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沙溪第一中學 徐 燕
初中數學課堂中“教”與“學”的變革
——合作學習
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沙溪第一中學 徐 燕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怎么改?必須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變“權威教學”為“共同學習”,創造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學習環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推進合作學習,正是“教”與“學”變革的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學模式,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
師生合作,就是把教學過程建立在師生雙邊活動的基礎上,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師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共同探索,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1.關愛學生,讓師生合作更融洽
“教學一定要用心。”作為教師,應舍得花時間去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的所思所想,帶著欣賞看待每一位學生。教學過程也會因有許多的關愛、體諒、欣賞等而讓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動力,讓師生合作更為融洽。
2.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師生合作更愉快
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會心情愉悅,熱愛學習,能積極參與課堂,積極主動地探討問題,提出并解決問題,在教師的協助下,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靈活性,去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取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在師生愉快的合作中得到發展,掌握知識。
3.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讓師生合作更有效
數學課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往往需要在主動探究中獲取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充分備課,在預設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學習,對所學知識樂于探索、思考,討論并大膽質疑,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有些數學實踐課,教師還可以大膽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親自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測量旗桿的問題,教師可以嘗試這樣的室外課:用大半節課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到學校操場,想辦法測量操場上的旗桿高,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留了許多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如:怎么測?直接測量還是間接測量?間接測量則需要哪些輔助量等?每組自尋方法,實在沒有辦法的,老師則給予一定提示。實驗過后,回教室匯總測量物高的方法,這樣既可突破常規測量方法,也有可能會產生其他問題:如物體高度可利用勾股定理計算;天氣好時可利用影子長與物體高度的關系計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擋住怎么辦;沒太陽光,旗桿頂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達怎么辦……。針對學生提出的各種疑惑,教師則可借題發揮,引出新的知識,也引發了學生自主探索問題的興趣。這樣的課,學生有興趣,有熱情,也能體現自主學習,更能促進師生的交流與合作。
生生合作是指在課堂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最常見的是小組合作,以優帶差、以組促優,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數學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激勵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將集體智慧最大化,還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學習效率,也可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交流,改進人際關系。小組合作學習是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人人探究新知識,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在合作過程中,小組內的意見往往不統一,這時候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對各種意見進行充分討論,分析、比較、爭辯、推理、歸納,最終達成共識,生生合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1.合理分組,保證生生合作成功的前提
科學合理地分好學習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前提。一般分組模式為ABCD型和AABB型。到底怎么分,教師需要根據班級自身特點以及學生的能力、性格、性別等將學生分組,這樣有助于打破不同類型學生之間的障礙,擴大學生的交往范圍。在分組時,首先要確定好組長,組長的人選是學習比較優秀的、表達能力比較強的,這樣可以保證小組內的簡單問題能在小組內解決,然后是確定最需幫助的學生坐在組長的邊上,這樣可以隨時接受幫助,接著確定中等的兩個學生。這樣的組合,可以保證一個小組內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便于小組交流時分工合作,也讓整個班級的每個小組比較平衡,便于組與組之間的競爭。
2.合理分工,促進生生合作的有效開展
數學學習小組中成員的分工很重要,如若組織不好,很容易造成只是一部分學生在獨自學習,根本談不上合作,更不用說發揮集體的智慧了,為此,要明確小組中每個學生的任務,做到人人有任務。比如,我把每個小組內的成員根據座位進行1至4的編號,這樣在小組合作中,可以指定幾號組織幾號交流幾號匯報幾號記錄,使得每個成員都有事可做。當每個成員都有事可做時,應該是效率最高之時。例如以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一課為例,這節課知識點繁多,涉及面廣,內容很難學,為攻破這一難關,我嘗試處理:課前就把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歸結為六個方面:(1)開口方向;(2)對稱軸;(3)頂點坐標;(4)交點坐標;(5)最值;(6)增減性。 我把這六個方面的性質特征明確分工,分配給每個小組的同學:能力差的負責性質1、2,中等生負責性質3、4、5,優等生負責性質6及歸納總結,讓他們在本組內各自闡述自己的解題方法并動手操作練習。這樣每個同學因為都有事可做,所以整個合作氣氛濃厚,而且因為每個學生的每個任務之間存在互相依賴的關系,學生們認識到自己必須與其他人合作,如果自己不成功,整個組就不成功,其他組員也不會成功,所以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在合作任務明了、分工合理的前提下,我較為輕松地完成了這節復習課,學生自始至終都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主動而有生機。合理的分工不僅推進了學生間的合作學習,也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發展。
總之,推進合作學習,歸根結底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思考和表達的機會,使得學生思維相互激勵,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合作中有所“作為”,有所收獲。合作學習是“教”與“學”變革的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學模式,也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一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