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禮
促進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策略
■王成禮
初高中地理在內容、難度要求等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區別,處理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使得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新學段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學生可以消除對地理學科學習的自信心不足問題,迅速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
初中地理不受重視,地理學科的教師并非全是專職教師,有的學校是其它科目老師兼任的。高中地理教師往往多為專任教師,高中地理要進行高考、小高考,因此,高中教師對初高中的銜接相對要重視些。
雖說新課改重視的是素質教育,可實際上大部分還是應試教學,主要標準還是考試成績的高低而非綜合素質。很多地區初中地理學業測試成績并不納入中考總成績,很多學生因此對學科缺乏必要的重視,能力尚未得到較好的提升。與此同時,由于地理學科不受重視,教師之間幾乎無教研研討。地理學不僅科課時少,而且很多學校還得把僅有的兩節課讓給主要科目,地理教師有心無力。初一教師把任務壓到初二,因為小中考的題型多是選擇題,初二的時候教師主要就是讓學生背題海,儲備知識,應付會考。
初中地理教學內容多為識記為主,高中則更多的需要掌握地理現象和規律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就以《地球運動》為例,初中只要學生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陡咧械乩碚n程標準》中則要求“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初中只需簡單記憶地球運動的基本規律顯然學生很容易達成,而高中則需要學生分析地球運動所產生的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運用掌握的規律去解決實際生產及生活中的問題。此外,像對于“大氣運動”的學習,由于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有限,都讓學生望而卻步,教師上課也尤為吃力。
初中地理課程主要是接觸簡單地與生活中相關的地理現象,培養地理的興趣,相關的知識以了解和記憶為主。而高中地理則注重地理原理的掌握和邏輯推理,立體空間想象多,知識跨度大。因此高中地理在知識系統、學習心態和學習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自己探究二要重在理解,多問為什么,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重在培養思維能力。若學生的思維仍然停留在對初中地理學習的基準點上顯然很難很好的達成高中地理的要求。
學生從初中進入高中,其生理和心理均是一個關鍵的轉折期,教師對不同的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有效把握,采取比較恰當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順利進入高中內容的學習。
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前需要準確把握好學生已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準備時就需要針對學生情況做出比較合理的安排。在初期教學階段注意教學的起點及節奏,切忌一蹴而就。高一新學期地理學習的內容相對比較抽象,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盡量具體化、直觀化。讓每一個學生能夠有回旋的余地,有相對足夠的機會逐步適應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也是新課改要求所在。激發學習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⑴聯系生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比如:為什么非洲人在賽跑賽上獨占優勢?為什么我國南方主食多吃米飯,北方主食多面食?這些問題源于生活,學生有興趣探索,從而提高學習效率。⑵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在講授《洋流及其地理意義》時,可以利用泰坦尼克號沉船事故提出:為什么在41°N能碰到冰山?從而引起學生探究興趣,這樣學生能更快的主動進入學習狀態。此外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利用多媒體等方法都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階段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綜合概況能力等都有所提高,所以這階段應引導學生去利用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和原理分析地理現象,解決地理問題。平時多關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從中找出相關的地理素材,用學科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如,北京成功申辦2020年冬奧會,結合自然、社會因素分析地址選在北京及張家口的原因,同時配圖(北京、張家口的交通圖和地形圖)。總的知識范圍沒出教材,但是顯示出來的是教材中沒有出現過的新信息,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較好的信息提取及知識遷移能力。
總之,每位教師需要深刻認識到幫助學生有效實現初高中地理銜接的重要性并愿意強化教學反思,不斷努力摸索出適合班級學生的最佳實施路徑,使得學生順次適應新的教學需求,在成就自我中享受成功的樂趣進而愛上地理學習?!?/p>
(作者單位:江蘇洪澤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