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東
[摘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新課改提出,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生為本,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數學教學是初中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對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的原則進行了簡單的論述,并提出了相關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數學 教學觀念 轉變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新課改也在穩定前進。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還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要和學生一起學習和進步。所以,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深入了解新課改的意義,將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作為教學目標,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生為本,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優化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1.學法指導力度不夠
初中階段的數學屬于基礎內容,它是學生學好高中數學和大學數學的前提,因此,學生應在初中階段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但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受各種因素影響,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不高。
2.教學觀念比較落后
應試教育在我國發展歷史悠久,對人們的影響很深。在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初中數學教師往往為了應付考試,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也不夠重視。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3.忽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從目前我國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情況來看,初中生對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整體的學習質量也處于中上水平,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弱,缺乏創新意識。主要是因為初中數學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上,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往往大搞“題海戰術”,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在轉變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觀念的過程中應堅持的原則
1.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也逐漸開放,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開始發生變化,社會不再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個人能力的主要標準,開始尋找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生為本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深入了解學生具體的學習需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原則
在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過程中,教師應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重點目標。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的任務不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如今,社會對全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大,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三、轉變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觀念的有效措施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今,新課改強調以生為本,教師應充分了解這一點,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教師應及時更新陳舊的教學理念,正確認識自身的引導作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多和學生溝通交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地探索數學奧秘。
2.充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
新課程標準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重理論知識,輕能力培養”的行為,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拋棄“題海戰術”的做法,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做題時,可以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促使學生在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感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教師應與時俱進,在科學思想的指導下,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促進我國教育的發展,也為我國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社會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