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巍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魏 巍
興趣:指興致,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以需要為基礎,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這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果。愛好:指喜愛、喜好,具有濃厚興趣并積極參加,時間長了可能成為生活的習慣。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注意以下幾點: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年齡學生的思維方式各不相同,感知抽象的數學知識也需要一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搭建認知的橋梁。教師首先要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教師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學生,促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態勢,為一節課的學習作好必要的心理鋪墊。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助者。
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學習氛圍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教師應從自身做起,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當中,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其次,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做學習的主人;最后,可以通過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創設一個平等、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小組合作學習、數學競賽、優秀作業展、數學日記、數學興趣小組等活動。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例如:在學習《折一折》這節課時,可以讓學生用手工紙對折以后發現圖案的特點;學習“購物”這節課,設計“小小超市”環節,學生自由購買超市中的物品,熟練掌握人民幣的進率及兌換方法,學習“測量”這節課,讓學生親自測量黑板的長,門的寬度,鉛筆、橡皮的長度,從而感知長度單位。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獲得學習成果,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了孩子的創新意識。總之,只要我們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電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畫的獨特效果,鮮明的表現力和直觀的形象性,最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喚起其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的進入教學內容之中。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和數學學科特點,設置一些娛樂性情境,寓教于樂,通過娛樂性的游戲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求知欲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新知識,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課堂中組織“我來問你來答”的游戲,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提問題,每答對一題獎勵小組一面小紅旗,得紅旗最多者為優勝小組。學生在活動中,既要考慮提哪些有價值的問題,又要回答對方小組提出的問題,思維異常靈活,鍛煉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人,只有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實現自身的價值,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夢想。
成功是激發學習的根本動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設計一些有層次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有選擇性的提問,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讓每一孩子都有成功的體驗。學生通過分析、理解問題到最終解決問題,這是一次思維的飛躍,成功的調動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看到只要積極思考,努力前行,一定會有所收獲。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尊重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蘭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