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平
【摘要】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每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將教學活動根植于學生現實生活體驗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將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
【關鍵詞】 新課改 中學生物 課堂教學 生活化 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1-080-01
0
我國現行生物課程標準倡導科學、技術和社會的教育,關注學生將來為一個合格公民,在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素養。因此探索一條既符合社會時代發展要求和學生年齡實際,又能讓學生愉快接受基本生物學知識、技能和情感的教學途徑,是每一位生物教師的責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樣的課堂才具有強大的生命活力。
一、求趣——尋找生活化的資源素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生物課的最大特點是與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如在講“光合作用”時,就給出一組生活化的常識問題:“早晨鍛煉好還是晚上鍛煉好?”“為什么臥室里不應該養很多花?”在講到“蒸騰作用”時,問道:“為什么大樹底下好乘涼?”。在講到昆蟲的完全變態發育時,引出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說法科學不科學?是不是應改正?該怎樣改正?在講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時,引用辛棄疾的名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青蛙聲一片”有什么生物學道理?講生物的生殖方式時,引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熟悉的名言名句、感興趣的故事、實例入手,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去活化知識,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升。
二、求實——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形式活用教材,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活動。特別是隨著課改實驗的不斷深入,“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師生互動”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師生互動”是否成功就要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實施“師生互動”,作為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心理、情感、體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去。
三、求新——創設有效性的教學情境
創設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貼近生活,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益。在教學中要注意創設情境,以生動形象的生活場景,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連同教師的言行舉止及課堂氛圍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整個學習過程,達成生活體驗。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在生物教學中若能輔之設計合理的小實驗,則將勢必容易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食物的消化”時,酶的催化和膽汁的乳化如何區分,確實有一定難度,不妨一試小實驗,激發學生的興 趣和思維。教師可以隨手捏一個小粉筆頭成粉末狀,隨手燒一張小紙片,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分析及討論這個實驗的現象和成分的變化,在教師的指點下,酶的催化和膽汁的乳化就容易分辨和掌握了。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教師應注意創設情境選用的材料必須與課堂教學內容有內在聯系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的、有代表性的材料。特別是生理學科的特點是細微、動態、抽象。如人體的細胞、血液的流動和尿的生成等,這些均是教學中的難點、重點,但又看不見、摸不著,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這時采用多媒體圖片、視頻導入教學,創設情境的效果就大大增強了。講血液循環時,單純以語言講述為主,板畫為輔,雖然也能強調重點,但缺點是既不真實,也缺乏動感。如果應用多媒體軟件來顯示這一生理過程,既能真實、藝術地再現心臟的結構和血液流動的動態過程也能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枯燥乏味的生命運動現象變得新穎有趣。比如:心室收縮時,心房處于什么狀態?血液為什么沒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縮時心室處于什么狀態?之后,教師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學對心臟的形態、大小,各部分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打開顯示器,首先展示心臟剖面圖。用光點把4個腔進行強化,接著就是瓣膜的強化。血管與4個腔相連,分別用紅光和藍光強化,然后就是心臟搏動和血流方向,說明心臟是動力器官,使學生進一步懂得心臟的重要性,為下節講體育鍛練對心臟的影響奠定基礎。另外在顯示過程中,可以根據時間放慢速度,邊講邊顯示。這樣學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識過程中,又得到教師適時、適度的強化,使這一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易于接受。用這種教學方式,85%的同學都能用繪圖的方式畫出血流的方向,絕大部分同學能準確掌握這部分所要求掌握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