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超
[摘要]任何歌唱標準都是為人即歌者而制定的。由于人與人之間心理結構的差異,歌唱方法、風格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個性化因素。因而,在總結聲樂演唱方法時,不能只看到共性,還要對演唱者的個性心理結構進行探究,建構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演唱方法體系。
[關鍵詞]聲樂 演唱者 個性心理 結構因素
美聲唱法體系傳人后,對我國聲樂人才的培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外加借鑒西歐音樂教育體制開啟了“普適化”的教育模式。這其中,既有可圈可點的有利之處,但也因中西文化碰撞、交融過程中,水土不服而產生一些問題。其中,聲樂演唱風格的“千人一面”,演唱方法趨于標準化、定型化的發展模式成為急需關注的問題。正所謂“合而不同”,音樂藝術的多元發展是我國音樂文化一直追求的目標。若一味地固守共性、不關注個性,將不利于歌唱者創造性的發揮,影響我國聲樂藝術的“民族身份建構”。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與人之間既具有共陛特征,同時因先天生理因素、后天環境因素影響,形成相互差異的個性心理結構。西方美聲唱法源于“負罪”神權統治下的“滅人欲”社會文化語境,其孕育聲樂藝術并不注重發揮個體的生命感知體驗。這不適用于我國農耕社會形成的重“生命”、重個性的音樂文化土壤。因而,民族聲樂藝術的“民族身份建構”應將目光回歸于歌者的個性、創造性培養,火個體心理結構入手,有針對性地對癥下藥。
一、演唱者的動機、興趣
動機與興趣都是歌唱者個性心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既具有聯系性、又相互區別。對它們特征及關系進行深入的探究,有助于歌唱者自我認知,從而在演唱能力培養時有的放矢。
1、動機。人們有了歌唱需求便會產生達到這個目的的內部動力,即動機。它是推動歌者朝向某個方向努力的加油劑,是培養其熱愛歌唱、勤于歌唱的重要心理活動。動機影響人們的行為以及歌唱意識。在歌唱藝術中,動機是無處不在的,例如老師在課堂上的夸獎,便會激勵學生產生積極演唱的動力,通過行為期望繼續得到老師認可。相反,老師的批評也會產生一種動機,可能是好的激勵型的,也可能是壞的消極型的。再如,歌唱藝術本身就可以給人以情感熏陶,它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帶給人美的享受,足夠激發人們產生熱愛歌唱的動機,打動人們的內心??梢姡‘數乩脛訖C可以激發演唱者的學習激隋、賦予其努力的動力。
當然,動機還有長遠動機和短時動機之分。有些學生總是心血來潮,靠強烈的表現欲望促動其勤奮努力,并且有很好的舞臺表現力。但是,具備短時動機的人未必會擁有持之以恒的長久動機,其影響范圍只限制在某一個時間段。人們需要短時動機帶來的激情,也需要長久動機找到歌唱的意義與目標。而長久動機又是通過設定一個個小的短時動機,最終鏈接得以實現的。演唱者以及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運用個人的動機心理結構,為每個人設定不同類型的目標。
2、興趣。如果說動機是雙向性質的動力,既有好的動機,又有不良的動機之分,那么興趣的性質更傾向于積極的一面。動機的產生可以是瞬時間的,而興趣的產生便沒有那么容易。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人們發自內心地愿意做某件事情時,便會在普遍性的事物中優先選擇最中意的予以關注。興趣包括了傾向性、持續性、廣泛性幾大特征。如興趣的廣泛性,歌唱者知識儲備越加豐厚,其興趣的廣泛性越大。興趣的持久性、穩定性也決定了人們能否在某一方面達到較深的造詣。例如有些歌唱家興趣十分廣泛,既喜歡西方的花腔演唱、又喜歡中國傳統戲曲演唱,對流行音樂作品也有濃厚的興趣。在長時期的探索、研究過程中,他們不斷地總結各種唱法特征,并加入個人的創造性,形成了自己的歌唱風格。
因此,可以看到,興趣的持久性、廣泛性、穩定性幾大因素可以相互滲透、互為影響??v觀歌唱者心理,從需要到動機再到興趣,每一個環節都十分重要,同樣是缺一不可。這些都需要內部動因和外部條件相互結合進行刺激。正如一個酒足飯飽的人,看到美食時很難引發食欲一樣。歌唱者培養,既要看他的興趣需求是什么,同時也要在正確的方向上給予相應的外部刺激。
二、演唱者的多元能力
1、知識等外化能力。歌唱者自身的知識能力水平參差不齊,也會影響著演唱的質量及效率。這些知識作為基礎能力主要包括音樂本體知識、舞臺演出經驗積累等方面。
首先,音樂本體認知,如識譜能力、樂感、節奏感、音準等是歌唱者必備的能力素養,占據重要的地位。如識譜的快慢決定了聲樂作品學習的總體效率,而節奏感、樂感、音準則決定了歌唱作品的藝術質量。這些要素之間又是無法分離、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例如,音準上有缺陷是聲樂演唱的致命傷,即使演唱者識譜能力再強、節奏感再好都是枉費。同理,若是節奏感、樂感出現問題,音準再好也無法詮釋出完美的聲樂作品。
其次,舞臺演出經驗。歌唱是一門表現藝術。再好的作品都要通過人們的詮釋與演繹賦予其生命力。是否擁有良好的舞臺演出素養也影響人們水平的發揮。其中包括歌者心理素質、演出經驗、動作設計、臨場應激等方方面面。我們在教學中,經常發現有些學生私下演唱發揮得很好,但到舞臺上面對很多評委、老師以及觀眾時,水平便大打折扣,這正是與其舞臺演出能力有很大關系。
2、創造等內化能力。除了知識能力之外,演唱者的創造能力、理解能力、認知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審美能力等都是影響歌唱水平的個性心理結構。這些能力與個體先天生理因素息息相關,但同樣也可以通過鍛煉、糾正、教育引導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這與我們的教育形式、教學主體密切相連。例如在接觸一個新聲樂作品時,傳統教育模式都是老師一句一句地教、學生跟隨著學習和模仿。然而,這個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位置,無法發揮積極主動的思考、分析、理解能力。新的教育改革倡導的學生為主體的口號,提倡的正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鼓勵學生“善于用腦,對自己的歌唱作品做到心中有數,有獨到見解和創造性,這是發展歌唱能力的主導力量。因為歌唱樂器的使用、歌唱運動所發出的聲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需要演唱者細心地琢磨、感覺、體會、嘗試?!?
三、演唱者的氣質、性格
氣質和性格是人們的重要心理活動,也是影響演唱者聲樂演藝水平的個性心理結構。二者既具有聯系性,同時也相互區別,所占有的地位不同。
1、氣質。氣質是人們重要的心理活動,同時也是演唱者個性心理的主要結構要素。氣質的形成受先天的生理遺傳因素影響,如“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一個人生命的最初階段,對于外界事物的刺激以及產生的反應都有明顯的差異,這些氣質上的差異不是由于后天環境條件所造成的,而是神經系統的先天性造成的?!雹谕瑫r,氣質還受后天的生長環境的影響,例如歌唱者后天的努力,學習過程中的用心程度,以及接受教育的環境、與教授者之間信息傳遞的效率等等,都會重塑演唱者的氣質特征。
心理學上將人的氣質分為膽汁質、粘液質、抑郁質、多血質四大類型。每個人都有其所傾向的氣質類型。“這些特征必然要在藝術創造中發揮作用,而且某些特殊的藝術門類(如音樂),或該類藝術的某類作品對人的氣質有特殊的要求時,那么選擇適合自己的藝術門類或者適合自己的藝術作品就顯得十分重要”。可見,正是由于人與人之間氣質的差異,促成了歌者在歌曲處理、歌唱風格選擇、舞臺表演狀況等方面的差異。例如,膽汁質、多血質的歌唱者氣質活潑,表現欲望更為突出,一般不常出現怯場、歌唱失控等狀況。而粘液質、抑郁質氣質的歌者,雖然舞臺表現力稍顯遜色,但是他們更善于處理抒情、細膩的歌唱作品,表達歌曲深層次的情感內涵。
2、性格?!靶睦韺W把性格理解為一個人在現實穩定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誠實或虛偽、勇敢或怯懦、謙虛或驕傲等都被認為是性格特征,性格就是一個人的許多性格特征所組成的統一體?!钡聡男睦韺W家克拉格斯認為氣質是性格個別差異的表現的一個方面,影響性格的要素還有情緒、意志等。因此,可見,性格與氣質是具有聯系性的,但相對于氣質而言,性格具有穩定性、獨特性、復雜性特征,是一種積淀已久的心理定式,并外化于各種行為方式中的個性心理結構。
由于歌者與歌者之間的性格差異,決定了他們的演唱態度的好壞、演唱水平的高低。如恩格斯所說,“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現在他怎么做”。因而,那些擁有勤奮、積極性格特征的人,他們對聲樂演唱的處理方式,也就是怎么做的問題上更加有個人的見解。再如,自我認知力強的歌者也會不斷地尋找新的奮斗目標、攻克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正如,我們熟悉的歌唱家關牧村,雖然是出身自邊陲小城的工人,但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家喻戶曉的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