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華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以及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式的發(fā)展,素質教育逐漸成為創(chuàng)新性教學發(fā)展的關鍵點。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這也使得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備受關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對教學效率的提升難以發(fā)揮有效作用,導致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緩慢甚至處于停滯狀態(tài)。為此,需要優(yōu)化教學設計,采用新型教學方式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就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學效率的具體策略進行分析,為課程教學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支持。
關鍵詞 高中 信息技術 課程 教學效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1.059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quality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key 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which makes it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is difficult to play an effective role,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s slow or even in a state of stagnation. To this end, the need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design, the use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we will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Key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efficiency; strategy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在高中教育體系中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純理論講解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xiàn)代教學要求,為此,需要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模式或者是探究式教學模式來實施教學,不僅能夠有效提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對教學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在制定具體的教學策略之前,首先應該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以便有針對性地選擇具體的教學策略,在較短時間內實現(xiàn)教學目標。
1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現(xiàn)狀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總體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實際課堂教學中往往沒有足夠的課時量,因而主要是通過提升教學效率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從學生方面來看,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很多學生認為信息技術教學只是一門“副科”,不是高考科目,因而他們認為沒必要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投入太多精力。從教師方面來看,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也認為高中生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高考科目的學習上,對于信息技術有簡單的了解即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采用傳統(tǒng)的純理論講解教學法,給學生留出的實踐時間較少,導致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成效難有保證。鑒于這種教學現(xiàn)狀,需要加強學生和教師對信息技術重要性的認識,同時還需要改進教學方法,可以從教學方式的改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強等方面入手,以此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成效。
2 影響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
2.1 教師對課程體系的了解不深入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對課程體系及模塊教學內容缺乏深入的了解,教學中過分依賴教材,按照教材上的具體流程進行教學,不重視革新教學模式和方法,難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材內容的取舍方面,教師往往比較盲目,難以把握教學重點,由于內容較多,學生無法有所側重地掌握知識點,也使得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動力逐漸消失殆盡。此外,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整體把握力度不強,目標不明確時,增加了施教的盲目性,因而信息技術教學效率難有保障。
2.2 信息技術教學中師資力量薄弱
隨著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掌握能力要求不斷增強,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其自身能力要不斷提升,才能夠幫助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方面取得較大的成效。但是就大多數(shù)高中信息技術師資隊伍建設現(xiàn)狀來看,擔任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師大多都是理論知識尚可而實踐技能不足的教師,未達到實際教學要求。此外,高中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很多擔任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教師都兼任學校其他職務,他們沒有較多的精力花費在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教學能力方面,從而使得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受到一定的約束。
2.3 教學活動組織缺乏有效性
就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來看,往往會出現(xiàn)先緊后松的問題,教師的授課時間占據(jù)整個課堂時間的百分之五十,剩余的一半時間都是讓學生自己復習,很多學生將自學時間當作放松時間,利用這段時間上網或者是玩游戲的學生比比皆是,從而造成課堂教學自由散漫,教師對整個課堂失去控制力。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狀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缺乏對教學難度的控制能力,并且在教學中嚴重忽略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即使一些教師認識到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教學的重要性,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但是對教學軟件的管理不充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較少,很多教學設計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中理論性的知識占據(jù)較多篇幅,而缺乏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即使學生掌握較多的理論知識,但是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夠,最終導致教學目標難以有效實現(xiàn)。
2.4 教學設備不能夠滿足信息技術教學的實際要求
大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設備不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一些學校的實驗機房中只購置了少量的計算機,難以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現(xiàn)代教學中更多注重網絡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學校沒有局域網覆蓋,教師和學生之間無法更好地實現(xiàn)交流。有的學校計算機病毒泛濫,導致整個網絡機房處于癱瘓狀態(tài)。外加學校硬件環(huán)境的落后,軟件資源的貧乏,這些都會導致信息技術教學效率低下。
3 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率的策略
3.1優(yōu)化教學設計,增強教學效率
與其他學科相比較,信息技術是發(fā)展比較迅速的學科,信息技術課程內容所涉及到的知識與技術更新比較快??梢?,信息技術教學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要求比較高。為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用一般設計模式的同時,還應該做到自我能力的準確分析,其中一般模式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對學習內容的分析,學習者分析,闡明學習目標,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然后對教學設計成果進行評價。自我能力的分析包括教師對自己掌握的新舊知識進行分析,評價自己掌握的知識能否滿足信息技術教學需求。通過這一系列的分析,教師可以充分地認識到自己對文本信息加工的水平,從而在教學中采取相應的方法,以保障課堂教學效率。
3.2 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
探究式教學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發(fā)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將這種教學方式融入到現(xiàn)代教學中成為值得深思的重點問題。首先,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對于探究式教學的開展是至關重要的,科學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推動探究式教學的發(fā)展。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可以設計新穎的探究式教學主題,組織學生參與探究式教學活動,對教學內容加強整合,然后將有用的信息通過電子報刊或其他形式展示出來,以此構成新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具體教學流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在教師的主導下設計教學情境和教學主題,組織探究式教學活動,活動主體自然是學生,學生需要明確活動任務以及學習目標,然后提出探究性問題,由小組協(xié)作解決,小組在實踐中不斷搜集和整理一些有用的信息,共同完成此次實踐內容,然后向教師展示自己小組的活動成果,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最后由教師對小組活動提出必要的改進建議。
3.3 結合實際狀況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實例,這樣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問題。由于信息技術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通過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更多問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外,結合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喜好,這對問題情境模式的創(chuàng)設有很大的幫助,根據(jù)學生興趣而設置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使全班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當中。例如,在利用PPT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喜歡的明星照片在屏幕上展示,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或者是課堂比賽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課堂上。例如,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到語言的重要性,教師設計了一個用肢體語言表達口頭語言的游戲,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一組派一個學生扮演來中國旅游的外國游客,讓他們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想要吃的食物,然后對比哪一組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獲勝。在此過程中,其他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其中,一起出謀劃策,爭取自己的小組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通過這種游戲能夠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語言的重要性。
4 結束語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提升整體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清楚認識到新課標教學的內涵和目標,對課題加以深入研究,并且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以此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通過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并且在小組活動中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使每一個學生的潛力都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并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 徐鴻雁.分層次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2] 朱光明,湯向東.多起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6.2:46-49.
[3] 曹恒來.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陳述性技術知識的教學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3:36-39.
[4] 崔玲玲.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7:196.
[5] 楊小剛.探究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進行有效教學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6:21.
[6] 錢霞.創(chuàng)設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問題情境的策略[J].信息化建設,2016.6:176-177.
[7] 王靜華.淺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