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梅
[摘要]家政學作為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要遵循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以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為導向,依據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設置,結合現代化的教育方式,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應用型家政學人才。通過對吉林農業大學家政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摸索出“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強調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為家政學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家政學;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教學方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241
1 人才培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服務社會發展為宗旨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如何提升家庭生活質量,對現代化家庭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同時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的轉變,使得家庭事務的社會化開始普及,家庭服務業發展成為目前的重要經濟增長點。目前,我國的家庭服務業從有形的生活服務到提供無形的咨詢指導,已經形成非常龐大的產業鏈,而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促進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基礎和保證。
高等院校中開設家政學專業教育,不僅有助于提高家庭服務業的專業化程度,提高家庭服務的總體水平,滿足社會的需求,而且可以為家庭服務的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建立專業基礎,拓展職業前景,滿足個人的發展需要。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要求把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與合理設置和調整高等學校及學科、產業布局結合起來,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而家庭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人才也是作為急需人才要求加快培養的。因此,研究高等院校如何普及家政教育,如何確立專業培養目標、設置教學內容,明確就業方向,繼而為家庭服務業培養專業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促進家庭服務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繁榮,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 家政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家政學作為一門學科,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服務社會發展作為其自身的價值取向,雖然培養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歷了諸多變革,但是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始終圍繞實用性和應用性的原則展開。20世紀初從西方引入家政學,在眾多女子學院中家政學以“改良中國家庭和社會,促進勞作的精神、創造以社會作前提的觀念”,訓練女性成為新時期家庭管理者,生活科學知識推廣者和教育者、家政產業的領導者。[1]新中國成立之初,高等院校的家政學教育仍以培養兒童教育者、醫院營養知識指導員、家政教育推廣等知識女性為主要的培養目標,女性從過去人們對家政的“賢妻良母”認知開始轉變為新社會的知識分子。經過“文革”時期家政學的中斷,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家政學以其對生活的科學指導再次走入高職高專等院校,從專科到2003年吉林農業大學率先成立本科教育,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家政學面臨蓬勃發展的新機遇。
吉林農業大學的家政學專業從最初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到現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轉變,也契合了現代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發展規律。家政學是以人們家庭生活為主要研究對象,提供人們科學的知識,指導人們用科學的方法來改善家庭生活,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其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時代與社會發展要求,具備系統家政學基本理論和家政教育管理及應用營養學相關專業知識,掌握家政管理與服務、營養調配、家庭教育、家庭理財、家居裝飾、服飾美學等專業技能,從事與提高全民生活質量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家政學人才。作為高等院校中的家政學專業學生,除了要求掌握家政學基本理論知識,更應該具備相應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服務社會、服務民眾,成為家政行業中真正的“應用型人才”。
3 課程體系“平臺+模塊”,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家政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應遵循“特色+應用”的原則,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課程是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基本保證,對學生全面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2]人才培養目標是否能夠得以實現,主要依靠科學的課程體系來完成。由于家政學涉及的研究范圍廣泛,包括生理、心理、倫理、管理、經濟、文化、美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在課程體系設置中容易出現廣而不精的狀況,讓學生感覺學得很雜,但都沒有系統。每個具有家政學專業的高等院校,可以依托自己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教育資源,合理設置家政學人才培養方向,在總體人才培養目標不變的前提下,設置特色專業方向。
如吉林農業大學的家政學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體現“厚基礎、分模塊”的多方向培養。緊隨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大膽創新,進行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結合辦學特色和資源,確立了以“家政教育”“家政管理”和“家庭營養學”“家庭養老護理”為主要專業方向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通過“平臺+模塊”的形式,理順專業模塊化培養與專業方向的關系問題,以“兩個方向,四個模塊”形成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兩個方向是家政管理與家庭健康科學兩個方向,其中,家政管理方向可以開設家政教育與家政職業經理人兩個模塊,家庭健康科學方向可以開展家庭營養應用與家庭老年護理兩個模塊化教學,四個模塊覆蓋在兩個方向中。
課程體系是由多種不同課程,根據特定專業的培養目標與發展邏輯而組織起來的一個系統整體,是大學教育活動的基礎,決定著大學教育活動的質量與水平,也從根本上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3]吉林農業大學家政學專業通過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構建課程體系平臺,力求課程設置多元化、系統化。在專業基礎課程設置中,主要通過《家政學概論》《家政學應用研究方法》等基礎課讓學生對家政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進行掌握,在大二階段圍繞兩個研究方向進行專業核心課程學習,專業核心課程突出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為家庭服務業的管理、運行、培訓等相關方面培養專門人才,其中《家庭服務行業管理》《家庭服務技能與應用》《家庭營養學》《老年護理學》等課程均體現了課程設置的實際應用性,強化人才培養的服務社會功能;大三階段則在專業選修課程中,以模塊的形式進行分類教學,分流培養,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進入大四階段,全面進入學生的生產實踐與畢業實習階段,為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提供鍛煉機會和平臺。endprint
4 教學方式“理論+實踐”,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家政學專業以家庭生活為自己的研究領域,專業的主旨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圍繞家庭生活特色的課程體系,在教學方式上運用“理論+實踐”的途徑,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創新能力培養為關鍵,形成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觀念上倡導適應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強調把教學的重心從怎么“教”轉到怎么“學”上。由于家政學專業是新興專業,沒有成型的教材和教學模式,很多課程的設置既要捍衛家政學自身的理論陣地,同時要借鑒其他成熟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如《家政學應用研究方法》課程,主要結合家政學的研究領域,在人們生活方式、產業發展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社會科學調查和研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家庭營養學》等課程中,運用“理論+實踐”的方式,除了講解營養學的理論知識,側重學生針對家庭成員中的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疾病等方面進行營養配餐,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基礎教育、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互相滲透,注意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們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既能體會學習的樂趣,更懂得家政學專業知識對服務社會和他人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在教學改革中,要求教師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養。在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過程中,側重對實踐教學比重的加大,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方法上除了傳統的講授法之外,提倡師生互動,運用“慕課”“翻轉課堂”等新形式,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多運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5 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
吉林農業大學自2003年第一屆家政學本科招生以來,培養了新中國第一批家政學專業畢業生。專業契合我國家政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要求,依據社會對高級家政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家政管理、家政教育、家庭營養學應用等相關方向的高級家政人才。通過家政學專業目前已經畢業的學生,發現市場需求和專業人數對比缺口很大,日益規范發展的家政產業需要應用型的高級家政人才。因此,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一定要以企業發展的需要為人才培養的出發點,使學生在最大限度上能夠在企業盡快適應職業的發展。專業的發展不能閉門造車,家政學專業要與家政服務企業密切合作,利用學校和企業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展開以家政學專業教學實踐和提升家庭服務品質為主要內容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在相關課程講授和實習指導中,聘請家政行業領軍人物作為特聘講師,為學生進行行業的指導和培訓,這種人才培養方式,可以使企業獲得人才利益和發展源泉,也能夠為高校在促進人才就業、專業招生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
校企合作的聯合培養方式,為家政服務產業輸送大批具備家政學專業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的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通過與高端家政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企事業單位和學生之間搭建橋梁,讓學生參與企業的項目,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實訓環節,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并且增加學生就業機會。從近年來該專業畢業生的情況來看,家政學專業學生的就業呈現多元化、多領域的特點。在家庭服務產業、家政教育等領域,學生都體現較強的能力和素質,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余榮敏.高等院校家政專業培養目標之研究[C].家政服務人才培養發展論壇論文集,2014.
[2]劉獻君.大學課程建設的發展趨勢[J].高等教育研究,2014(2).
[3]林杰,劉國瑞.關于深化中國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幾個問題[J].中國高教研究,20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