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海南小學 張婷婷
小學數學基于三大落點優化數學提問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小學 張婷婷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化。而有效課堂提問要基于有效落點,才能突顯其價值。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學習起點、知識疑難點和課堂生成點設計課堂提問。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落點
當前小學數學中經常會用到問題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是通過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和應用來實現教學目標的。問題式教學法最大的優勢在于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的數學能力在學習中得以提升。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提問中仍存在不少問題,雖然看似將合作、探究等方式都用上了,而且課堂十分熱鬧,但其實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取得實質的效果。有些一看就很簡單的數學問題,教師也要大規模地設置活動,這種問題活動設計顯然是不科學的。那么,如何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有三點需要落實。
所謂有效的提問,是指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但又不至于過難,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這樣學生既不會失去思考的興趣,積極性也不會被打擊。設計這樣問題的前提是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需要從學生的已有認知出發,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的探究熱情。
例如,在教學《雞兔同籠》的相關內容時,筆者考慮到學生對這方面知識了解得并不多,所以沒有設計很難的問題。筆者先設計了一個表格,讓學生通過表格來推斷出有多少只雞和兔子。但一段時間過后,很少有同學算出結果,很顯然他們對這種列表解題法并不熟悉。筆者設計這樣的表格解題法讓他們不知從何下手,幾乎沒有起到什么教學效果。
在上第二節課時,筆者總結了上節課的經驗,降低了教學難度,先進行了示范解題,讓學生們對解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讓他們用列表法解題,推算不同情況下雞和兔的數量。由于學生已經知道了解題方法,所以在使用列表法解題時非常輕松,大家的解題積極性也很高。
筆者總結了兩節課的經驗,得出了以下觀點:在數學教學中,不能只進行主觀臆斷,而是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已有認知和學習能力,尤其是換班上課的情況下,更需要對班級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避免出現提問無人響應的尷尬局面。
小學生的思維都很直觀,他們只能理解具體形象的問題,至于抽象問題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加留意孩子觀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動的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情感的體驗。因此,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研讀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理清教材中的知識體系,才能創建更好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們在問題探究中獲得更好的知識體驗,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商中間有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相關內容時,我們首先明確了這節課的難點是“在除法中,哪位不夠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筆者先點了幾名學生上臺板演例題,等大家對這些內容有了一定了解后,筆者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有誰知道0除以任何非0的數得到多少?
生:仍然是0。
師:那么根據剛才幾位同學的演示,大家誰能總結一下如何防止計算出錯?
之后學生們展開了積極的思考和熱烈的討論,紛紛重復計算和驗算了解題過程,得出了如下結論:在除法過程中,當商中間或末尾不夠商1時要用商0占位,就這樣,本課的重難點就輕松地被同學們解決了。
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關鍵在于能否積極主動地思考,這也是教師教學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引導學生思考、總結學習方法。同樣,這也需要教師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進行,要創設合理、有效的問題探究情境,讓學生們主動地去感受問題中的情感,進而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教學預設必須是教師在了解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設計的,往往很能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但不管教學預設做得有多好,在實際教學課堂中還會出現一些不可預見的問題。其實,越是成功的教學課堂,教學中出現新問題的概率就越高。如果教師能“巧抓”意外,合理利用預設外的問題,將這些問題轉變為教學中的有效資源的,那么很可能會成為課堂的亮點部分。
例如,在教學《乘法應用題》的相關內容時,筆者先提出了一個預設的問題:某旅行團到達景區賓館,該團定下了8個四人間,請問這個旅行團一共有多少人?大家看到這道題后,紛紛提筆計算,很快就得出了結果。
生甲:4×8=32(人)。
生乙:8×4=32(人)。
師:能說說你們的解題依據嗎?
生:一個房間住4人,8個房間不就是32人咯。
基本上大家都是這樣認為的,筆者也沒有對他們的解題思路進行否定。這時候,有一位同學提出了:有可能少于32人。大家覺得非常奇怪,難道這種大家都認可的解法有問題嗎?該同學說:每個房間最多可以住4人,但不一定全部能注滿,所以不能確定有多少人。
在他的提醒下,大家紛紛反應過來:是啊,實際生活中也有可能出現房間住不滿的問題,我們在解題時也應聯系實際。筆者大大表揚了這位同學的見解,并提問其他同學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想法。有的同學還提出,旅行社可能為了省錢,讓5個人住四人間,所以具體有多少人不能確定。這一觀念也十分具有新意,大家在這樣的思考中思路變得更加嚴謹,課堂也更加完美了。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課堂上隨機出現的問題,這樣才能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了解學生已有認知、把握教材知識體系的基礎上,設置科學有效的課堂提問,同時還應利用好各種教學資源,如課前預設之外的問題等,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不管是提出問題還是分析、解決問題的階段,教師都應注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引導他們主動學習,進而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