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中心小學 李 磊
構建“寓教于樂”的數學課堂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中心小學 李 磊
要構建“寓教于樂”的數學課堂,老師先要轉變教學思想,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結合游戲教學、分組討論教學等教學方法的應用,在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其數學學習能力有所提高,使小學數學教學達到更高層次。
小學數學;寓教于樂;游戲教學;分組討論;轉變思想
數學學習枯燥、乏味,使很多小學生“討厭”上數學課,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適當地應用游戲教學法、分組討論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更好地發揮學生在數學教學參與中的主體地位。同時,老師要轉變教學思想,使數學教學當中的師生關系更為和諧,那樣將更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學綜合水平的提高。
游戲教學法是“寓教于樂”課堂的常用教學手段,但在數學實際教學中卻很少見。因為大多數老師認為,數學教學采用游戲教學法“很難”,教學的效果不是很好,往往還會導致課堂紀律難以控制。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應用游戲教學法?
要掌握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方式,教學中合理、科學地使用游戲教學法。例如,在奇、偶數的教學中,采用游戲法進行教學,將學生分為若干組,從“1”開始報數,遇到能被“2”整除的就喊“過”。這個游戲也可以反過來做,報數只報能被“2”整除的,不能被“2”整除的就喊“過”,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掌握奇數和偶數的概念,還鍛煉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又如,在加減法運算的教學中,采用“計算接龍”的方式,在游戲教學中教學生學習加減法,一樣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3+2等于幾,等于5;5+8等于幾……,引導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寓教于樂,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果。再如,多邊形教學中,通過手工剪紙的游戲讓學生了解圖形,并通過折紙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圖形的變化,使學生對于多邊形有更好的認識,開啟學生幾何學習的新思路。
當然,采用游戲教學方法的時候也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老師要認識到游戲教學法應用的積極意義,要有意識地去創設游戲環境,通過游戲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其次,老師要科學、合理地應用游戲教學方法,在滿足學生娛樂需求的同時融入知識教學,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再次,對于小學生而言,游戲教學的應用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其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教學當中。因此,游戲教學法的應用要結合學生興趣,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這樣才能保障教學效果。
要構建“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游戲教學法的應用必不可少,分組討論教學方法的應用也是非常關鍵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分組討論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分組。
例如,有些學生愛發言,有些學生不愛發言,在分組時,如果將不愛發言的學生分成一組,教學提問過程中就會發現這組同學很“沉默”,缺少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和思考意識。將愛發言的學生分成一組,這幾個學生性格開朗,“話也多”,討論問題過程中難免“跑偏”。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堅持合理的、動態的分組方式,并結合班級教學的獎懲方式、實踐教學中學生的表現等,適當地調整分組,使學生在分組討論中有更積極的表現。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對于問題的設計要分層、分量,課堂教學中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還要確保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幾率均等,這樣才能充分地調動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回答問題時要求學生舉手,哪一個組表現得好,讓他們回答問題,并且實行加分,分數累積到一定量后給予獎勵。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合作學習意識。對于不愛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老師同樣要給他們鍛煉的機會,在教學實踐中,摸清學生的習慣,靈活提問,激發課堂活力,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好。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老師一直是教學的主體,數學教學大多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留作業,學生做作業;老師判作業,學生改作業。在數學課堂上很少有師生互動的情節,在教學中,老師完全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因此,要構建“寓教于樂”的數學課堂,首先需要老師轉變教學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否則游戲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就難以有效地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學課堂就難以活躍起來,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和接受仍然會很被動。
在數學教學中轉變思想,先要學會尊重學生個體,對于教學中學生的提問要正確對待、積極處理。例如,針對問題25×6.4+2.5×36,有學生這樣算:25×4×1.6+2.5×4×9,這樣做顯然有些麻煩,如果這樣算是不是更好一些呢:25×6.4+25×3.6?顯然,第二種做法要比第一種做法簡單一些,但是第一種思路也不是完全錯誤的。在教學中,老師要看到學生的優點,積極表揚、鼓勵,讓他們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解題的方法,在積極思考中比較解題思路,從而掌握更好的解題方法,這樣能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因此,在解題過程中,要啟發和引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思考,而不是一開始就否定學生的做法,讓他們對思考產生“恐慌”,在潛意識中形成一種“聽老師”的概念,這并不利于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總之,在教學中,老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同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朋友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構建“寓教于樂”的課堂,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寓教于樂”課堂的構建要建立在老師轉變教學思想的基礎上,在良好的師生關系已形成的環境下融入多元化教學方法,通過游戲教學法、分組討論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用,使學生融入教學,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當中,能夠主動地學習、專研數學知識,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地、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這才算是成功地構建了“寓教于樂”課堂,這樣的“寓教于樂”課堂對提高小學數學創新改革的效果有積極意義。
[1]李碧.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分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4(10):96-97.
[2]余靚靚.寓教于樂,讓游戲在數學教學中綻放活力[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16(0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