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珂帆
摘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社會和數字化出版正沖擊著青年編輯的認知方式。網絡時代人們的認知方式、生存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對青年編輯的認知、思想和情感等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認知心理學的層面來說,青年編輯的認知結構受到了信息網絡的深化,并且青年編輯的認知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本文就對此進行相關闡述。
關鍵詞:信息網絡;青年編輯;認知
一、認知結構的深化
在網絡時代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編輯出版的主客體正在發生變革,并且不斷深化編輯工作人員的世界觀和認知結構,現代化的編輯意識是每一個當代期刊編輯都要樹立的,需要他們對待網絡有著正確而又科學的看法。近年來,信息網絡和數字化的發展對出版業有著重大的影響,國內外的很多學者也對此頗有關注,在世界矚目的三十六屆期刊大會上,熊曉鴿先生作為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副總裁以及亞洲區總裁,在講話中提到,所有的人都應該為數字化出版做好準備,這其中需要編輯、出版業的同仁以及期刊界共同努力和合作,去適應出版行業的發展趨勢,并推動出版行業積極發展。如今在我國的編輯出版行業中,青年編輯大都是和計算機、互聯網一起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如今他們重要的一種生存方式就是“數字化生存”和“網絡化生存”,信息網絡的特性中包括信息的無限特性、可共享特性、傳遞特性以及可以擴充特性等。互聯網的一些平等、互動、開放及全時等特性也對青年編輯的世界觀、價值觀及對網絡的觀點有著深深的影響。如今他們可以獲取信息的快而有效的渠道有互聯網,他們可以搜索自己想要的資料,查詢需要的文獻,然后互相交流學習,這也成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中一個重要的思維定勢以及重要的認知結構。
二、認知范圍的拓展和認知方式的多樣化
電腦一般被說成是我們人類大腦的延伸,而對人的全身心進行延伸的則是互聯網。互聯網因為它所具有全球性、全時性以及包括海量信息的特點,并且信息可以以光的速度傳播給人類,所以互聯網對人的感官是一個極大的延伸。當今信息網絡有著及其強大的功能,并且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將青年編輯的感官以及認知形式進行放大,這樣不僅拓展了青年編輯的視野,而且促進了青年編輯思維的多樣化發展。我國著名的人工智能專家戴汝為院士也曾指出,從目前計算機對人類智能模擬的程度可以看出,計算機也可以有效地對人的高級思維過程進行模擬。
21世紀的信息網絡技術正在高速發展,出版在未來的發展必將經過數字發展,隨著3G手機的出版,編輯在傳統上的內涵需要加以轉變,編輯工作在未來的發展不僅僅是選題策劃、文稿加工、營銷宣傳等工作,而是一種具有明顯創造性的勞動。在信息網絡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和寫作方式都有所改變,使得編輯主體也發生轉變。在傳統的編輯模式中,出版流程一般是組稿、編稿、印刷及發行再到讀者。有著四位一體的采、編、印和發,還有三位一體的時間、空間及信息。傳統的編輯出版模式必將被新的模式所替代,新模式的主要特點有:第一,將讀者和作者作為編輯出版的中心,二者有著相同的地位,而編者則是后臺工作者;第二,編者為主的“編”將轉變成“導”,知識間不再是線性的聯接,而是網狀的聯接;第三,電子介質媒體將替代傳統的紙介質媒體;第四,自主、個性的編輯模式將替代出版的集中型編輯模式,編者將會更加注重出版方式上的圖文、聲形并茂及對超文本結構的構思。
處于信息網絡時代的青年編輯的閱讀、編輯和感知不再只是通過單一的文字和數據,“感動”世界也不再只是通過簡單的紙介質信息,而是將各類的圖形、動畫、文本及視頻等材料通過直覺、聯想及非線性等“超文本”、“超媒體”等方式鏈接起來,使人們不管何時何地,對世界的感知都是多層次、多形式、多角度的,這就給讀者和編寫之間搭建了一座重要的橋梁。
三、對思維的影響
在人類歷史上,人們對信息的處理和交換的方式有文字、語言、電報和廣播等,在以前,人們互相交流和傳播信息大都使用竹簡、紙張和書籍等媒介。在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無線電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及衛星通信的發展也趨向于成熟,人們交流和傳播信息的媒介和方式有手機、計算機和互聯網等。期刊載體和現在的網絡相同的地方在于,本質的特征表現在新變化的交流和傳播及生存方式等。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革命的環境下,網絡與計算機已經構成了主體思維中合作和共生的部分。這種思維方式中是“人-機共生”,使得編輯檢索、畫圖、裝換、計算、交流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對青年編輯的認知和學習方式以及生活習慣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四、結語
目前,我國期刊出版的主力軍是青年編輯,他們是的成長伴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對信息網絡技術下青年編輯的認知方式進行探討,這是對現代期刊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改革的響應,滿足了數字出版的需求。我國的出版業是否能夠健康和發展與青年編輯的網絡認知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青年編輯高質量的認知會使得我國的出版業更好地發展。[參考文獻]
[1]盧佳華.學術期刊青年編輯的職業規劃[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3).
[2]唐永蘭. 學術期刊青年編輯增強服務能力的實踐與體會[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3).
[3]黃雅意,黃鋒,辛亮.科技學術期刊青年編輯培養對策探討[J].編輯學報,2016(05).
(作者單位:湖南省地質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