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啟豐
?
高職學生健康素養的調查和運動干預研究
仲啟豐
利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運動行為態度量表》進行抽樣調查,對150名高職生健康素養和運動行為態度進行測試分析評估,實施7周的運動干預,以實驗對照分析的方法來研究運動干預與健康素養各維度之間的相互關系,探討運動干預對高職生健康素養的影響途徑和力度。結果表明:(1)高職生健康素養整體偏低,有待提升。(2)高職生運動行為態度方面表現較為消極,良好的運動行為態度有助于提升健康素養。(3)運動干預能正向引導高職生健康素養行為,針對性運動干預的效果明顯。(4)運動行為的各維度對健康素養影響的地位不一,運動行為自主程度越高,越可正向引導健康素養的提升。
高職學生;健康素養;運動干預
健康素養是指個體獲得、理解和處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務并做出正確的健康相關的決策的能力[1]。健康素養是一個能綜合反映個體、群體維護自身健康相關知識理念、生活方式與行為、技能水平的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指標,獨立于遺傳與自然因素、社會與經濟環境、醫療技術與服務等之外的一個獨立健康決定因素[2]。一個被認為有健康素養的人應具備健康的基本知識與理念,選擇性地接受健康信息和服務,分析不利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有責任感的倡導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健康,應用目標制定和決策的技巧,實踐促進健康的行為和減少健康危害[3]。健康素養被認為是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的結果,是社會進步與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經濟越發展,文明程度越高,人們的健康素養意識就越強。健康素養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行為醫學表明,有規律適量的運動有助于增強身心健康,若較少或不參加運動會導致一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而降低其生活質量甚至縮短生命[4]。由此可見,參與運動過程的價值,不僅表現在身體領域的運動知識、技能,還體現在心理領域的意志品德、習慣習得、情感體驗、主觀標準及社會領域的社會化、交往能力和角色適應等諸多方面。因此,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運動中切實加強健康素養的教育與啟迪,更容易得到高職生的接納和認同。
1.1 研究對象
選取江蘇省宿遷地區部分高職院校,主要以初中起點五年制職高、和高中起點技校的15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這部分學生知識基礎較薄弱,獲得理解和處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務并做出正確的健康相關的決策能力較差,并且還需要努力去提高和適應環境突然改變帶來的壓力。
1.2 研究方法
采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從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理念、健康方式與行為、健康基本技能3個方面對個體高職生健康素養情況進行評價分析。再運用毛榮建的《運動行為態度量表》,針對高職生參與運動的目標態度、行為認知、行為態度、行為意向、行為習慣、行為控制感、情感體驗、主觀標準等8個分量調查,采用5級記分,得分越高說明該指標效果越好[5]。
1.3 研究程序
1.3.1 前測 在干預之前首先利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運動行為態度量表》對高職健康素養水平和運動行為態度情況進行測試分析,共計發放150份問卷,最終選取有效問卷150份,根據問卷依次對每名學生的健康素養和運動行為態度情況進行評價。
1.3.2 制定并實施干預方案 根據前測結果,制定實施針對性干預方案,包括知識傳播和運動干預兩個方面。知識傳播:主要團體輔導為主(如講座、訪談、咨詢等);運動干預采取漸進式訓練:一方面注重運動循序漸進原則,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專門性表象訓練(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力量訓練等);另一方面漸增運動行為激發原則,訓練內容運動項目的體能要求應保持一致性原則,可訓練性和可逆性原則生物反饋訓練(如健身跑、太極拳、有氧健身操、球類等);即人體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健康素養等方面可以通過運動而獲得積極的適應性改變,但當訓練終止后,由于應激過程的終止而使已經獲得的生理功能增強會逐步消失。
第1周訓練主題:分團體進行運動行為和健康素養基本知識理念相關講授。訓練計劃:闡明運動行為和健康素養的意義的價值。訓練手段:運用演講、報告、座談、咨詢等手段,讓高職生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素養的意識,懂得營養、環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的影響。
第2周訓練主題:培養健康信息的獲取和健康促進產品及服務的能力[3]。訓練計劃: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自身健康素養和運動行為進行評價,認識到健康素養重要性,愿意把時間花在運動上,制定正確的健康行為、目標態度。訓練手段:通過選擇一項運動、運動處方制定、所要達到目標等手段,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注重體能訓練,保持良好發展的態勢。如:太極拳對情緒的調節優于其他鍛煉方式,有氧健身操、健身跑對健康評價整體效果較好,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力量訓練等活動對于抑郁癥、焦慮癥、化學藥品有依賴性者有很好的療效,球類和體操綜合等在抑郁、自尊、不適感等方面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等[6]。
第3周訓練主題:培養減少健康危險因素危害,同時采取有利健康行為的能力[3]。訓練計劃:在教師指導下分析文化、傳媒、科技和其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激發高職生愿意參與鍛煉,督促指導高職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認知、意向。訓練手段:通過運動參與、拓展訓練、習慣習得、運動情感體驗等手段,讓高職生能掌握和運用一定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安全地從事運動行為,特別是在課余和日常生活當中,指導正確或比較科學的方法運動參與。
第4周訓練主題:培養在確定促進健康的目標和決策方面運用技巧的能力[3]。訓練計劃:在教師的指導下調動高職生運動興趣、學會參與運動并能輕松運動,不因環境、困難、疲勞等因素影響運動計劃的完成,增強行為控制感、行為習慣習得。訓練手段:在運動參與中,特別在課余和日常生活當中,鼓勵、督促高職生安全、規范地參與運動,能從容面對困難,掌握和運用一定健康素養基本知識技能。
第5周訓練主題:培養運用促進健康的人際交流技巧和促進個人、家庭和社會健康的能力[3]。訓練計劃:在教師的指導下尋求運動的樂趣,促進人際交流,多接納他人,注重運動情感體驗,提升個人主觀標準。訓練手段:鼓勵、督促高職生能正確認知運動參與對身心健康的價值和關系,在運動參與、拓展訓練中表現出自尊、自信,并能合理調控情緒,面對困難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品質。
第6周訓練主題:培養主動獲取能力、辨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學會思考,能高效的與人交流。訓練計劃:在教師日常指導運動學習過程中,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僅對學生的運動予以指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價值取向、責任感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訓練手段:主要以運動動機激發誘導為主,讓高職生具有學習現代社會中新型運動和健康素養知識理念。
第7周訓練主題:以運動強化、競賽活動、拓展訓練、達標、技能成果展示等為主,并與測試群體進行一次深度訪談。
1.3.3 后 測 經過7周的健康素養教育與運動干預,再次利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運動態度量表》對高職生進行效果評估測試,了解其學習和掌握的情況。共計發放150份問卷,均為有效問卷,全部回收,依次對高職生的運動鍛煉和健康素養進行評價。
2.1 運動干預前后高職生健康素養的基本情況及測試相關分析

表1 高職生健康素養基本情況及相關測評分析統計表(%)
表1:利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對高職生健康素養進行調查,正確率在80%以上的被視為具備健康素養。前測:基本知識和理念為34.67%;生活方式和行為為16.00%;基本技能為44.00%;均值為31.56%。后測:基本知識和理念為42.00%;生活方式和行為為20.00%;基本技能為56.67%;均值為39.78%。結果顯示:經運動干預后高職生在健康素養及各維度均值都要比之前均值要高,說明運動干預對健康素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健康素養是基于高職生主觀的認識和體會,也包含了自身階段性的認知、意愿,雖然都在原有基礎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相關結果亦顯示了之間具有相關性,但兩者關系亦不均衡,運動干預既可對高職生健康素養產生直接效應,同時作為中介變量亦受到健康素養阻礙制約對運動行為產生間接效應。
2.2 運動干預前后高職生運動行為態度的基本情況及測試相關分析

表2 高職生運動行為態度基本情況及相關測評分析統計表
通過表2顯示:高職生實施運動干預前后各維度的均值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在從T檢驗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到,“行為態度”“行為意向”“行為習慣”“行為控制感”“情感體驗”對運動行為的作用是不一致的,但發揮顯著直接作用(P≤0.001),呈顯著性相關,樣本運動行為態度的前測量值愈高,運動干預后的測量值也愈高;而“目標態度”“行為認知”“主觀標準”對運動行為態度的直接作用并不明顯,有較弱的相關系數為0.334、0.342、0.499,顯著性概率值P>0.005未達到顯著水平;可以認為運動行為態度與認知是兩個分離的過程,在這一點上與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標準理論基本相似。由此可以認為,這些變量既作用于高職生的運動行為態度或其它變量,同時它們本身又受到其它變量的影響,在所有影響高職生運動行為態度的變量中,它們均擔當著中介變量的角色。其中“行為態度”“行為意向”“行為習慣”“行為控制感”“情感體驗”直接對運動行為態度產生作用,它們的變化會直接導致高職生運動行為態度發生相應的變化,而“目標態度”“行為認知”“主觀標準”對高職生運動行為態度的影響都必須通過這五個變量才得以實現,故它們屬于變量中的直接變量。運動行為態度量表中的“目標態度”“行為認知”“主觀標準”雖然是通過間接的方式對發揮作用,但它們不受其它變量的影響,獨立地作用于中介變量,因此,它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變量,是影響運動行為態度的根源所在。同時研究發現:行為習慣、行為控制感可以通過影響行為意向、行為態度來影響個人行為;目標態度通過情感體驗作用于行為;行為認知、主觀標準對具體行為有間接影響。由此可見,行為態度、目標評價高,行為認知、意向認識正確、愿意參與運動則健康素養基本知識理念較高;行為控制感、行為習慣控制力強、自動化程度高相應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表現較好,主觀標準受影響大、情感體驗豐富的在健康技能方面也會相應要好很多。
3.1 高職生存在主要問題
通過《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和《運動行為態度量表》調查,發現高職生整體健康素養較低,運動行為態度較差,為了達到既定目標的努力程度較低,無論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理念、方式與行為、基本技能等方面都需進一步提高。因此,在高職生健康素養教育中要針對高職生的特點和不足之處,采取相應的訓練,制定專門的訓練計劃,在提高運動行為態度的同時,提升高職生的健康素養水平。
3.2 運動干預對健康素養效果分析
經過7周的心理調適和訓練,師生普遍反映訓練是有效的,認同度較高,老師感覺高職生的狀態有所變化,運動行為態度和健康素養均改善不少,說明針對性運動干預對高職生的健康素養提升效果較好。講座、訪談、咨詢和個體運動處方制定等幫助高職生做好更充分的心理準備,有助于調整最佳的動機水平,運動干預的目的除了提高高職生的運動行為態度外,更重要的是促進高職生健康素養的提升,使其在生活學習中能夠保持良好的狀態,進行積極的自我完善。雖然高職生對“目標態度”“行為認知”“主觀標準”的評價變化不顯著,但是運動干預對于高職生的健康素養提升是事實,高職生從不在意到在意,從無意識到能夠知道生活學習中應用,即使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比較,也不可否認運動干預的作用。
3.3 運動行為與健康素養的中介效應分析
(1)從運動行為與健康素養主客體關系來看,人通過運動行為創造了一個運動空間,并通過運動空間發展了自身,創造有益于發展需要價值成果,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進行的自我確立、自我實現,并不斷造就出更優秀的素養,主體的發展推動運動的發展變化,賦予運動以新的形式內容,運動的發展變化反過來又促進主體的進一步發展,在相互改造的同時,提高主體能力,并進而提升精神素養[7]。
(2)從運動行為與健康素養相互促進角度來看,運動行為對健康素養認識體驗有導向作用,是健康素養認識體驗的源泉,健康素養是在運動實踐的不斷深化態度認識體驗的基礎上提升的,是對運動行為促進健康的觀點的確信和堅持。在現實生活中健康素養常受排斥性活動的干擾,當健康素養在與排斥性的沖突中受到抑制時,健康素養行為就被淡化,反之亦然,當排斥性活動受到抑制時,排斥性活動就被淡化,運動行為強化了健康素養,健康素養的提升,產生運動行為動機,執著于運動行為,如此不斷循環,形成運動行為和健康素養相互促進的過程[9]。
(3)從運動行為與健康素養標準完善角度來看,運動行為是一種自由活動,它追求力與美、健與智,這種追求不僅表現在外在的形體、姿態,也表現在內在的氣質、品格,運動不僅可以使人擁有肢體美、行為美,而且還有風度美、心靈美,充分突顯了“美”的標準,按照這種標準不斷去塑造人、完善人、美化人[7]。
(4)從運動行為與健康素養相互干預角度來看,健康素養需要正確的態度、良好的習慣引導、支撐,態度一旦改變,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運動行為需要堅韌品質和頑強意志,通過積極的行為態度不斷克服自身的惰性、承載一定的運動負荷,忍耐不適和傷痛才可能享受到身心舒暢的情感體驗,然后通過行為效應潛移默化地施加于心理而作用于行為,逐步促進養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行為習慣[8]。
(5)從運動行為與健康素養養成生理、心理學角度來看,運動行為通過反復的刺激逐漸形成穩同的條件反射,在生理上形成較為鞏固的動力定型,在心理上形成固定的心理定勢,逐漸養成的不需要監督和意志努力的自動化行為模式;因此,運動行為養成的機制應當是在生理、心理或社會需求產生動機,在動機驅動下產生行為,行為的結果符合主體的動機目標,促使健康素養的不斷重復強化[9]。
(1)高職生健康素養整體水平較低,認知不足。認知因素對某一行為技能的形成與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個人對其行為的認知水平與認知方式,直接影響個人行為素養的形成[6]。因此,應提高高職生對自身健康素養狀況的認知,促進其對采取行動的代價與所獲得利益的評估。
(2)培養高職生良好的運動意識,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以激發外部動機為抓手,合理利用各種策略,從高職生的個性特征、個體需要和興趣出發,注重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的轉化,注重意志品質的培養,興趣的激發,注重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的培養,最終促進高職生身心健康。
(3)營造高職生健康素養提升的良好氛圍。環境的潛移默化遠勝于知識技能的傳授,從學校層面需加強教師的素質;家庭層面需注重家庭成員的影響;社會層面需倡導風俗時尚的榜樣作用。
(4)高職生自控能力較差,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能力還不是很強,社會閱歷還不足以依靠自律進行自我約束,良好的行為素養離不開各種規章制度的約束。學校可根據各級各類政策法規制定的行為準則,通過多種方式途徑引導、督察,認真貫徹執行,賞罰分明,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勵、約束作用,促使高職生健康素養的提升。
(5)高職生正處于生理、心理定型階段,各項機能旺盛,很少能領悟到健康素養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高職生需要在教師、家庭、社會等多方的指導幫助下,不斷刺激、反復強化、持之以恒,最終在自身形成一系列的條件反射,達到健康素養的較高層次。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J].中國健康教育,2008(1):86~89.
[2] 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首次中國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報告[R].北京:衛生部,2009.
[3] 郭 欣,王克安.健康素養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05,21(8):590~593.
[4] BOUCHARD C,BLAIR S N,HASKELL WL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M].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7.
[5] 張力為.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評定手冊[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6] 楊 劍.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效益互動模式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
[7] 黃 莉.中華體育精神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
[8] 張文靜.體育教學價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9] 喬玉成. 青少年鍛煉習慣的養成機制及影響因素[J]. 體育學刊,2011,18(3):87~94.
Survey of the Health Liter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Study on Sports Intervention
ZHONG Qifeng
Use “Chinese citizens' health literacy questionnaire”, “sports behavior attitude questionnaire sampling survey, of 150 health liter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sports behavior attitude test evalu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7 weeks of sports intervention, with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al contrast analysis to study sports interven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literacy all dimensions, while sports intervention's influence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way and streng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overall low health literacy, to ascend. 2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ports behavior performance a more negative attitude, good sports behavior attitude helps to improve health literacy. 3 sports intervention behavior positively guid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targeted physical intervention effect is obvious. 4 sports behavior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have different impact on the health literacy status, the sports behavior of autonomous degree is higher, the more can positively guide the promotion of health literacy.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Sports intervention
1007―6891(2017)01―0134―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1.29
G807.4
A
2016-06-16
2016-06-21
江蘇省宿遷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SQ2015GH189)。
宿遷高等師范學校體育教研室,江蘇宿遷,223800。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Sports, Suqian Higher Normal School, Suqian Jiangsu, 2238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