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水北小學 陳秀靈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
廣東省惠州市水北小學 陳秀靈
數學不但來源于生活,還應用于生活,數學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必須利用到的工具。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注重生活化教學,讓數學教學更貼近生活,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多用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例子來幫助小學生進行生活體驗,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以及懂得如何應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本文將探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數學的教學和學習都離不開生活。生活也是數學教學和學習的最佳場所。我國實行九年義務制教學,小學教育就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二,小學數學奠定了往后更深層次的數學知識學習的基礎,那么我們應當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思維,形成正確的數學思想體系呢?這是一個值得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深思的問題。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很多學生在小學低年級時無法掌握好加減乘除和其他簡單的數學知識,當學習到高年級數學中的方程和計算公式時,許多問題就凸顯出來。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教師只有認清小學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并且將這種關系充分地利用起來,創建生活化教學的模式,才能在生活實際認知水平基礎上,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并轉化為數學能力,從而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將生活化教學落實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
何為數學教學生活化?數學教學生活化主要是指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結合和借助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情境,將數學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充分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達到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的教學目的。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時刻記住,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考取更高的分數,而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明白所學知識的實際用處,教師應以此為教學基點展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而我們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更深一層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際價值所在,數學知識除了可以用來考試,還能用來解決生活中的相關數學問題,掃除生活中的一些困難,為生活帶來更多的便捷。因此,教師應該對當前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教學并不是一味地死講教材,要認識到教材只是指導學習的工具,真正的學習還需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不斷建立學習信心,不斷積累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經驗。
1.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興趣與愛好形成的階段,在這個興趣萌芽的重要時期,小學生的興趣廣泛且易變,他們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針對這一特點,教師應利用有趣新奇的事物去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達到學習目的。實踐證明,數學生活化這一教學方法正好與小學生這一階段的身心特點相符合,它不僅能讓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牢記的效果,還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學生在解決生活中問題所獲得的成就感來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熱情。比如要求學生每周末都陪同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時,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加減運算知識來計算金額。學生這一行為不但得到了父母的贊揚,市場里賣菜的攤主也是大力表揚,通過小小的生活體驗,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所帶來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其主要作用是為了讓學生在面對相關的數學知識情境時,能夠快速地聯系到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數學生活化教學還能夠幫助學生自主地進行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鍛煉,并擴展學生的思維方式。比如有這樣一道數學應用題:小紅帶20元去商店購買學習用品,若買20支鉛筆和10本練習本,則剛好夠買,若只購買5本練習本,則剩下的錢可以購買30支鉛筆,請問練習本和鉛筆的單價各是多少元?這道題若脫離實際生活,對小學生來說則是非常抽象的,而它又是和實際生活相關的,若能將此類抽象思維的題目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則能將抽象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數學方程式,幫助學生更快地解決此問題。
3.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應用意識
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應用意識。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來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比如在學習分數前,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孔融讓梨的故事進行改編,改成孔融分梨:假如孔融有7個梨,他要平均分給三個人,該如何分?如果要分給四個人、五個人,又該如何分?這個問題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當學生運用除法去計算時,發現有余數,無法整除,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分數的概念,在學習完分數知識后,再讓學生應用分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利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應用意識。
1.利用生活化數學語言,幫助學生理解
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語言交流是課堂中師生進行交往的主要渠道,教師課堂上所采用的教學語言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能力,尤其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若教師缺少高素質的數學語言,則很難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小學生的年齡偏小,其語言理解水平能力有限,基于他們的年齡特點,更容易接受一些生活化的語言,若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采用生活化的數學語言進行教學,則能大大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如認識“ <”、“>”時,教師利用順口溜幫助學生理解大于號和小于號:“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開口在前是大于,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順口溜明確地說出了這兩個符號的區別,且富有童趣,有利于小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從而更有效地對其進行區分。
2.結合生活實例,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要想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則需要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真實地感受到實際生活的存在,這就意味著教師要創設更多的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生活,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鐘表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卡片繪畫出不同的鐘表,貼在教室的墻壁上,并且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款式的鐘表,讓學生猶如置身于鐘表店的感覺,然后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會用到鐘表。通過動畫片展示一個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讀鐘面的時間:小明8點鐘起床,9點鐘到學校,結果遲到了,受到老師嚴厲的批評后決定改過自新,重新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在制定完新的作息時間表后,教師再讓學生讀出時間。通過這個生活小故事,既能幫助學生鞏固鐘表的知識,同時也達到了一個教育的目的,以此例教育學生應該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珍惜時間。
3.通過生活實例,體驗生活問題數學化
進行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除了要讓學生懂得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也要懂得將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要達到雙向互相轉化無障礙的程度。比如,媽媽買回來了498ml的牛奶,想把牛奶倒在桌子上的圓柱形的杯子里,但是不知道杯子是否能裝得下98ml的牛奶。這個生活實例很明顯是數學中的圓柱體積問題,學生一看到此生活案例,腦海中馬上聯系到圓柱體積的知識。要解決媽媽的擔心,只需要測量杯子的直徑和高度,再計算出杯子的體積,與498ml相比,就能知道這個杯子是否能裝得下498ml的牛奶。再比如我們可以將正比例應用在計算生活中路程和時間的問題,有利于人們對事件的安排。
總而言之,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要為生活服務。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需要學生在不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慢慢體會和感悟,生活實例與數學知識的結合,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借助生活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記憶,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無法分離的。作為學生,應該積極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主動參與到生活化教學中探索數學的奧秘,提高數學的水平。
[1]曾梅瑛.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新課程導學,…2014(17):50.
[2]劉秀明.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169-170.
[3]王生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10).
[4]邢曉靜.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