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紅梅
淺談小學數學作業創新的途徑
■施紅梅
目前,小學生的數學作業還存在形式單一、內容呆板、單調等問題,并且課后教輔資料偏多,內容上重復,過分強調“熟能生巧”的題海戰術。因此,小學生的數學作業需要創新,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要能夠運用新課程理念,以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為目的,努力使學生的數學作業更科學,更有效。的一些商品的價格,雪碧一瓶3元、橙汁一瓶5元、餅干一袋4元、漢堡一份8元、薯條一袋2元、蘋果一斤3元、雞大腿一個5元……用50元買這些食物,你計劃怎樣買?既能讓一家吃的飽又吃得好呢?像這樣的作業,學生非常有興趣去解答,并能夠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作業中游戲化的情境不僅充滿童趣,而且作業訓練的思維要求較高,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
新課標要求,要從生活中引入數學,并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避免枯燥的純數學知識的講解,應該將小學生學習的數學內容與具體生活情境相結合,創設符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例如,許多習題練習是模擬超市購物、學校體育課上的活動情況等生活情境,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對這些情境很熟悉,而且這些情境也很開放,涉及到學生的平時生活,學生在做題目的是時候都能夠積極思考,全身心投入。通過教學方法的比較,可以看出這樣的習題訓練無論是學生做題,還是老師講解習題,學生都能更有效果,更加愿意去積極思考。同時,由于是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生活實例,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創新精神也能得到培養。
游戲是小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也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組織形式,在小學生的眼里,游戲活動形式新穎、生動、靈活多變,很容易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寓含于游戲中,可以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并促使小學生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根據這一現象,教師在設計小學作業時,就要往這方面考慮,多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游戲性的作業,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作業完成的效果。例如,我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設計中,總是把一道道枯燥的計算題融合在有趣的游戲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計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完成乘法口訣教學后,我給學生設計了一道這樣的題目:星期天爸爸媽媽決定帶你去游樂場玩,之前需要到超市買好零食和飲料,老師收集了超市
小學數學作業的創新形式之一就是布置實踐性作業,通過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去動手完成,親自做一做,這樣更能夠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是把學習數學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用課本上學到數學知識去進行察實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這樣的作業形式是大力提倡,因為數學實踐作業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同時,實踐性數學作業是緊密聯系生活、趣味性強、追求創新。例如,在學完長度單位毫米教學后,學生對毫米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我就給同學們設計了這樣的實踐性作業——對物體長度或厚度進行猜測,首先找來一些小的物體,比如:紙張、硬幣、文具盒、課本等讓學生動手測量。對這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進行測量時,讓他們先進行大膽的猜測,并說出自己猜測的理由,然后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實際測量來驗證自己的猜測。通過多次實踐,同學就能夠對一些長度單位有很好的感性認識。當然,在測量中同學們還會遇到一些實際困難,如:一張紙的厚度無法測量,這時候我鼓勵大家相互交流討論,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去解決問題,最終有的小組有了方案,他們想到了拿出測10張紙的方法,然后用總厚度除以10,盡管這樣計算他們還不會,但是他們最終都能夠明白:一張紙的厚度小于1毫米。學生在這樣的實踐作業中,不僅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同時對毫米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總之,教師應該首要考慮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提高小學生數學作業的有效性,把有趣的數學問題延伸到學生學習生活中去。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要做到趣味性、開放性、創新性,從而讓學生能夠輕輕松松學數學,高高興興的做作業,通過創新性作業的練習有效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啟東市民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