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玲
摘 要:《幼兒園規程》中指出:“幼兒園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充分挖掘和利用農村的鄉土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更加充分體驗到身為農家孩子的樂趣,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究欲望和愛家鄉的情感,使孩子們終身受益。
關鍵詞:稻草;創新;想象;樂趣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作為農村的教師,我們應盡力去挖掘大自然所賦予的優勢,充分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來為孩子的發展提供“養料”。讓孩子們走進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成長。我園地處農村,鄉土資源比較豐富,稻草在農村生活中是普通而常見的生活素材,孩子們對它比較熟悉,為了讓孩子們更加親近自然、接近生活,用身邊的物來創造身邊的事,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使每位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運動技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身心也獲得健康和諧發展。
一、讓幼兒在認識過程中體驗稻草的樂趣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農村家庭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家庭,許多孩子雖然生活在農村,但對農作物并不熟悉。這需要教師引導孩子去發現、去探索、去實踐。因此,我們先讓幼兒了解水稻的生長過程:種植、生長、收割。我們來到田間,請了一位農民伯伯給孩子講解了水稻的生長過程,還把原來的種植技術和現在科學種水稻的技術進行了對比,還親自示范了現代的拋秧技術,讓孩子們知道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水稻具有一定的生長周期,因此,我們的活動也是隨著水稻的生長而展開的。在水稻豐收的時候,我們又一次來到田間,觀察農民伯伯的田間勞作,一起參與勞動,如一起幫大人收割、拾稻穗、踩一踩田埂、扎稻草人等。孩子們高興極了。
二、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體驗稻草的樂趣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記得有一次,我讓孩子們和家長共同制作一件玩具帶到幼兒園來,我們班有一個小朋友帶來了一條用稻草扎的“龍”,小朋友們興奮極了,每次戶外活動時都喜歡爭著玩,我想這稻草的魅力也太大了。頓時我的靈感涌上心頭,何不讓這些特有的財富走進幼兒園呢?走進我們班呢?我首先想到了用稻草來編織。我發動家長和孩子一起來編織,沒過多久,他們編制了草墊子、草繩、草圈、草裙、草鞋、草垛子、草球、草席子等。我利用這些家長資源,在戶外區域中設計了“好玩的稻草區”,各種各樣的稻草制品成了孩子們的運動器材,他們玩著與家長共同制作的形狀各異的器材,別提有多高興了。
三、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稻草的樂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讓教學活動取得好效果,激發幼兒對活動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是關鍵,孩子對活動感興趣了,大腦就會很興奮,才會產生強烈的創作欲望和激情。教師利用自制的稻草玩具,設計了戶外游戲活動教案,進行了一系列的戶外游戲的展示活動。在活動中,幼兒對稻草玩具的興趣并不亞于一件高檔的玩具,“玩得真過癮”“我有點害怕”“我像要被炸死了”這些有趣的話語出自孩子的口中。幼兒已完全投入到游戲中,進入了游戲的角色,也在游戲過程中享受著稻草玩具帶給他們的樂趣,也使幼兒在與稻草的有效互動中不斷提高和發展。認為每一種稻草玩具均可派生出很多種玩法,可以讓幼兒自由玩,也可結合多種稻草玩具進行組合玩,教師根據稻草玩具的多種玩法,派生出更多的戶外游戲活動方案。利用稻草制作戶外活動器具,開展戶外游戲活動,不僅發揮了教師的聰明才智,也提高了幼兒的運動能力,增強了幼兒的體質,更使幼兒深深地感受到戶外游戲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四、讓幼兒在創新活動中體驗稻草的樂趣
我們班有個“稻草”的專用櫥柜,我們教師和小朋友每周可以通過區域活動學習“稻草”的作品。在創造中激情。老師抓住這個時機讓幼兒在激情中去創造美,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技能進行創新制作,讓幼兒體驗獨立創造的快樂。這樣不僅展現幼兒現有的操作水平,又給幼兒一定的挑戰性,符合新綱要的原則。于是,孩子們畫的畫、剪的剪、貼的貼,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創新,同伴間互相幫助、團結協作制作出各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玩具,有玩具手槍、坦克、輪船、樹、小汽車等,栩栩如生,同時,孩子們也在創造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隨著幼兒操作探索過程的發展,幼兒積累了各種經驗,獲得了各方面同步發展。
我們充分挖掘和利用了農村的鄉土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更加充分體驗到身為農家孩子的樂趣,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究欲望和愛家鄉的情感,使孩子們終身受益。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與幼兒一起探究、共同成長。事實證明,教師只要引領幼兒多接觸生活,深刻地感知生活,為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提供一個自我表現的廣闊空間,播種“求異”萌芽的肥沃土壤,幼兒便可以通過自己的手指發現自我,展現自我,超越自我。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