可持續發展進程受到阻礙。林業可持續發展對于保護人們居住生態環境,促進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林區經濟效益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對林業可持續發展進行關注,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林業可持續發展內涵概述
經濟大力發展的同時使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我國政府加大了治理生態環境的力度,以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使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發展相互協調。林業發展作為生態環境發展中的重要組成環節,其可持續發展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林業生產包括森林產品、木材等相關林木資源經營活動。林業生產經營不僅包括對林木的采伐,還包括對林木的保護和更新,使林木資源能夠持續不斷地供應給人類生產生活活動。因此,林業可持續發展就是在開展林業生產時,要根據林業生態環境的特性采取科學合理的開采方式進行,保證林業生態系統不受到嚴重破壞,使林業生態系統能夠穩定、健康的持續發展,使林木資源能夠持續更新,而不是被無休止的完全開采,使林業良好的生態系統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增加[1]。
2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林業可持續發展能夠給人類和動物提供一個和諧穩定的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污染源,凈化居住環境,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發展;第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林業提供大量的木材資源,如果林業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人們開展經濟生產活動就會受到原材料缺乏的影響,林業可持續發展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人類各行業生產需要的木材資源,進而促進經濟良性循環發展。
3 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歷程
我國林業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時期是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此時期內國家大力發展經濟假設,需求林木資源較多,對林木資源開采力度較大,造成大量的森林資源大幅度減少,使林業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使林業可持續發展受到影響;第二個時期是改革開放后至1992年這段時間,此段時期是林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家已經認識到林業可持續發展問題,解決了林地、山地歸屬問題,通過制定責任制度對林地資源進行了合理分配,以保證林業資源發展的穩定,但還是存在不足之處,未能有效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第三個時期是1992年到現今階段,在此時期當中,我國受到國際生態環境保護觀念的影響,對林業可持續發展加大了宣傳力度,并推出了林業可持續發展保護措施,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進行。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非常漫長,在加強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要加強對林區的管理,綜合各方面保證林業穩定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2]。
4 林業可持續發展現狀分析
4.1 林業保護意識不夠強
雖然國家大力推動林業保護政策,制定相關林業保護制度,但當前人們對于林業保護的意識還不夠強,在林業生產過程中缺乏對林業資源的有效保護,有些企業還缺乏對林業資源的保護,為了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而不惜破壞林業資源,進而使林業可持續發展受到影響,使國家林業保護制度的完善進程受到影響。
4.2 專業的林業保護人員比較缺乏
大部分林區的林業保護人員的專業性不夠強,使國家制定的林業保護制度不能夠完全被實施,無法對林區林木資源生產和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同時,林區的林業保護人員因專業素質不夠高而在工作中缺乏高度的責任心,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到林業保護管理工作當中,使林業保護可持續發展進程受到阻礙。
4.3 林業生產力發展較為滯后
首先,林業生產力發展比較滯后,很難滿足國內對木材原料、木材產品、紙制品、紙漿等林木原材料、產品的大量需求;其次,當前國內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水土流失比較嚴重,某些地區荒漠化比較嚴重,還有沙塵暴的肆虐影響,某些稀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人們圍湖造田、砍伐森林、破壞種植活動,使自然災害程度有所增加,這些生態惡化問題使林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重大的挑戰。
5 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措施分析
5.1 增強人們林業保護的意識
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步伐,國家林業管理部門應當加強企業和人們對林業保護的意識,對林業保護政策通過講解、條幅等形式開展宣傳活動,此外,還可以增設林業保護課程方式,使人們通過學習進而了解林業保護的重要意義,并激發人們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林業的積極性,促進林業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5.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創新林業發展體制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人們不斷增強保護林業的觀念,更新保護林業的管理理念,進而促使全社會對林業保護觀念的更新,使人人都知道保護林業的重要性,保護生態環境的必要性,同時,國家和地區還應當大力發展林業保護科學技術的投入,對林業生產發展機制進行改革創新,支持林業部門對新知識的大力推廣應用,促進林業科學化、信息化發展。
5.3 優化林業產業經濟結構
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應當對林業經濟結構進行不斷優化,促使林業生產朝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加大對林業生產資金的投入力度,充分保障林業生產的物質需求,拓寬林業資源生產的產業鏈條,加大對林業相關產品的產業開發力度,進一步細化林業生產相關行業,促使林業生產結構穩定,加快林業可持續發展[3]。
5.4 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建設的完善
國家應當制定并頒布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以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進程,比如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國家制定了自然保護區保護政策,并開展了重點保護和建設,需要結合自然保護區所在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增強當地群眾開發和建設自然保護的積極性。對自然保護區內的多種生物展開保護,在保護區內設置不同的監測點、物種養育點,實施監測自然保護區內的各種物種,救治瀕臨滅絕的稀有物種,并積極引進促使自然保護林業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的外來物種,增加保護區內物種的多樣性,全面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林業資源。此外,還可以積極開展自然保護區旅游、科研、生態保護研究等相關行業發展,使林業可持續發展全面推進。
5.5 加強城鄉林業綠化建設
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可以加強對城鄉林業綠化建設的力度,通過在城鎮周邊植樹造林,使城鎮周圍環境得以改善,美化城鄉周邊居民居住環境,提高人們對景觀的觀賞性,提升人們生活環境質量,使人們充分認識到林業發展帶來的巨大環境效益。
5.6 加強對專業林業保護人員的培養力度
林業保護和林業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專業林業保護人員的具體工作。林業管理部門要選擇具有較高專業性知識的人員作為林業保護工作人員,使林業保護人員在開展工作時能夠有效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能夠積極落實國家頒布的各項保護政策制度,同時,加強對在崗林業保護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此外,還可以加強對林業保護人員的績效考核管理,通過各種激勵、獎懲制度激發林業保護人員學習、提升工作能力的積極性,促進林業保護工作有效開展。
5.7 科學管理林業生產,提升林木資源質量
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國家和地區科學規劃森林管理體系,并制定相應的森林經營補貼制度,逐漸停止對國有林區林木資源的砍伐,使天然林資源得以有效恢復,同時加強對低產低效森林資源的撫育改造工作,重點發展工業原料林木資源,豐產林木資源,具有高價值、多用途等林木資源,加快建設材林儲備基地,促進木材、林木產品供給數量提升。
6 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需要制定相關林業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政策法規,提升企業和人們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增強林業保護人員專業水平,并加大科學投入力度,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進行。
參 考 文 獻
[1] 柏承鳳.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現狀和展望[J].現代園藝,2016(20):30.
[2] 劉文靜,郭蘭香.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現狀[J].中國林業產業,2016(11):48.
[3] 劉紅梅.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現狀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