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銳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入,“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有效課堂的新舉措。預習作業恰恰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前奏和鋪墊,本文針對預習的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介紹了預習作業“三步走”:聽一聽、讀一讀、想一想和探究性的預習作業。只有合理的設計預習作業才能使預習作業真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關鍵詞】預習的含義 預習“三步走” 探究性預習作業
新課程倡導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預習是自學的一種形式,是學生走進課本的起始階段,是學生自主建構的開始,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重要的一環。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著重視學生課堂上聽講、課后完成作業,而忽視學生課前預習的傾向,由于課前沒有充分預習,學生在課堂上不能輕易聽懂,課后得花費大量時間去補課,雖然忙忙碌碌,但學習效果卻不理想。
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學習中,學生只有進行必要的預習,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包括對重難點知識的初步理解和要求進一步學習的心理狀態,才能夠促進自身的有效學習,掌握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預習的含義
預習(students prepare for lessons before class)是指“在老師講課之前,學生自學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課的知識準備的過程。”
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課堂學習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之一。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預習是促進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欲,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影響有效預習的原因
1.預習內容單一。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先期準備.是為了讓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通常老師在預習作業布置中,只是簡單地布置聽音跟讀的作業。如:預習PartA Lets learn,聽錄音3遍,跟讀錄音3遍。往往這類型的作業讓學生對預習作業失去了興趣,學生也是機械地完成,甚至不屑完成,所以預習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2.預習的目的和要求不清晰。由于預習的目的不明、要求不清,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缺乏相應的檢測環節.或檢測與其他教學環節無關聯。導致預習全無效果,流于形式,打擊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同時在很多教師的認識上,英語的課前預習就是聽錄音,讀課本,翻譯,找出新詞等,造成每次的預習都是一個樣。聽讀這方面的預習固然必要,但是如果把其當作預習的全部內容,其缺乏針對性、缺乏深度、忽視學習主體的差異性等缺點是顯而易見的,這主要涉及到教師該怎樣設計預習內容的問題。
三、如何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
1.合理設計預習任務。
(1)激發興趣。比如在學習Do you like pears?這課的水果單詞時,預習作業可以設計為:1)先讓學生聽錄音不一定要會讀。重點聽一聽watermelon.strawberry和grape這三個單詞的讀音:2)小組合作收集水果實物,并將這些水果帶到學校當實物學具。這樣的作業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直觀地掌握新知識.對新知識的學習自然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操作性強。以五年級上冊Unit1 Whats she like?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如下預習要求:1)觀察你所任課老師的特點。2)收集能描述人物特點的單詞和句型。3)選擇你喜歡的一位老師,對其進行簡單描述。這樣的預習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樂于去完成,這樣給新課的開始提供了詞匯和句型的積累,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
(3)家校配合。預習是最能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能力的部分,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預習作業,培養孩子的自覺學習能力,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而老師通過預習作業的布置和檢測,能掌握孩子的知識缺漏,進行進一步的輔導。
2.正確指導預習方式。
(1)掌握常規預習“三步曲”。
A.聽一聽:英語作為第二外語,必須有大量的語言輸入,只有大量的輸入才能有模仿性的輸出。聽錄音,也就是聽所要學習的單詞和句型。教師在學習新課前,告知學生明天將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明確教學內容,增強預習的針對性。
B.讀一讀:在反復聽課文后,可以讓學生嘗試著讀一讀新單詞和新句型,模仿錄音的語音語調,對一些易混淆或難掌握(比如爆破音,字母組合,單復數,三單形式)的讀音,用紅筆做好標記,帶著自己的思考在課堂上重點聽講,努力理解,爭取順利解決問題。
C.想一想:在初步掌握了單詞的讀音和句型的大致意思后,可讓學生聯系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發散思維,為將要學習的內容提供大量的知識素材。也可以布置學生查閱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讓他們適當掌握一些跨文化知識。比如聽讀單詞的預習作業,可以嘗試對單詞進行分音節拼讀,嘗試找出讀音規律,想出便捷的記憶方法;而對于閱讀課文的問題,可以設計多一點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泛讀,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初步思考.看看自己能解決到什么程度。背景知識類的作業則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等形式共同完成。總之,要求學生利用已有經驗(無論是知識還是方法)盡量解決問題。
(2)嘗試探究性預習。探究性預習就是學生根據預習的內容創作一些新的想法和觀點問題。比如.在學習 “Do you like …?”句型,可以讓學生根據學習內容自行設計采訪表格,可以個人獨自完成,也可小組合作完成。
探究性預習的內容更加的生活化、社會化,形式強調開放性、探究性與合作性,手段則豐富多樣,追求多種感官的參與,這樣的預習更有利于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有利用學生自主化發展。
3.及時檢查預習效果。有了預習作業就一定要檢查。有布置有檢查,這是我們對待學生作業必須堅持的一條原則。如若只布置不檢查,那只能是一句空話。筆者認為,檢查可以督促學生今后更好地預習,使之逐步形成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在嚴格的檢查督促之下才能形成。更重要的是,檢查可以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以便在預習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檢查預習作業方式可以多樣化,一般說來,可全面檢查,也可重點抽查;可口頭檢查,也可書面檢查。我們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逐步摸索出比較好的檢查方法。
4.展示預習效果。運用預習成果是指將學生預習的結果在課堂上展示出來,這既可以作為對預習作業的檢測,也可以作為呈現新知識的開始。學期筆者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給班上學生準備了一本預習本,預習本上有規定的預習內容(聽讀作業),有自己思考的,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也有創造性地知識,每周進行一次優秀作業展示。如下圖優秀作業展示: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把凡是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做的事情都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去思考,去體驗、感悟,去創造、實踐、英語。英語預習作業是課堂教學任務之外的有效延伸,是鞏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堅持預習作業的完成,可以使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對學生學習英語產生積極的影響。總之,預習作業是實施有效教學、實行先學后教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和鋪墊。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預習作業的有效設計,根據課時的需要適當設計不同類型的預習作業,并及時檢查及時總結改進,只有這樣才能讓預習作業在高效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程朝鋒.淺談小學英語作業的三性.2001(1).
[2]張大均.教與學的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志虹.淺談小學英語作業的改革與創新[J].當代教育論壇, 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