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雪霞
摘 ? ?要: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以計算機為主要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應用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并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學習工具。基礎教育領域致力于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基礎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軟硬件環境形成,信息技術已經深深扎根于我國小學基礎教育活動中,教學模式、手法、教學理念、發展目標等方面全部發生相應轉變。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教學活動有效結合,將成為改革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 信息技術 ? ?小學語文 ? ?整合方式
當前階段,在信息技術不斷深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已經逐漸步入信息化時代,特別是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創新意識及實際應用能力,作為小學開設語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是實現信息化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師需要在實際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并逐漸實現整合發展目標。信息技術由于自身教學特性,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語文內容的掌握與運用,進而逐漸提升自我語文學習能力,推動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活動之間的有效整合發展。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
當前階段,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主要指在實際開展語文學科教學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的自身優勢及特點,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兩者之間的整合,核心是指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于教學活動中對計算機這一工具輔助教學功能的發揮。在實際整合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教材設置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整合的主要目標不僅是將教學難點有效簡化,進一步突出學習價值性,還有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素養、思維創新能力。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整合的必要性
語文教師在實際語文整合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其教學先進理念,切實有效地轉變教學模式,旨在全面構建信息化全新教學模式。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與不斷發展,有效促進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整合。為此,在實際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以培養小學生應用能力為基準。唯有現代化教學模式才可以充分滿足現階段小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主要原則
(一)科學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環節。
語文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課堂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感受到輕松與愉悅。但是就現階段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存在十分明顯的濫用或者不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問題,嚴重忽視整合教學要求。部分語文教師過于看重教學情境設計,忽視對其設計情節實效性及實用性的考慮。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工具,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與教師達成共識,提升信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真正在學習活動中有所收獲。
(二)保持教學信息內容的實效性。
由于小學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教材內容更換需要一定時間,雖然教材中選錄的內容都是經典,但是仍然不乏一部分內容存在滯后的問題。為此,教師需要在實際整合過程中尤其注意向學生及時補充說明, 優化教學過程。
四、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方式
(一)積極創設學習情境,營造濃厚學習氛圍。
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與過去傳統教學手法相比,最為顯著的一個教學優勢即為:它可以十分輕松地創設出種類繁多的、更加形象真實的學習情境,進而不斷滿足小學教育階段中學生對其文化的精神需求。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落實與頒布,越來越多教師開始意識到小學語文教育不再是過去的知識灌輸,需要對學生健全人格進行有效培養。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一直站在學生角度分析事物,采用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及興趣的內容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這一發展目標則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得以實現[1]。
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意大利的愛國少少年》這一課時,可以在課文導入環節中出示掛圖(國旗)。通過掛圖引入課題,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讀書讀懂內容。如第1、2自然段中熱那亞的身世,船從哪兒開到哪兒?十一歲的少年為什么獨自搭上這只船?等等,告訴學生只有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明白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學習下面的內容。與過去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更能取得高質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充分應用信息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探索。
當前階段,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過程中,不僅可以保證有效擴寬語文學科教學范圍,還可以使其教學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繼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經過整合后的語文教學內容,學生可以自主結合豐富想象力進行信息資源有效結合。學生依據語文教師為其提供的語文教學信息,不斷凝練教學內容,逐漸實現信息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自我學習實踐,從語言表達與創新視角整合教學內容,進而逐漸實現小學教育階段語文學科內在的教學價值,為此,語文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導小學生作為知識的探索者,充分運用信息資源進行學習研究[2]。
例如,教師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我家住在大海邊》這一課時:“同學們,請大家注意聽,你聽到了什么聲音?(聽大海錄音。) 教師:在我們蔚藍色的地球上,有許多地方都被海水覆蓋著。大海波瀾壯闊,蔚為壯觀。你們想欣賞欣賞嗎?課件:大海的圖片。大海的圖片非常美麗,引人入勝,令學生發出驚嘆。課一開始已經把學生引入美的境界。真不愧是“課伊始,興已發”。請你和旁邊的小伙伴配合讀,可以你讀他聽,然后他讀你聽。也可以一個人讀一句。還可以兩個人一起讀,然后指著圖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看看兩個人能不能共同解決,把問題搞懂。教師這一做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具體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科學借助網絡資源,逐一擊破教學問題。
對于小學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教學目標而言,閱讀長期以來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由于小學教育階段學生自身語文語法、詞匯量等內容積累數量的限制,進一步導致其語文學習能力低下[3]。此問題隨著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活動的有效整合,讓學生領會、理解、啟發、感悟,逐漸得到有效解決。小學生在實際語文閱讀過程中除了可以查閱教材中的文章,還有數不勝數的電子刊物。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瑞雪圖》這一課時,課前播放雪景圖片。 “漫天的飛雪、如畫的雪景深深吸引了我們,我們都為雪的美麗而驚嘆!今天讓我們走進‘雪這個主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瑞雪圖》,齊讀課題” 。如果說《瑞雪圖》是由三幅圖景組成的,那么我們給這三幅圖景分別起個名字吧!默讀課文,請你給這三幅圖景分別起個合適的名字,并說說你的理由;小組交流,然后把你們組起的名字寫在黑板相應的位置。教師需要從多個層面入手,借助信息技術,及時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五、結語
在實際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以培養小學生應用能力為基準。唯有現代化教學模式,才能充分滿足現階段小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充分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工具,保持教學信息內容的實效性,優化教學過程。在整合方式上,充分應用信息教學資源,引導小學生作為知識的探索者;創設學習情境營造學習氛圍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科學借助網絡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逐一擊破教學問題。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至語文教學活動中,成為當前階段實施教學改革的主要途徑。二者在實際整合過程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金蘭.小學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5,02:44-45.
[2]許建娜.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新課程(教研),2015,05:175-176.
[3]李玉宏.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網友世界,2014,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