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禮
摘 要 如今我們進入到“互聯網+”時代,跨境電子商務正逐步走進外貿行業的領地,使得傳統行業受到較大的影響,傳統的貿易方式也發生較大的改變。跨境電商也成為國際貿易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這種新的商業模式下,外貿企業的轉型也要求外貿人才轉型。因此,我們對國際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新形勢下外貿企業的需求。
關鍵詞 國際商務 跨境電商 廣西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9.21 文獻標識碼:A
2016年中國第二屆大數據產業峰會上,李克強總理說:“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和分享經濟的蓬勃發展,有利于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我們將推動大數據、‘互聯網+等同制造業相融合,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可見,“互聯網+”對重構外貿生態影響深遠,傳統的貿易流程在互聯網環境下形成了新的特點,信息和速度成為企業贏得競爭的關鍵。跨境電商的產生,為企業降低了交易成本,突破了時空限制,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機會。2016年上半年,廣西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3100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南寧跨境電商試點運作,跨境商品直購體驗中心落地運行,廣西跨境電子商務越來越火。跨境的在線批發和零售,需要語言、物流、市場等方面的人才,而這些人才目前廣西還很稀缺。因此各大院校對于這方面人才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1廣西地方高校國際商務專業現狀
1.1學情現狀
廣西院校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學習風氣不高學習情緒化較強。對感興趣的內容學習積極性高,對于枯燥的內容則學習效率較低。理論知識掌握較好,動手能力較差。且學生的創新意識比較缺乏,學習方式死板。而跨境電商對學生的網絡營銷能力、互聯網操作能力、小語種溝通能力和供應鏈管理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學生比較熟悉淘寶、天貓等網站,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英語能力,但對比如國外的亞馬遜、Ebay,國內的敦煌網、速賣通等這些國際商務人才熟悉相關平臺的操作卻了解甚少;一些企業要求的具備網頁設計、網頁內容維護等計算機操作能力也比較缺乏,除英語以外的其他語言或多種小語種,如法語、西班牙語和越南語種等基本不涉及,較難與來自非洲、阿拉伯和東盟國家的消費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因此,高校急需進行跨境電商的理論學習和實操技能的訓練。
1.2教學現狀
(1)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落后。目前,廣西大多數高校國際商務專業的教學計劃和專業設置雷同,學科之間課程設置重復,課程設計、實驗教學沒有形成體系。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教學理念落后,使得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和靈活性,思維方式單一。大部分高校是按照現有理論教學體系開展教學,教學方式缺乏創新。而開設實踐教學課程的高校其形式也多以校內實訓為主。為了滿足學生實訓的需要,大多數開設國際商務專業的學校都配有外貿模擬實訓室。但是,就實訓室的配置而言,實訓室軟硬件建設滯后,仿真度不高,校內基地設施、設備不足,以至專業技能與崗位能力對接有一定的距離,難以滿足學生技能培養和職業素養形成的需要。
(2)實習基地建設薄弱。很多高校不注重實驗室硬件投入和實驗教學人員配備,實驗教學通常是由十幾個學生一組參加試驗,大部分學生不能親自動手操作,將實習環節變成了參觀活動。當前很多學校國際商務專業雖然也開展了校企合作,但合作尚停留在參觀、講座等較淺層面,實踐教學體系的運作過程中,社會、企業參與色彩不濃,學生真正入外貿公司頂崗實訓的機會比較缺乏,而且涉及商業機密,外貿企業也很難安排專業對口崗位的實訓,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因此很多學校的實習還是停留在校內基地模擬實訓上,頂崗實踐教學平臺還未真正建立起來,致使學生對生產過程和工作實踐沒有機會深入了解。
(3)專業實踐教師隊伍相對薄弱。廣西地處西部落后地區,教師資源較落后。目前很多學校國際商務專業實踐指導老師沒有經歷過系統的實踐,或者直接由任課教師兼任,再加上部分專業教師又安于現狀,不愿主動下企業實習,缺乏在企業、行業實踐鍛煉,致使實踐經驗不足,動手操作能力不強。
2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
為滿足跨境電商發展的需要,國際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轉換思路,優化國際商務專業的核心課程,多元途徑推進新課程體系的實施。
2.1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更新教學理念
目前企業對于大學教育并不信任,主要原因在于大學教育大多“紙上談兵”,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差。因此,國際商務專業培養的人才應能夠勝任國際貿易、網絡營銷、網頁設計、跨境電子商務等崗位的工作。通過確定人才培養方向及定位,對課程及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和改革來完成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我們在課程體系設計中要大力提高實訓課程的比例。對現有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根據跨境電商崗位職責,在已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增加有針對性的技能型課程,做到“打通融合、交叉學習”。以“輕理論、重實戰”為指導思想,以“適度夠用”為原則設置理論課程 ,加大力度開設實戰型實訓課程。
2.2大力開展實訓實戰課程,搭建課程實訓平臺建設
在開設跨境電商實訓課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以個人賣家的身份在跨境電商平臺上注冊開店。敦煌網、Wish、亞馬遜等電商平臺目前仍可以接受個人賣家注冊。關于貨源,對于教學來說,學生都是新手,不可能投入大量資金,可以考慮在阿里巴巴小額批發區找貨源,或者在某些電子商務批發網站做代銷。 學生接單后企業再發貨,零庫存,風險小。此外還可以在當地批發市場上去找貨,先拍照上傳店鋪,接單后再進貨。作為新店鋪來說,出單的可能性極小,也不是我們的目標。了解不同電商平臺的主流市場,學會進行目標市場分析, 熟悉平臺規則和開店運營流程,掌握價格和運費核算并具備一定的網絡推廣和數據分析能力才是我們的教學目標。也可以聯系企業,與之合作。企業可以直接給學生提供 SKU,貨源穩定,品質有保證,也避免了退換貨等售后問題帶來的麻煩。另一種大膽的做法是專業教師團隊組建公司,采用公司化運營與管理。學生就是公司的員工,在三到四年的在校學習階段把“教、學、做”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每種方式都按照真實工作流程系統設計教學步驟、教學環節和內容。“真實平臺、真實產品、真實工作任務、真實客戶、真實訂單、真實盈虧”,學生將成為一個社會新人了。
2.3以比賽為實訓平臺,以賽促學
為深化教育部“以能力和職業發展為導”的人才培養要求,推動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跨境電商教學體系和內容的建設,引導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國有關機構也開始舉辦各種大學生跨境電商大賽。比如2016年4 月第一屆OCALE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能力大賽利用敦煌網和速賣通兩個跨境電商平臺,搭建校企合作橋梁,幫助高校對接產業資源,實現產學互動,讓學生參與實際運營,真正了解和掌握跨境電商企業。運營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提升各院校跨境電商專業師資水平。學校可以通過精英選拔賽的方式,在學生學習完校內跨境電商理論與實務課程后,挑選出優秀人才參與競賽。這種模式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提高校內教學效率。
2.4校企合作,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廣西有地緣優勢,連接東盟地區。廣西各地也積極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產業孵化中心。學校可與當地生產型企業、跨境物流企業或跨境電商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生產型企業可為學生在校實踐教學提供貨源,而跨境物流或電商企業可以作為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在三年級或四年級可以到企業頂崗實習,畢業視實際情況還可留下繼續工作。 這樣不僅解決了實踐教學的困難,還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相關企業或部門,到學校開展各種專題式講座,或帶領學生進入企業公司進行參觀學習,讓學生接觸到更加真實的情況,不斷了解社會形勢的新動態。目前跨境電商人才缺乏,很多跨境電商企業對高校表現出來強烈的合作意向。 對于學校、企業和學生來說,這將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2.5提高師資隊伍
目前高校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多是高考英語成績比較好,本身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能力。鑒于跨境電商對小語種人才的需求,國際商務專業可以在大二時要求學生選擇一門第二外語學習,廣西地處東盟貿易區,小語種語言種類豐富,就在國際貿易專業開設了二外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陶海蓉.跨境電商環境下中小企業出口轉型對策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7):120-121.
[2] 廣西新聞網.廣西跨境電商掘金還須跨過幾道坎[EB/QL].2016-9-22.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60922/newgx57e30c7d-15447768.shtml.
[3] 王芳.跨境電商時代下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