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冰
【摘 要】本文從文本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等方面探索廣西農村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關鍵詞】農村高中 通用技術 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B-0005-03
通用技術課程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宗旨,以設計學習和操作學習為主要內容,以立足實踐、高度綜合、注重創造、科學與人文融合為主要特征,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通用技術是新課改中新增的一門課程,目前教學資源嚴重不足。文本資源方面,除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教材(蘇教版)和教參(蘇教版)外,目前無其他教學資料;物質資源方面,儀器配備還沒有到位,農村高中更是沒有通用技術實驗室,實驗設施設備匱乏;人力資源方面,專業教師缺乏,專任教師不足,現有通用技術教師多是從其他學科轉行過來,急需充實配備和培訓提高。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涉及的內容廣,技術背景所需要的資源量大,只有盡可能地結合身邊的資源進行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才能提高該課程的教學實效,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教師學科專業水平的提高。因此,怎樣合理開發與有效利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已經成為課程實施中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充分挖掘文本資源,實現有效教學
文本資源是指教科書,以及相關的圖書、報紙、雜志等,記載相關信息的文字課本材料。它指導著課程的開展,為課程的實施開展提供依據和標準。
(一)緊扣文本。不是完全地局限在照搬文本,而是在正確解讀和深刻領會文本的同時,結合周邊的資源,力求開發和利用更多的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教學資源。例如,在“穩固結構的探析”的教學中,筆者播放一段汶川大地震的小視頻,深入分析這一案例。隨后設計教學環節:調查學校(例如秀林書院)及周邊的典型建筑結構→按結構類型進行分類→設計實驗(驗證各種結構類型的受力情況)→總結歸納影響結構穩固的因素→實踐(設計制作):胡蘿卜搭高塔。通過這一系列教學安排,貼近學生生活,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并實現了教學目標。
(二)拓展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其知識、技能覆蓋面有限,尤其是在編者“去粗取精”“去繁求簡”的編寫思想指導下,教材更顯得簡練、精干。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所處的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實際生活環境,對教材進行拓展。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組合、改造和加工,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使學生從生活實踐中受到相應的教育。
廣西是全國最后一批進入新課改的地區,需要向其他地區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但與此同時,我們應該結合當地的資源特點量身定制教學方案,特別是農村地區,應該以文本為依據,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課程教學資源。
二、挖掘物質資源,以生活化為主
物質資源包括學校的通用技術實驗室、周邊社區或兄弟學校的資源、老師動手制作的相關教具、老師收集或發動學生利用易于收集的材料展開設計和制作的資源等。通用技術實驗室的規劃和建立以及周邊社區或兄弟學校資源的利用的實現都尤為困難。這需要我們積極投入實驗室建設的同時,還要創設條件,引導學生展開設計和制作,彌補沒有實驗室或教學資源的不足。物質資源要生活化,項目設計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其他學科知識。
(一)利用身邊素材開發資源。在“設計的一般過程”教學中,以制作宮燈為例,課前讓學生分組進行宮燈的調查和研究,課堂教學時,與學生學習和分析宮燈的設計和制作步驟,然后要求學生設計制作出宮燈模型。這一系列的安排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設計的一般步驟的同時,也感悟到技術就在身邊,技術從生活中來。
(二)結合學校實際開發資源。在“方案的構思”教學中,以橫縣中學正在建設新校區為契機,要求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為新校區的建設設計具體的方案,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在“系統的優化”教學中,讓學生研究探討橫縣中學的作息時間表和各年級的課程表,并進行分享交流,提出優化方案。
(三)利用正在發生的事件開發資源。有時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利用一些正在發生著的事情來展開教學。例如,在講解“結構的穩定性”時,剛好有一位電工師傅拿著“A 型鋁梯”從教室外的走廊經過,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轉移。教師可順勢引導學生觀察“A 型鋁梯”的結構,結合課本內容分析其穩定性的原理。這樣,突然發生的事件就成了難得的教學資源。
(四)利用易于收集的材料展開設計和制作,開發資源。例如,利用收集的水瓶加橡皮膠塞,用學生容易找到的打氣筒制作水火箭;收集易拉罐的拉環,一個個環扣連在一起做成燈罩,加上燈座制作臺燈。
(五)自制教具,開發資源。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缺乏教具,教師大多采用“照本宣科式”教學、“放映式”教學、“多媒體課件”教學、“自習式”教學和“傳統式”注入教學,導致學生難以進入實驗室實踐。有的學校雖然有實驗室,但通用技術實驗室不同于物理和化學實驗室有固定的器材,不同的設計項目需要不同的器材,而且器材無法固定,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再者,實驗室中的部分器材教師不會用或不愿用,例如激光雕刻機、各種類型的鉆床、電焊工具等,而且給學生用的話又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實驗室的使用效率往往不高,大部分的學校甚至沒有通用技術實驗室。針對以上情況,通用技術教師要有自制教具的意識。
自制教具能豐富課程教學資源,可以將生活中能很好服務于課程教學的小制作、小發明搬上講臺。采用實物呈現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欲望。教師可以自己制作教具,也可以自己動手或發動學生收集材料仿制教具或將學生成功的設計發明當作教具,例如在“結構與穩定性”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分組按教材 12 頁的“重心的垂線位置與穩定性示意圖”做出相應的模型,并在課堂中分組進行相應的演示。盡管類似這樣的實踐不是特別規范,但是這一過程中,學生經歷了設計制作,體驗了快樂,同時開發和應用了教學資源,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了學生技術素養。
(六)挖掘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教學資源。每一年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內容和項目種類繁多,展示出來的作品琳瑯滿目,如果能將這些作品融入課程教學中去,將能大大豐富課程教學資源。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宗旨符合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其作品可為課程教學所使用。例如,參加大賽各個項目的作品可用在“技術的性質”教學中,它們具有創新性、目的性、綜合性、兩面性,而且有的作品還申請了專利;全國級科技創新大賽的項目、作品可用在“設計的一般原則”教學中,它們一般都符合設計的7 個原則,個別不符合的項目,可作為反例;項目和作品所闡述的發明背景,可用在“發現問題”教學中;橫縣橫州鎮一中學生做出來的“快速摘茉莉花機”可用在“技術的價值”教學中……除了上述講到的應用,其項目、作品還可以在結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等方面使用,大大豐富課程的教學資源。
三、挖掘人才資源
(一)打造一支高質量的教師團隊。現階段,多數通用技術課程任課教師是從其他學科通過短期培訓轉崗過來,可以讓其發揮原有課程的特點,鼓勵其結合通用技術課程標準開發更多的項目。同時也可以在校內,甚至是縣內、市內組成一個通用技術教師團隊,團結一致,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二)與其他學科教師聯合開展教學與實踐。例如,在臺燈的設計制作中,可以請物理教師引導學生在設計制作臺燈時考慮結構的穩固、結構的連接(電線、開關、插頭等);請美術教師指導學生設計制作造型美觀的臺燈模型;通用技術課程任課教師則引導學生從結構、流程、系統、控制等角度去設計制作。又如,在雞蛋實驗時,可請物理老師指導設計相關的緩沖裝置,與化學教師或生物教師探討如何抽取雞蛋蛋液。
(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由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他們正處于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有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懷疑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盡可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時間指導學生學習設計和制作,也是挖掘人才資源的一方面。例如,在“設計的一般原則”教學中,我們結合“書香校園”系列活動,讓學生設計校園書簽。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意設計興趣,給學生創設了設計情境,并進行認真和多樣的指導,這一過程中,學生展現了很多有創意的作品,為課程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
還可以讓學生自主管理實驗室,讓老師和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和條件去開發更多的教學資源,同時指導學生設計制作更多的作品,供課程教學使用。
(四)對在崗的通用技術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目前,國內高校很少開設有通用技術專業。在廣西,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師多是通過短期培訓轉崗而來的,沒有通用技術課程平臺實踐經驗,這要求必須加大培訓力度,使他們向新型教學模式轉變,不斷地學習,完善與學科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1.可以邀請“課標組”的專家對全體通用技術教師進行培訓,也可以邀請本區、市、縣的通用技術學科成績優秀的教師作教學經驗報告或進行教學優質課展示,以實現全員培訓,增強對課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2.對層次不同的教師進行有針對的培訓。可以先考察他們欠缺的方面,針對他們的欠缺進行相應培訓,考取相關的技術證書。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通用技術素養水平較差的教師,我們的側重點應在課程的基礎,不能有太高的要求,否則他們會失去信心。
3.自我培訓。在哪方面有欠缺,技術素養水平如何,哪種培訓方式最適合,可以用哪個時間段來培訓等,這些都只有自己最了解,因此教師應加強自我培訓。
四、實現資源共享
課程資源缺乏,我們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充實與開發,另一方面要實現資源共享。只有開發與共享兩手齊抓,課程資源建設才能逐步完善。資源的共享有:共享網絡資源和本土教師資源。
(一)共享網絡資源。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網上下載的相關視頻、圖片、課件、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等,讓學生對其有所認識、了解。例如,在“技術試驗及其方法”教學中,筆者播放《神舟七號宇航員太空行走 3D 模擬動畫》《神七宇航員出艙高清模擬動畫》《宇航員失重模擬訓練》等視頻,從而掌握相應的技術試驗方法。
(二)共享本土教師資源。教學的背景、內容、進度、考核、項目設計、技術活動或比賽等,都幾乎一樣,這使得本土教師資源的共享成為可能。形式可以有集體備課、示范性觀摩、創建本土教師 QQ 群和微信群、創建本土教師課程網站等。這樣既可以共享開課成果,又可以了解探討和解決出現的問題與困難,有利于課程的健康開展。
通用技術課程是高中新課改中的一門新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技術知識和技術素養具有重大意義。當前,廣西廣大農村地區高中學校的通用技術課程實施仍在起步摸索階段,教學資源匱乏,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需要廣大通用技術教師不斷努力,積極探索開發和利用課程教學資源的途徑與方法,豐富和完善課程教學資源,努力改善課程教學條件,提高課程教學師資水平,推動課程的順利實施,這樣才能使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不斷步入正軌,走上良性發展之路,真正體現通用技術課程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孫留紅.善于挖掘生活資源_提高通用技術教學效率[J].熱點聚焦,2013(2)
[2]崔德祥.探索通用技術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J].教學園地,2011(2)
[3]丁尚品.挖掘科技創新大賽中的通用技術教學資源[J].技術在線,2013(8)
[4]濮建偉.自制教具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少年素質教育報,2011(12)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