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東
【摘 要】本文比較詳細地闡述課前準備的策略:備學生、備教材、備場地和器材,結合實際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更為有序流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育教學 課前準備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B-0160-02
要想提高 40 分鐘的課堂教學質量,必須要有充分的課前準備,即“必須備好課,才能上好課”,也就是說,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直接決定這一節課的成效。教師要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就既要深刻透徹理解教材內容,又要深入掌握所教班級學生的身心特征、興趣愛好,還要對學校場地、器材進行合理選擇和安排。教師只有抓住了課前的這幾大環節,才能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做到有的放矢,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也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
一、備學生
(一)全面分析學生的起點能力
體育教學過程應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他們現學習階段的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對課堂教學設計、教學過程進行優化,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在課前備學情的環節,就要對學生現階段的起點能力進行具體分析,即要充分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內容。課堂教學要以此為依據,確定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具體來說,就是要了解班集體的學習氛圍、學生的觀察模仿能力、自學能力、性格、興趣、態度等,并在此基礎上弄清楚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哪方面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什么樣難度的知識和技能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的,什么知識是需要在教師指導下才能掌握的,教師如何指導才能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等。
(二)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掌握一項體育技能的快慢跟學生的參與程度成正相關,它是人體本體感覺形成的一種認知。一個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他不可能主動參與學習,在體育課堂上更不會去體驗和感受。要想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參與學習,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積極引導。課前,教師要把自己置于學生的位置上,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進行具體分析,關注學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設計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對一些體型肥胖的學生,在跑跳內容的學習階段他們屬于學困生;在投擲方面,他們就非常突出,此時,教師如能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示范一些技術動作,并加以及時表揚,讓他們也感受到成就感,那么就會極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信心。有些學生對所有的體育項目都缺乏熱情,練習的時候也是裝模作樣地做給老師看,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環節對這些特殊的群體進行全方面了解,找到引導的切入點,讓學生首先喜歡你,然后喜歡你上的課,再慢慢的愛上運動。
二、備教材
(一)關注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突破新知識的重難點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教授的新知識與技能,需要學生反復模仿、改進、鞏固、提高,才能掌握這些運動技能。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部分學生是不愿意去嘗試與體驗新的運動技能的,特別是學困生,他們覺得學習新技能非常吃力。在課前,教師如能剖析所教技術動作跟以前學過的哪些知識點與技術點有相互貫通的地方和不同之處,對新舊技術動作進行比較分析。技術的相同性是學習新板塊內容的基本,兩者的不同點是新技術的重難點。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運動技能基礎,設計出適宜的方法,引導學生,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從而獲取新知識。如,在跳遠教學中,體育教師通過學生已經掌握了的立定跳遠知識,指導學生,從而找出跳遠和立定跳遠之間的聯系和不同點,逐漸導入跳遠技術學習。
(二)找準教材重點,結合學情確定難點
一節體育課上得好不好,要看這一節的重難點有沒有得到解決。相同的一個技術動作,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也會有差異,這要求教師對每一節課重難點的定位一定要準確。確定了教學內容后,教師要吃透教材,理順各技術環節的關系,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抓住新舊知識與技能的銜接點,把學生需要掌握的新技能中與舊技能不同的點當作這節課的重點內容來教,幫助學生掌握要點,也就是說,分析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掌握技術動作關鍵點。然后在課前進行全面分析,圍繞重難點,尋找突破口。如在立定跳遠技術環節中的落地動作,一般來說,有的學生雖然掌握了雙腳落地的技術要領,但沒有掌握好前伸小腿的技術要領。他們從理論上也懂得小腿向前伸展后落地,成績會好很多,可是在實踐練習的過程中很難做得到,因此,如何來完成前伸的這個動作就是這節課的重難點。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找準了教學重點,在確定教學難點,然后一一地進行指導,那么學生就能更快地習得知識,掌握技能。
(三)了解個體差異,合理地選擇方法與手段
我們面對的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一個有梯度的連續活動,以實現體育課的教學目標。如體育尖子生,教師有意識地補充一定量的課外學習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延伸和補充。對體育學困生,適當地調整教學目標,把復雜的技術動作進行分解,逐一地講解和練習,在每一次課上讓他們能體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樂趣,讓他們看到希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如教授跨越式跳高時,針對教學的重難點和要掌握的技術要領,教師適時地進行完整的技術動作示范、分解示范、點撥誘導等。對體育尖子生,可以通過增加橫桿的高度或者要求他們在過桿的時候擺動腿內旋下壓,使臀部迅速移過橫桿等更多的技術要求;針對過桿有恐懼心理的部分學生,在設計第一次課的教學時可告訴學生一個“斑馬與欄桿”的理論,即動物園里的斑馬跳得很高,欄桿很矮,但是斑馬從來沒有想過跨過欄桿逃走,因為在它眼里欄桿是很高很高的。鼓勵同學們要做一匹揚鬢馳騁的駿馬,跨過心中的“欄桿”。比如進行第一次練習時,可用橡皮筋代替跳高橫桿或者降低橫桿的高度,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鼓勵學生大膽地去嘗試與體驗,同時做好運動保護與安全的工作,以減少學生的恐懼心理。
三、備場地和器材
(一)安排和布置好場地和器材
體育場地和器材是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物質保障。教師如能在教學設計時合理設計和布置體育場地、充分利用器材,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不會因為場地和器材的原因出現過多或不合理的停頓及中斷現象,使學生學練活動正常、有序,氛圍活躍。相反地,如果場地安排不合理,器材布置不合理,器材的利用率就不高,緊接著就會出現教學組織中斷,進而影響體育教學。比如要學生進行越過障礙物的跳躍練習時,課前就應該擺好障礙物,定好障礙物的高度、起跳線距離障礙物的距離、障礙物的擺放位置,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以便學生能很快地進行練習。
(二)課前排查場地和器材存在的安全隱患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識,體育課堂中傷害事故一旦發生,后果不堪設想。場地和器材的安全預防,是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體育教師在課前必須考慮的大問題。教師課前就要檢查好體育場地和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比如進行實心球教學時,要考慮到面對面投擲的安全距離,要保證投擲的區域與其他運動項目的活動區域之間有足夠的安全距離。
蘇霍姆林斯基說:“為了一堂好課,需要準備一輩子。”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要想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獲,就必須學會因材施教,未雨綢繆。只有精心備好每一節課,才能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王海明.提高布置與利用場地器材有效性的五點要求[J].中國學校體育,2012(6)
[2]耿培新.體育與健康(初中全一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吳善虎.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有效的課前準備[J].江蘇教育研究,2012(5)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