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燕
[摘 要]學生應成為課堂的主人,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從而更好地實現學生能力的多方位提高。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探索性的學習可以逐步提高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課堂教學;引導式;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2-050
由于學生的年紀較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充分利用引導式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大多數教師只是片面地關注教學目標,過于看重教學的形式,而忽視了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學生也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互動。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引導式教學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學生的主要特點就是自律能力較差,在面對有一定難度的題目時容易產生逃避心理,沒有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主動地發現問題,識別問題的關鍵點,進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例如,對于“三位數乘一位數”中一個關于末尾數為0的知識點,教師出示題目(如圖1)后對學生進行如下引導:說出從題目中獲得的相關信息,辨別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并提出疑問;先自己動手算一算,再說一說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計算“4×12=,4×100=,4×130=”后說一說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法有什么異同。
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新內容的教學時,可先與舊知進行回顧和對比,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運用已有知識來分析問題,更好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到解題有針對性。
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引導式的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選取有針對性的引導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師需要保證學生學習到的東西是有價值的,不能一味地為了教學而去教學。
例如,教學“可能性大小”的概念時,由于學生對于這種抽象的概念很陌生,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設計“摸球游戲”的小組活動。首先,教師將學生分組,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箱子,里面有不同個數的紅球和白球;學生在本小組的箱子中摸球,每次只能摸出一個球,在摸球前讓學生自己判斷哪種顏色的球摸出來的可能性最大;每個小組安排一人摸球、一人記錄、一人統計;總結本小組成員在摸球游戲中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大小是多少。
由此可見,通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更好的理解可能性大小的概念,實現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首先就需要對其進行引導式的教學,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學“一個數除以分數”時,教師如果直接將一個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告訴學生,再讓學生自己去做題,就顯得非常的枯燥,而且教學效果也不好。教師可以通過下面的題目進行引入。
4÷2÷3= 6÷5÷7= 9÷2÷5=
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之間的除法運算,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發現兩組算式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之后,教師對上面的問題進行說明,利用第二組式子對整數除以分數的概念以及計算方法進行講解,通過引導使整個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更加的豐富。
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之下,學生的學習才更有針對性,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分析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從而逐步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
(責編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