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勝
摘要:現代企業管理課程是技工院校培養基層應用型管理人才必備的基本管理技能與素質的主要平臺與途徑。本文論述了技工院校開展現代管理課程建設的意義,并介紹了現代管理課程建設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技工院校 現代企業管理 課程建設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日益開放的國際環境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國民經濟有機體中基本經濟細胞的企業,對技工院校畢業生的素質要求不再是單純地掌握崗位操作技能,而是要求其在一定的技能基礎上具備的基本管理技能與素質。這就對技工院校的相關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課程建設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培養目標等,要必須體現創新理念,要更加符合企業的需要及技校學生將來就業和進一步成長、成才的需要。
一、技工院校開展現代企業管理課程建設的意義
課程是教學實施的重要載體,加強課程建設是深化技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也是推進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條件。開展整個課程體系的建設,對切實提高技工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現代企業管理作為技校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管理知識的重要課程,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不少學校領導與教師片面地認為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重點是突出崗位操作技能的掌握,加之技工院校普遍學制較短,其中又得安排一定的實習時間,導致素質課程的學時比例在總學時中處于弱勢地位,而現代企業管理課程更是被邊緣化了。因此,開展現代企業管理課程建設,一則可以有效地扭轉長期存在的錯誤觀念,正確理解現代企業管理課程對技校學生綜合素質養成的重要意義;二則通過課程建設,可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在有限的學時內能盡可能地使學生掌握將來就業應具備的管理技能。
二、技工院校現代企業管理課程建設實踐
1.明確課程學習目標
管理素質、知識與能力,不僅是專業人才業務素質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越來越成為各類專業人才發揮其專業技術特長必不可少的條件。面向企業一線崗位,培養中高級實用型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也必須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在注重專業技術素養形成的同時,提升企業管理素養;注意講授企業管理的成功經驗,使學生掌握行之有效的、科學的企業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筆者通過對學校近十年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跟蹤調查反饋可以發現,具備一定管理素質的學生在企業普遍更受歡迎,他們也更能較快地適應企業的管理模式。不少學生在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利用在學校學到的管理理論以及在企業工作中獲得的管理經驗,大膽地自主創業,既實現了個人的人生價值,也為整個社會創造了更多的財富。
2.制定課程能力標準
鑒于現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并不僅僅在于專業技術能力,而且在于其學習和掌握的一般管理理論和管理技能。因此,技校學生應了解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基本理論和規律,逐步掌握企業現場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常規方法,具有市場觀念、經營觀念、效益觀念和可持續發展觀念,能夠選擇和把握企業常規管理方式,通曉經濟預測和決策的方法以及一般管理規程。
3.改進課程實施模式
(1)精選教學內容。教師在有限的學時內應注意吸收和借鑒較為成熟的管理經驗和方法,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與創新性。一方面,教師要從基層管理崗位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課程內容的實用性,盡可能地增加對實用知識和技能等內容的講授。另一方面,要注重講授國內外最新的管理成果,引進國外前沿理論,例如戰略管理、團隊建設、學習型組織、管理組織創新、成本控制、精細生產、準時生產、CIMS、企業資源計劃(ERP)等。
同時,要密切結合我國實際,將我國企業改革過程中具有前瞻性的成功經驗引入教學中,例如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創新、企業績效評價、產權制度與治理結構、個人獨資公司、2000版ISO 9000質量管理系列標準等新內容,充分體現課程知識的先進性。
(2)創新教學方法。為體現當前職業教育能力本位的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大膽引入新觀念、新方法。首先,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學生學習課程的前沿知識、經典案例、管理方法等,帶領學生深入企業參加實踐活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次,教師應積極采用現代教育手段。為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增加課時容量。最后,在教學中,要注意將問題的形成背景及國內外發展概況等介紹給學生,以培養學生的管理素養、創新精神、綜合管理能力以及責任感和使命感。
總之,技工院校現代企業管理課程建設應突出學以致用,既拓展學生的思維,又滿足學生將來就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