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俠 劉成立 于萍
摘要:隨著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加之現代CPA審計行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瓶頸與挑戰,CPA審計的改革勢在必行。文章認為CPA審計的改革可以從革新審計方法、革新審計模式、革新數據收集與存儲方法、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處理數據等方面進行。
關鍵詞:互聯網+ CPA審計 改革發展
“互聯網+”之所以被稱為是一個時代,是因為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產工具,必然會帶來各行業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目前很多行業都在利用互聯網進行改革,提升了行業效率,提高了顧客滿意度。反觀審計行業,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效率低下,加之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實務也在從傳統模式向信息化模式革新,傳統的審計技術和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代審計的發展要求,基于互聯網的審計改革勢在必行。
一、“互聯網+”時代CPA審計改革的緊迫性
(一)為CPA審計行業的發展開辟新路徑。首先,目前公眾對CPA審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充滿了不信任。放眼上市公司舞弊案例,每一次會計師事務所都會被貼上沒有盡職盡責的標簽。對于很多舞弊事件,除了公司高管的責任,公眾最先想到的總是注冊會計師。想要改變現狀,改革是不二之選。其次,縱觀行業發展史,一個行業如果固步自封便會被淘汰,以至被別的行業所替代。在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改革的大背景下,CPA審計行業也應當順應潮流,利用“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技術進行改革。
(二)“互聯網+”環境下審計工作出現了新特點。一是審計資料的數字化。在信息化背景下,被審計單位的資料主要是電子資料。“互聯網+”環境下,審計工作的大數據特征愈加明顯,伴隨而來的是審計工具從手工審計向聯網審計的轉變、審計資料從紙質資料向電子資料的轉變。二是審計方法的智能化。在智能化、信息化的審計平臺中,應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可以將實時跟蹤審計的效果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三是審計技能的信息化。一段時間以來,審計技術手段越來越多樣化,信息技術得到較快發展。審計技術已從以往單純的賬表式審計向立體、多樣、富有高技術含量的IT化方向轉變。無論是審前調查階段還是審計實施階段和審計報告編寫階段,信息技術都能得到充分運用。四是審計樣本的全面性。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大數據的形成,全數據審計模式——樣本即整體,對抽樣審計產生了很大影響;基于這種變化和審計對象業務的信息化、數字化,審計工作更趨向于使用全量數據而不是抽樣內容,審計工作逐漸從海量數據中挖掘潛在的可利用信息,使監督范圍更加全面,審計結論更加客觀、準確。
二、“互聯網+”時代CPA審計改革的方向
(一)革新審計方法。每一次審計方法出現了重大進步,都是以商業模式的重大改變為基礎的。隨著現代大數據、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的出現,特別是微商、電子商務等對企業產生了越來越廣泛的影響,企業的會計、財務管理必然會從利用財務軟件完成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工作一步一步轉向利用互聯網來實現企業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因此為了適應審計對象的改變,審計方法勢必要變革。
審計方法應當向持續審計方向邁進。持續審計依托的是互聯網的實時傳輸功能,一旦被審計單位有什么經濟活動,審計組織可以立刻知道。持續審計能夠很好地解決審計結果與經濟活動的“時差”問題,因此這種方法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審計組織內應用。傳統的審計一般是事后審計或周期審計,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特別是對于保險、銀行等時效性很強的行業來說,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審計的監督作用,往往使審計單位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持續審計在理論方面的研究由來已久,但是應用卻很少,這主要是因為信息技術水平的限制。互聯網為持續性審計方法的應用提供了有利條件,審計單位可以利用互聯網對被審計單位持續采集有關經濟活動的數據,及時展開風險評估、風險跟蹤、專項分析、督促整改等活動,從而實現對被審計單位的動態、實時監督。這樣能很好地解決審計的時滯問題,減少審計錯誤的發生,降低審計風險。
(二)革新審計模式。審計模式可以看作是為實現審計目標所采用的各種審計方式和方法的總稱,包括如何獲取審計證據,如何進行審計分析,審計人員從什么地方入手、怎樣入手、什么時候入手等具體審計作業步驟。
1.開啟總體審計模式。總體審計模式是相對于抽樣審計模式而言的。傳統的審計模式是抽樣審計,即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選取風險比較大的樣本進行重點審計。而總體審計模式對審計對象實施廣撒網式審計,不會讓任何潛在的審計問題漏網。由抽樣審計模式向總體審計模式的轉變將使審計效果大大改觀,各種違規行為無處可藏,真正達到“不敢為”的效果。這種模式也可以極大地打消被審計單位管理人員的僥幸心理,一定程度上消除他們的舞弊動機,使得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水平得到極大提升。
2.通過云計算技術向聯網審計模式改革。現階段聯網審計模式實施和運行的成本較高,不僅要求審計單位取得相關軟件和程序,同時也要求被審計單位擁有與之配套的硬件和程序。因此聯網審計無法得到推廣,成本、技術等問題制約了聯網審計的發展。云計算的出現解決了這個難題,其相關的理念和技術恰好可以解決成本過高、技術不達標的問題。云平臺會提供統一的硬件和程序服務于審計工作的相關硬件和程序,企業用戶不用自己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也不需進行員工培訓,大大減少了企業成本。企業用戶可以從終端直接訪問云端,獲取審計服務,為聯網審計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可能。
(三)革新數據收集與存儲方法。數據處理是CPA審計的基礎,因此提高數據處理與分析的效率與準確度,是提高CPA審計效率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是建立審計大數據體系。在大數據環境下,審計人員需要將各行各業、各部門由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數據整合起來,轉換為審計工作所需要的數據。大數據環境下數據體系的建立主要通過采集和導入兩個步驟來實現。第一個步驟是數據的采集。數據采集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便是摸清被審計客戶系統的運行特點,對被審計單位的數據進行更加全面的收集。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詢問相關人員、發放調查表、進行實地調查等方式實現對客戶系統的了解,包括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的建設及運行情況,了解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的名稱、數量、版本、功能、管理部門、操作流程和數據存儲等。重點對信息系統的數據資源進行調研,詳細了解后臺數據庫的版本、類型、數據量、備份方式等信息。
二是將采集的數據導入到數據庫中。傳統的審計數據存儲在關系型數據庫系統中,利用結構化查詢語言來查詢關系型數據庫系統中的數據,它需要對每個存儲變量進行設置,設置類型、字符長度等,這種情況下的數據模式是靜態的。大數據時代下審計人員面對的數據范圍激增,數據也一直處于動態變化中,數據也不再全是傳統意義上的數據,還涉及到圖表、視頻、網頁、GPS數據等非結構化數據,這些非結構化數據無法存儲在關系型數據庫中,因此也無法應用結構化查詢語言。NoSQL數據庫是指非關系型數據庫,它可以滿足存儲非關系型數據的要求。“互聯網+”時代的審計工作將廣泛使用NoSQL數據庫系統,來滿足對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滿足從海量、復雜數據中快捷有效地挖掘價值信息的需求。
(四)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處理數據。審計的核心工作是數據的審查。審計人員面臨的數據異常龐大和復雜,審計機關要想駕馭大數據,就要推廣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在編制財務報表上的應用,從而實現對數據的批量利用。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是專門用于編制、披露和使用財務報表的計算機語言。以這種通用語言為基礎,通過對關于經濟活動的各種信息的標準化處理,能編制出更加準確、先進的財務報告,這種報告和傳統的網絡報告相比,可以將網絡財務報告不能自動讀取的信息轉換為一種可以自動讀取的信息,極大地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批量需要和批量利用。國內,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在編制財務報告上的應用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因此應大力推廣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大數據系統數據,方便海量數據的處理。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的應用必將大大提高數據的處理效率。
三、結論與展望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審計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我國審計行業對互聯網的研究與應用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探索。審計行業的改革如果想要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就必須要有科學的發展戰略與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作為指引。同時審計人員需要積極轉變思維,提升自身素質,不斷進行學習。應該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實時有效的收集、處理與分析,同時必須重視數據的安全問題,多管齊下,從而真正發揮出審計的監督作用。本文論述的是CPA審計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最緊迫的方向。革新審計模式、方法能極大地提高CPA審計行業的行業效率,提高公眾對CPA審計行業的信任。革新數據處理方法,提高數據處理技術則能大大提高行業效率,提高審計結果的準確度。總之CPA改革勢在必行,同時審計模式與方法以及數據處理技術的改進,必定會給CPA審計行業帶來全新的面貌。S
參考文獻:
[1]薄建奎,劉昀.“互聯網+”對會計信息化的影響[J].商業會計,2016,(05).
[2]丁淑芹.大數據環境下審計變革研究[J].財會通訊,2015,(22).
[3]劉加利.淺議“互聯網+”下的審計方法改革與發展[J].商,2015,(135).
[4]張兆信.大數據環境下的審計問題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05).
[5]秦榮生.云計算對會計、審計的挑戰與對策[J].當代財經,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