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耀
【摘要】 目的:對D-D二聚體測定在肺栓塞與深靜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為今后的臨床診斷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方法: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手術治療并發深靜脈血栓級肺栓塞患者,共計選擇92例作為研究對象,定義為觀察組,另取同期健康體檢者60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受試者展開D-D二聚體測定,并對測定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統計發現,觀察組D-D二聚體測定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患者的血漿D-D二聚體水平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升高,對其展開臨床測定,可為早期診斷和治療方案選擇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臨床價值顯著,值得關注并推廣。
【關鍵詞】 D-D二聚體; 深靜脈血栓; 肺栓塞; 含量測定; 診斷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4.0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4-0040-02
研究證實,D-D二聚體為一周交聯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其可以對體內纖溶性以及凝血功能進行反應。在臨床診治工作中,隨著血栓性疾病的發病率的升高,研究的不斷深入,使人們意識到,D-D二聚體測定的臨床價值十分顯著[1]。曾有文獻報道[2],D-二聚體能夠對包括肺栓塞在內的諸多心血管疾病做出準確的診斷,可為預后評估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本次研究中,出于對D-D二聚體測定在肺栓塞與深靜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為今后的臨床診斷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患者展開了D-D二聚體測定,并將測定結果與健康對照組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獲得明確診斷的,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患者,共計選擇92例作為研究對象,定義為觀察組,另取同期健康體檢者60例,作為健康對照組,觀察組中包括男49例,女43例,年齡18~76歲,平均(51.2±11.5)歲;健康對照組中包括男45例,女47例,年齡19~78歲,平均(49.8±12.4)歲。兩組受試者的年齡、性別等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比較價值。
1.2 方法
采集受試者靜脈血,經枸櫞酸鈉抗凝后,展開血漿D-D二聚體水平檢測,檢測采取干式免疫散射色譜法。所有檢測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血漿D-D二聚體的正常參考值≤0.5 mg/L[3]。
1.3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統計發現,觀察組D-D二聚體測定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受試者血氣分析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受試者D-D二聚體檢測陽性率比較
經統計發現,觀察組患者D-D二聚體檢測結果陽性率為95.65%,對照組患者D-D二聚體檢測結果陽性率為16.67%。觀察組患者D-D二聚體檢測結果陽性率較對照組患者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研究中發現,在血栓形成的過程中,纖維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將纖維蛋白A肽、B肽分解,轉變成纖維蛋白的單體,諸多纖維蛋白單體相互凝集,最終形成纖維蛋白聚合體,這種聚合體的穩定性不牢固,需要在Ⅻa作用下,將纖維蛋白交聯網狀結構,最終形成穩定的聚合體,其會將各種血細胞網羅到一起,形成血栓[4]。在血栓形成的過程中,體內纖溶系統被激活,纖維蛋白聚合體在纖溶酶的作用下,會分解成諸多降解產物,在這其中,因γ鏈的交聯作用,便可以形成包含γ鏈相連的兩個D片段,也就是形成了D-D二聚體碎片[5-6]。
臨床研究證實,深靜脈血栓為肺栓塞的主要危險因素。曾有調查顯示,約有51%~71%的肺栓塞血栓栓子均源自于深靜脈血栓。深靜脈血的發現,不可直接將其確診為肺栓塞,但是其可以為肺栓塞的診斷提供可靠的參考[7]。文獻[8]報道顯示,經靜脈造影、超聲多普勒血管檢查、肢體阻抗容積圖等檢查手段,對于深靜脈血栓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期有學者指出,血漿D-D二聚體含量檢測,同樣可以作為深靜脈血栓篩查的一種有效手段。曾有學者指出,靜脈造影確診為深靜脈血栓患者,其血漿D-D二聚體水平均發生顯著升高,如果將D-D二聚體檢測結果呈陽性作為深靜脈血栓診斷標準,結果發現,其診斷敏感性高達95%,特異性稍差,為77%。陰性預測值為92%。因此有學者認為,針對高度懷疑深靜脈血栓患者,對其展開D-D二聚體檢測,若是結果正常,則對于排除深靜脈血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9]。
急性肺栓塞為臨床常見疾病,多數情況不具有典型臨床特征,需要經放射性核素肺通氣/灌注、螺旋CT或者是肺動脈造影進行檢查,才可以獲得明確的診斷,然而,以上檢查手段的價格比較昂貴,基層醫院普及困難,致使肺栓塞誤診和漏診率升高。研究顯示,D-D二聚體為最有希望成為對急性肺栓塞進行篩查的一種手段。目前,多以D-D二聚體檢測結果>0.5 mg/L作為陽性標準,對肺栓塞進行篩查[10]。
因D-D二聚體為交聯纖維蛋白的降解的小分子多肽,存在顯著的抗原性,經抗D-D二聚體抗體,可定量對血漿D-D二聚體含量進行檢測。本次研究中,出于對D-D二聚體測定在肺栓塞與深靜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為今后的臨床診斷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的目的,對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患者展開了D-D二聚體測定,并將測定結果與健康對照組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現,觀察組D-D二聚體測定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受試者血氣分析結果比較,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D-D二聚體檢測結果陽性率為95.65%,對照組患者D-D二聚體檢測結果陽性率為16.67%。顯然,觀察組患者D-D二聚體檢測結果陽性率較對照組患者顯著升高。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11]報道結果相似,由此證實,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患者的血漿D-D二聚體水平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升高,對其展開臨床測定,可為早期診斷和治療方案選擇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臨床價值顯著,值得關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矛,趙渝.D-二聚體檢測用于診斷急性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意義[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30(12):1011-1014.
[2]李瑋,王縛鯤,安黎云,等.D-二聚體檢測方法及臨床應用進展[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3,25(5):80-83.
[3]袁麗莉,袁麗艷,鄭俊中,等.D-二聚體與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的關系[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5,22(1):7-9.
[4]李小紅,盧麗為.剖宮產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血清中D-二聚體和BNP檢測的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3):2149-2150.
[5]鄭江,李開南,趙平,等.D-二聚體對老年轉子間骨折內固定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價值[J].重慶醫學,2014,43(6):709-711.
[6]陳丹莉,吐爾遜·沙比爾,張祥,等.D-二聚體在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診治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卒中雜志,2014,9(10):860-863.
[7]歐永強.D-二聚體、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對深靜脈血栓性疾病早期診斷及預后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2290-2291.
[8]周玉環,彭和平,陳愛保,等.血漿D-二聚體的實驗檢測與肺栓塞診斷應用的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2):2325-2326.
[9]陸曉華,程禮敏,李偉,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新認識及實驗診斷進展[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0):1229-1231.
[10]薛守貌.D-二聚體檢測及臨床應用常見問題的探討[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2,23(4):72-74.
[11]沈春燕,沈冶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及C-反應蛋白的檢測及其臨床應用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13(19):2472-2473.
(收稿日期:201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