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摘要】組織有效的分組合作學習能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分組合作學習有幾大要素:科學的組建合作小組,營造合作的氛圍,進行合作學習評價。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通過組織有效的分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分組合作學習中體驗,讓學生在分組合作學習中發展。
一、科學的組建合作小組
1. 以學生為中心,分組合作討論。小組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每個小組成員的組成既要考慮到他們成績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慮他們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礎。組內成員要有具體的明確分工,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討論前,小組每個成員先獨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再由組長安排,每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然后集體討論,最后再把討論后的意見記錄下來。
2.以主動學習為前提,分組合作練習。新課程的理論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在實踐中課堂教學的性質與任務,以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與角色,這就是:教師必須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最直接的組織者,根據教學活動的系統規劃對教授過程和學習過程進行有計劃的組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自我組織功能的提高和完善。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組織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通過引導和激勵,不斷提高學習活動的自我
組織程度,而不是什么都在學生之上的傳統師者形象,新穎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將教師從傳統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脫出來。
二、營造合作的氛圍
(一)激發合作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因此我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從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如,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通過“去年六一兒童節晚會結束的時候,還剩很多糖果和桔子等沒人吃”這一鋪張浪費的現象,教師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分析得出:買之前沒有了解學生的需要。也就是他們做準備工作之前,沒有對學生進行初步的調查和統計,所以學生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他們并沒有大概的數字,最后造成這種問題的存在。所以我們在去買之前,應對學生進行一個調查和統計。這樣就不會造成大量的浪費現象。由此把枯燥的數學信息變成了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生活與數學的緊密性,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情感溝通與知識的交流。
(二)嘗試合作樂趣
新課程教學注重學生在獨立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共同探究,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合作的樂趣。例如,在小學數學三年級“長方形的面積”時,我只給每個學生在信封里裝8個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讓學生用擺方格的辦法去測量長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3厘米,當學生發現自己的正方形不夠了,怎么辦呢?于是,他們就會自動地合作,一起動手,從而得出長方形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由此學生就會享受成功的喜悅。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只有真正將其落到實處,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選擇適合合作學習的內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那么什么樣的內容適合安排合作學習呢?
1.學生有經驗準備的學習內容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數圖形中的學問》是一個探究規律的學習內容,是要求學生對一個或一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從圖形的特征出發,數出符合特點的圖形數量。我在課堂中是這樣做的:先觀察圖形,然后四人小組討論如何數才能又對又快。因為學生對這個知識有一定的經驗基礎,所以我沒有過多的引導。數出圖形的方法有很多,討論之后,學生一致發現按照一定規律數,可以既對又快地數出來。
2.具有探究性和挑戰性的學習內容數學書中有一些難度比較大的思考題就比較適合合作學習。比如,如果三角形的兩條邊的長分別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條邊的長可能是多少厘米?這個問題就比較適合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已經知道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根據這個知識點,小組討論這道題目中的第三條邊長可能是多少厘米。經討論發現,有些學生提出來是1厘米、2厘米就被否定掉
了。在交流中,學生知道了哪些符合條件,而且還總結出了一個規律,第三邊大于兩邊之差,小于兩邊之和。
3.解決方法和結果開放的學習內容這些內容能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中,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深入研究,得出正確的結論,每個人的知識理念都得到了發展。如,四年級下冊圖形的分類,因為分類的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小組成員分一分,既能讓自己的分類方法得到推廣,又能知道還有其他哪些分類方法。
四、以批判思維為基礎,分組合作評價
無論是在哪個學科的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都是最重要的,決定了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找出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堅持優點,摒棄缺點.同時也需要學生進行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教師不僅要認真聆聽,總結要點和經驗,同時為學生提供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幫助學生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五、分組合作數學教學的策略
教師樹立榜樣,更新觀念。教師對課堂形式的變革要有深刻的認知和感悟,進而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找準自己在課堂中的定位.在新課標的課堂中,教師越來越少地講授知識,越來越多地激勵學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課堂的領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的顧問和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在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走到學生當中,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了解任務的完成情況,對學生的想法和結論做出適當的指引和糾正,及時回答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回答也要積極的回應和鼓勵.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方面可以很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此外,在整個數學知識應用方面,小組合作同樣具有獨特的優勢,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在今后的工作中,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仍然需要不斷探索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新方法、新思路,讓所有的小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能動性,帶動小學生的個性思維模式發展,團結合作完成任務的意識增強,從創新角度看待問題,提高實踐能力等,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水平和質量有著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