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利娜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著名學者朱永新說:“閱讀,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閱讀,讓博學和睿智拯救我們!閱讀,讓歷史和時間記住我們!閱讀,讓吾國之精魂永世傳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讀書對于教師、對于在校學生,意義非同尋常。如果一個人熱愛讀書,就會從書本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尋找生活的榜樣,凈化自己的心靈。可以說,有能力不斷學習的教師和學生就是最有希望和發展前途的教師和學生。
教師是學生的引領者,要做教書人,首先要做讀書人,使自己始終處于不斷的學習之中。初中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更應該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多讀書,多思考。開展師生共讀,提高語文素養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成長的必需。
如何讀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教師引領到位
1、教師進行讀書輔導講座,指導學生如何選擇好書。開學初,利用晨會、班會進行宣傳發動,讓每一位學生認識到參與讀書活動的意義,指導學生有選擇性的讀書,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貴有疑”學生要讀中外名著,經典古詩文,讀一些適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書等。不能只憑自己的喜好,讀些鬼怪故事,武打言情類,讀這類書,既浪費時間又毫無意義。
2、制定出閱讀計劃,列出本學期所讀書目。每周安排1-2節閱讀課,如本學期師生共讀固定書目是《水滸傳》、《霧都孤兒》。教師推薦所讀書目是《文化苦旅》、《智慧背囊》、《讀者》等。開展語文“晨讀活動”,每天早晨朗讀一篇課外文章。周一背經典散文,周二誦美文時文,周三記精品成語,周四讀名人故事,周五賞名家佳作,周末知千古歷史。每周安排的閱讀課由師生共同主持,提前準備好本節要讀的優秀文章篇目,并把文章題目寫在黑板上,教師讀完后,再挑選一些學生推薦的篇目來讀,讀完后,提出問題進行賞析、感悟、反思。如10月份閱讀課所讀文章有《丁香結》、《遲到》、《斑羚飛渡》、《河邊的蘋果》、《忘掉你的齙牙》等,學生推薦文章有《當“心”的孩子》、《開花的心》、《一只空瓶子的溫暖》等。
二、教師傳授方法得當
多年來輔導學生閱讀的經驗告訴我:學生毫無選擇性的讀書,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作為讀書的踐行者,自己讀書時也要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選讀法。如一本書,有些章節是學生不感興趣的,或并不適合學生閱讀,這時便可采用選讀的方法,不必花時間去啃完整本書。
2.精讀法。就是對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精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3.速讀法。如果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需求。速讀時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
讀書時還可以對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分門別類摘記在本子上,必要時,熟讀成誦。如果是自己買的書,可把讀書心得注在書上。
三、創造學生讀書的條件
1.建立圖書角。教師要特別重視班級圖書角的建設和管理。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
2.確保閱讀時間。教師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保障。
3.創造閱讀氛圍。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老師要常開展有關閱讀的活動,表揚班里閱讀出色的同學,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從而形成你追我趕的閱讀氛圍。
4.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放任自流,是不能收到實效的。因此開展多種語文實踐活動如“好書推薦”、“故事會”、“讀書交流會”、“優秀讀書筆記展評”、“歌詠四季詩歌比賽”、“成語接龍比賽”、“對對子比賽”、“手抄報”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四、師生共讀共寫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經常讀書、寫讀書筆記會無形中影響學生。在讀寫的過程中,師生互相交流展示。教師指導學生記錄的內容,如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描寫、生動的對話、好的開頭和結尾、精辟的議論、名言警句、古詩詞名句、歌詞唱段等。
指導記錄的方法。如學生在閱讀時使用教師設計的符號在書上作批注。“·”表示重點詞句,“~”表示優美詞句等;寫提綱筆記。讓學生把讀過的文章寫成內容提要,或是讓學生把讀過的文章理成結構提綱;寫心得筆記,即讀后感。寫時只要抓住原文的要點,寫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通過師生共讀活動,學生了解了許多古今中外優秀文化,誦讀經典,傳承文明,真正做到了腹有詩書氣自華。潛移默化中,一篇篇美文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在不知不覺中,學生作文水平提高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學生讀的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