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成
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方式的變革
■閆 成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信息技術越來越普及的形勢下,教育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也悄然發生著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應該與時俱進,才能勝任當前的教育教學任務。就目前而言,信息技術教學基本能普及到每個班級的學生,教室里的一體機使教學非常方便,有利于學生直觀生動地觀看教學,加深印象,增強記憶。課余的輔導也不需要教師再面對面地進行,打開視頻就可以再次學習。教師的備課和授課方式,也不再是一本教參打拼天下,而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化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教師要對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育教學有科學的認識,科學的定位,然后才能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加以運用。部分教師固執地認為自己多少年都靠一本教材加一本教參過來了,學不學一個樣,他們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的科學的一面、積極的一面。信息技術的利用是社會發展的大方向,是時代的潮流。不走進網絡就不知道網絡資源的豐富,只有走進廣闊的網絡世界,才知道世界原來這么的寬廣。所以,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對教學優化的一面,全面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積極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才是教學的出路所在。比如教學“生活中的正負數”時,僅憑教師的講解和板書,很難讓學生全面理解正負數的概念。利用網絡,把氣溫的高低變化、經濟的盈余虧損、家里的收入支出、學習的提高退步、體育比賽的的得分失誤、海拔的高出低于、目標的前進后退等,這些在生活中表示方向、大小、狀態、發生、結果的,都可以形象簡便地在電腦顯示屏上用正負數演示出來,讓學生看了一目了然,這方面體現了網絡教學的好處。兩者進行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現代信息技術面前不知遜色多少。所以,樹立科學的觀念,正確認識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學,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信息技術還不普及的時候,教師備課,一是靠經驗,二是靠教學參考書,三是靠其他教師的傳幫帶?,F在教師的備課,基本上靠的是網絡資源,打開相關的網站,下載需要的教學資源,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料通過上網查找,下載了一些幻燈片,下載了幾個視頻,經過加工組合,形成自己的教學資源,以備上課時用。
從前,大多數教師是一根粉筆,就能走進教室進行教學,因為那時候信息技術還沒有普及到每個班級,學校就一個多媒體教室,每周哪天誰用都有安排表?,F在每個班級都安裝了一體機,開通網絡,教學十分的方便。我在教學“角的大小”時,準備了一些視頻教學影像,對學生進行網絡教學。當視頻打開時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了。1度的角是多大,30度、60度、90度是多大,一一展示在屏幕上,學生一看就懂。通過視頻的演示,學生非常清楚地看到周角的兩條邊是怎么回事。一節課下來,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了,學生對角的認識,都能達到教學的目標要求了。
十根指頭伸出來有長有短,學生不可能都是那么的優秀,總有幾個學生在學習方面顯得非常吃力,如提出問題半天理解不透,做了好幾道題計算的方法步驟還是沒有掌握,書寫方面又臟又亂,格式方面沒有章法。面對這樣的學生,需要課余補習了,這就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輔導。教師把教學的內容,發布到學校的教學平臺上,或者是發布到班級的QQ群里,學生晚上下載繼續觀看學習,這樣家長和教師的輔導就在一條線上了。因為解題方法多種多樣,有的家長的解題方法就和教師的不一樣,這樣學習越是吃力的學生,方法越多越不知道該學習哪種,反而啥都記不住。如“路程、時間、速度”的教學,三者的關系是一道乘法兩道除法,再進一步的思考,其實是被除數、除數和商的關系,看上去是幾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問題。
總之,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也是很重要的,教與學相輔相成,教學相長才是教育教學的長久之計。在新的條件下,與時俱進,改變自我封閉的思維模式,科學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水平,是我們的歷史責任?!?/p>
(作者單位:甘肅張掖市高臺縣南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