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麗

【摘 要】 績效考評體系是醫院實現有效管理的常態化措施,醫院財政項目績效考評體系更是財政資金運作的管理工具,建立合理的財政項目績效考評體系框架勢在必行。文章針對財政項目績效考評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建議,以期為醫院財政績效考評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 公立醫院; 財政項目; 績效考評
【中圖分類號】 F812.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03-0011-04
公立醫院作為非營利性機構,其發展的大額開支主要依托財政撥款來支持。財政項目經費是醫院經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資金的申請應該符合醫院的整體規劃,包括硬件設備的升級、科教研領域的延伸,是醫院完成發展規劃的重要基石。
目前,財政對醫院投入的項目資金比例逐年加大,資金結構在不斷變化,對項目資金使用所獲取的效果提出更深層次的要求。財政部2003年發布了《中央級行政經費項目支出績效考評管理辦法(試行)》,用以規范和加強中央級行政經費項目支出管理。2009年,財政部出臺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標志著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已逐步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1 ]。然而,針對醫院所執行的績效評價管理辦法卻沒有明確的文件及標準的基礎指標。在醫院實施財政項目績效考評體系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同的問題有待改進。
一、醫院財政項目實施績效考評的基本原則
財政項目績效評價的出發點是考察項目的經濟效益及資金利用率。經濟效益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換取最大的預期收益;資金利用率就是投入最小,產出最大。醫院財政項目資金的管理應建立在科學、系統的績效評價體系之上,對專項資金的經濟效益及資金使用率以客觀、科學的指標數據進行評價。
(一)相關性與可比性原則
醫院財政項目可按用途不同分為基建項目、購置項目、科研項目等,每類項目的資金用途各異。基建項目資金主要用于醫院的擴建、建筑修繕等;購置項目資金主要用于購置專用設備或儀器及維修更新,其經濟效果體現在醫院硬件的改善方面;科研項目資金主要用于項目研究,從科教研的成果中體現經濟效益。用途不同,產生的效果就不同,如何考量,需要通過具體的績效評價體系指標對相關的項目進行量化。相同用途、性質的項目可以化零為整,制定相同指標,對比同期進行考評,不同性質的項目則要制定不同的衡量指標。
(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原則
項目資金績效評價中,要把考核指標盡量量化。對于醫院項目資金的支出,經濟效益是可以量化考評的,比如購置醫療專用設備的投入情況,可以確定具體數值。但有些則不能定量考評,比如科教研的研究成果帶來的社會效益。因此,績效評價應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盡量用數據作為支持準確地評價相關項目指標。
(三)評價實施與合理性原則
績效考評體系要建立在可實施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項目設定評價指標。數據要采集準確,量化出項目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評價方法要科學且合理,同時要易于醫院的相關科室理解;考評體系要依據理論要求和制度規范,制定統一的指標核定標準,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在實際評價中具有可操作性。
二、醫院財政項目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框架
醫院財政項目績效考評指標要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設定,一經確定,年度內不能隨意變更。每個科室設定的指標根據項目的性質不同,按照科室具體情況選擇指標值測算,績效考評要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科學、合理化。醫院項目績效考評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考評。事前考評要從項目立項開始即設定指標進行考評;事中考評是在項目的實施過程即產出階段進行考評;項目驗收完工后到反饋時期,進入效果指標階段。
(一)項目立項階段
項目資金到位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項目預算申請資金額×100%
該代表性指標反映財政資金按預算指標撥付情況。
(二)項目實施階段
1.產出數量指標
項目資金使用率=項目實際使用金額÷項目實撥金額×100%
該代表性指標反映專項經費的實際支出情況。
2.產出質量指標
代表性指標是合同實施的合理性。其為定性指標,看產品是否按既定的標準來完成。
3.產出進度指標
項目預算執行率=項目資金支出額÷項目預算批復金額×100%
該代表性指標反映預算執行情況及項目支出進度,通過實際與預算對比考核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即項目資金的預期實現目標情況。該項指標可分為單一和綜合指標。單一指標根據指標情況比例進行評價,但個別項目難以用單一指標詮釋,要綜合考慮,根據每個項目占整體項目的比重劃分權重系數,計算得出。
4.產出成本指標
設備投入率=醫用設備投入金額÷整個項目的金額×100%
該代表性指標反映設備投入是否合理,通過此指標可以有效洞察科室對設備的利用率,關乎項目資金的再投入,以安排次年的項目預算。
(三)項目驗收階段
1.經濟效益指標
投入產值率=項目投入資金后增值額÷項目的實際支出額×100%
該代表性指標反映醫院項目投入后的產值比率,同時醫院的財政項目支出與產出增值進行對比,以考量醫院投入成本的情況。
2.社會效益指標
代表性指標可以劃分定量與定性指標進行詮釋。定量指標通過社會效益增長率來分析,定性指標就要看效益成果,如投入科教研項目能實現何種研究貢獻等。
3.環境效益指標
環境效益指標同社會效益指標值,分定量與定性兩種取值方法。定量可通過環境改善率進行分析,定性指標是就診環境的變化程度以及病人對環境改善的評價。
4.可持續影響指標
可持續影響指標不是單一的指標評價,應結合科教研、社會和環境因素綜合評價,看各指標綜合效果為醫院帶來的可持續發展狀態,如節能環保項目實施后對有關的事物帶來可持續影響(環境的改觀或減少環境污染)等。
5.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
代表性指標是患者滿意度,典型的滿意度調查指標,是定性指標。通過調查患者對醫院各方面的滿意度,如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來分析,或者由患者來打分,從0分—5分評價。
項目績效指標如表1所示。
三、醫院財政項目績效考評管理存在的問題
醫院項目資金按來源分為財政撥款、自籌資金及社會媒介贈予的款項等,按性質分為基建類項目資金、事業發展專項基金和其他類。項目資金的來源廣泛,富有多元化性質并且在項目中投入的資金額較大,流動性較弱,基本以固定性資產模式存在。項目資金的管理是復雜的,容易在項目管理中出現諸多問題。
(一)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監督
財政項目資金的績效考評工作應建立在有力的規范制度化保障基礎之上,才能使財政項目資金在運用及績效考評中得到公正、有效的評價。目前,我國實施的績效考評主要依據是各地區財政部門績效考核管理辦法或規章制度,沒有統一的相關制度規章來規范。針對現有情況,醫院普遍依據財政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執行,沒有具體的績效考評相關制度,且財政項目的申報是基于形式上的申報流程填列績效考評書,相關考評指標不具體,沒有用數據作為依據進行深入分析,只是用簡單的文字敘述進行指標說明,雖然完成了財政項目資金的使用額度,但沒有考量該資金使用是否最有效、資產是否充分利用、效果是否達到最佳,所以,醫院在執行財政項目資金的制度上缺乏強有力的保障。此外,沒有建立一個權威的獨立績效考評專門機構來進行財政項目支出的績效考評,落實具體的考評工作。
目前,財政項目績效考評缺乏全方位監督。財政項目資金使用過程中,要經歷項目申報準備階段、項目的審批階段,事后還要對項目帶來的經濟效果或社會效益進行評價。醫院對財政項目績效考評的監督應該加強,不能只對項目完成進度加以監管,而對事后的效果與效益沒有關注,不能為了考評而考評。
(二)績效考評方法單一且考評時間不合理
財政項目績效考評方法局限在自評和專家評審兩種,方法單一且不具有普遍性。在醫院實際的財政項目考評中,使用自評與專家考評相結合的方式,但存在缺陷。自評的方式沒有真正體現被考評對象的實際價值及為醫院帶來的效益,而是用文字作簡單敘述,描述項目使用的整體過程缺乏客觀、嚴謹性。采用專家評審的項目沒有明確的規定,什么項目使用什么專家,對專家的級別、經驗、選取比例沒有相關明確規定,是否建立項目專家庫也不能確定。
財政項目績效考評的時間安排也缺乏合理性。每次選擇項目評審的時間都是項目申報的次年。每個項目的性質不同,選擇統一時間點進行考評缺乏靈活性。例如工程項目是跨年度完成項目,持續時間較長,還未竣工,不能參與考評。又或者醫用設備購置項目,財政項目預算資金次年年初才下達,經過招標、公示等一系列活動,有時即使資金已支出,但設備未就位或使用時間短暫,還未產生實際效果,不具備績效考評要求,影響了考評的實際結果。
(三)未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中的評價指標各不相同,績效評價著重在資金的使用效果上,但現在績效評價指標并不是以此設計。首先,甄選的指標沒有達到預期的績效效果,比較偏重一方面,比如更偏重資金的投入與使用進度,對財政項目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及時性只作了簡單評價,對項目產出和效果的重視不夠。其次,財政項目所涉及的類型寬泛,例如涉及醫療購置、基礎建設、科研發展等不同領域,但各部門設定的績效評價指標過于單一化、不具有針對性,統一的數據指標沒有代表性,分析過于淺顯,缺乏完整、科學、具體的指標體系,不能滿足各層面、各行業、不同性質的全方位評價的需求。由于績效評價體系的指標有以上不足,所以績效評價的實施不能真正體現績效的結果。
四、完善醫院財政項目績效考評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相關績效考評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財政項目績效考評的基礎,各地區應因地制宜制定相關績效考評政策,確保財政項目績效評價有法可依,從而為財政項目績效考評提供法律約束和制度保障。醫院應該根據立法在財務制度中明確財政項目資金管理制度,規范財政項目資金的往來流程,監督管理者的權責,以及績效評價管理與科室的獎懲制度。完善的制度可以作為財政項目資金衡量的標尺,規范每項資金的使用要求,同時可作為資金支出的參考依據,使資金使用更加謹慎、規范、透明,按照規范的軌跡不斷發展。
醫院對財政項目資金的監管要摒除傳統的重申報、輕考評的現象。對于財政項目資金應該從事前監管開始,事中與事后一貫性實時監管原則。監管以績效考評作為媒介,為財政項目預算提供數據依據。同時保證資金使用的規范性與及時性,嚴格參照預算指標執行,防止財政項目資金使用不當,且通過考評對科室的獎懲進行監管。
(二)合理配置醫院財政項目,建立完善的考評指標體系
績效考評體系作為管理財政項目資金的標準,應該積極通過該體系引導科室確定醫院科室計劃目標,與醫院整體戰略目標相匹配,計劃性申報財政預算項目,且具有及時性和可操作性,為醫院帶來經濟及社會效益。由于財政項目資金投入比較大,變現能力低,涉及國家給予的財政撥款,影響巨大,項目支出初期如不進行合理的預測,后期資產閑置,勢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根據醫院的財務狀況及分配給科室的額度,進行數據分析測算并比較以往項目預算的執行情況,制定當年合理的財政項目預算支出計劃。根據財政項目支出目標,制定適宜的指標數值進行考評,以此考察當年支出的構成合理性,并為次年的預算提供重要依據。對醫院財政項目要集醫院整體人、財、物的綜合資源,選取技術領先、實用性強、急需配備的項目優先考慮,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 2 ]。
采用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手段,逐步完善財政項目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財政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環節。為客觀考核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要根據不同項目性質及類型設置和規范績效評價指標,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和立體的動態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指標體系關注三個重點。首先,選擇指標具有概括性,以結果指標為核心,統觀整體財政項目全過程,從立項、批復、支出到效果,合理體現相互邏輯關系。其次,將相同性質或類型的財政項目集中歸類,進行評價的同時確定績效基準,以加強項目支出的可比性,更利于對變動進行指標調整。最后,關注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的統一性及相關指標間的因果邏輯關系,合理分配指標權重,達到考評的公平和可比。
(三)制定有效的績效評價方式[ 3 ]
財政績效評價要有平臺,平臺可以通過外聘專家或第三方予以考評或自評的形式。自評可以簡化流程,并對項目的情況及周邊環境更為熟悉,有利于績效考評,但實施上不具客觀公正性。外聘專家或第三方考評可以彌補自評的不足,指標值的可信度與準確性高,但實施較為繁瑣,所以要平衡考慮,優先選擇外聘專家或第三方形式,且該形式是績效考評的趨勢所在。
1.外聘專家考評
建立項目專家庫,將資深、有經驗、對不同項目有針對性見解及意見的專家集中在專家庫中。每次績效考評時,要對專家的要求嚴格審核,數量取單數且不低于5人,同時專家中要有外院人士參與,以求公平公正。同時要設定專家級別,不同項目要選用不同的專家,并對相關考評項目具有專業認知,了解相關行業、相關項目使用的情況及效果,提出專業意見及建議。
2.聘請第三方機構考評
第三方考評要選擇具有考評資質的專業機構。從資質上選擇同行業口碑良好且信譽度高的第三方,選擇該方式進行績效考評可以減少醫院項目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全部交付外單位完成整套考評體系可客觀公正進行考評,杜絕營私舞弊現象,但要基于醫院的資產等情況可以交予第三方機構來測評,建立在信任基礎之上,且成本大,需要資金的支持作為輔助。
五、總結
通過分析醫院績效考評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建議,利用財政項目績效考評體系對財政資金進行管理是醫院資金管理的方向,也是績效管理領域的重點。為了使財政資金得到有效利用,使之成為常態化管理體系,就要強化績效考評意識,建立完善的績效考評機制,合理化績效考評指標,為醫院實現長遠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鄭永生,廖立云.我國財政預算支出績效考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財會月刊,2011(1):50-52.
[2] 孫藝梅.財政資金購置醫療設備績效目標管理研究[J].交通醫學,2013(6):726-728.
[3] 楊小波,李永華,宋金杰.高校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河北省11所重點骨干大學的實證分析[J].會計之友,2015(5):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