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體育課堂有效性是指學生通過體驗課堂教學,在身體健康、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方面獲得實實在在的進步、發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衡量課堂教學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已引起我們廣大一線體育教師的重視。本文認為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恰當選擇教法、加強學法指導、合作學習、關注差異,適時評價等手段,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實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
體育課堂有效性是指學生通過體驗課堂教學,在身體健康、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方面獲得實實在在的進步、發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衡量課堂教學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已引起我們廣大一線體育教師的重視。但怎樣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達到切實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的目的。這是擺在我們一線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思想交流的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準確定位角色,改變傳統的師生觀念。在課堂中,教師不能再以權威者的身份站在學生面前,應樹立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的理念,通過各種手段與學生進行溝通,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努力當好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這樣就能讓學生充滿熱情,積極參與課堂體育活動,主動接受技能、技巧,從而促進教學相長,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在課前準備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參加慢跑等熱身活動,以此帶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
其次,教師要充分發揮“智慧”語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巧妙運用幽默的語言,充滿激情的肢體動作語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情感上與學生產生共鳴,把枯燥乏味的課堂氣氛變得趣味盎然,努力營造學生感興趣的情景氛圍。在情境中,通過教師的角色效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練習活動,做到自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二、恰當選擇教法。呈現課堂實效
俗話說:“教有教法,但教無定法。”課堂教學效果是高效還是低效、是有效還是無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因此,教師在課前教學預設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教材內容、教學環境等方面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在教學預設時要了解各方面情況,深入調查研究,充分掌握學生情況,以便準確定位課堂練習的密度。同時了解教學內容與所需的場地、器材情況,制定安排合理的練習密度。只有使課堂教學過程達到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場地器材的完美結合,教學方法才是科學合理的。其次,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考慮教學內容、目的要求、步驟以及要采用的組織教學教法等方面因素,做到隊伍調動有序,場地布置合理,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水平;做到講課精煉,重點突出,正確示范,練習與休息合理交替,靈活運用各種有效手段,使運動量符合學生性別、個性和心理特征,以便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機,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加強學法指導,增強課堂上效
增強體質是體育課堂教學的根本,但更重要的還是在于教會學生鍛煉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鍛煉,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啟發引導學生,嚴格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訓練,教師講解技術動作準確,示范動作規范,并在學習練習過程中給予適時的指導、糾正,使學生明確技術動作各個環節間的聯系,并很好地掌握動作技術要領,然后再通過教師創設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動中、玩中、理解中掌握教學內容,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實效。如,在學習快速跑的輔助性練習“小跑步”的時候,教師用“馬蹄在快跑中的落地方式”來形象地啟發誘導學生跑時要“腳腕柔和趴地,頻率快而輕松”,使學生很快地理解小步跑的技術,從而掌握小跑步的動作要領。
四、合作學習。突顯課堂實效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貫徹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原則,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而“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問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從而享受學習的熱趣,體驗成功的快樂;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團結協作和團隊的精神等。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化課堂教學的調控和組織工作,做到合理分組、責任明確、形式多樣,依據教材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合理安排時間,為學生創造學習機會,鼓勵學生有效合作,積極探究,以便進一步突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投擲實心球的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用自己認為合理的方法投擲,同時觀察別人不同的投擲方法,并互相學習,讓學生明白投擲的方法不同,投出的距離就不同,接著讓大家談感覺,說體會,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解釋并示范投擲的方法。
五、關注差異,適時評價,促進有效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到一次成功的喜悅和欣慰,便會激起無數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教師的適時評價,有利于課堂教學良好氛圍的形成,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恰當運用評價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在評價中得到鼓舞,獲得信心。由于每個人的興趣、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關注學生的起點,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進行針對性的因材施教,特別是要關注素質相對較差的學生,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適時進行有效性評價,鼓勵他們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擾,以提高他們課堂自覺練習的積極性,以激勵他們體育鍛煉的動機和興趣。但評價應適時得當,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眼神、手勢、體態、表情等方式的恰當運用,強化教學效果。
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地評價,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可以幫助教師準確獲取反饋信息,以便教師更好的地反思自己教學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促進教師及時調整、不斷探究,提高教學實踐能力,使教學效果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