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芬菲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水平成為一項緊迫任務。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是一項艱巨且神圣的工作,也是教學質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正確引導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步入正軌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內部發展的成敗。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1.承擔責任的主體模糊
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從而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高職院校承擔責任的主體并不明確,相關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不完善,體系建立不協調,這對企業和學校的發展不利[1]。
2.制度體系不完善
由于我國高職院校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需要投入巨大的前期資金和后期資金,學校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依靠政府補貼,但是國家并沒有建立統一的扶持制度和體系。沒有形成合理的機制就不能培養出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化、高素質人才,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缺乏政府的補助,學校難以持續投入后期資金,導致人才銜接不到位。
3.管理方法不到位
高職院校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同時為社會培養更多人才。但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學校的管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課程開發項目比較隨意,缺乏統一的管理機制,沒有形成共同的管理目標。
4.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部分學校教師整體素質不高,仍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導致高職院校發展存在問題,學生的職業能力難以提高。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1.建立應用型思維校企合作理念
校企合作課程開發主要是以培養職業能力人才為主要目標,將培養面向市場的人才為目的。學校要制訂科學、合理的應用人才培養機制,準確定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建立以態度、深度、信心、能力為目標的思維合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增強其競爭力和參與能力;正確把握校企合作課程開發的尺度,進行校企合作課程開發,提高人才的就業能力和需求度,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和積極性,使其能夠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
2.樹立“三個全面”的參與理念
“三個全面”參與理念主要包括企業全員參與、服務社會參與、學生全員參與。企業全員參與主要指長期從事一線生產和市場銷售的人員對學生進行積極指導,健全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制度。服務社會參與,主要是指國家和學校要及時了解市場就業動態,把握市場人才導向從而為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
3.完善高職院校管理制度
學校應完善高職院校管理制度,摒棄傳統落后的學校管理方法和模式,根據專業化、市場能力需求,融合多門學科,建設具有基礎性、發展性和綜合性的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實踐[2]。
4.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轉變落后的思想,積極進行社會市場調研,形成專業化人才培養體系。教師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按照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和素質能力。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確保師資隊伍的高效性。
5.高職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作為一名高職院校學生,應該立足社會,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結合自己的專業優勢與興趣愛好,充分了解自身特長,并且多向社會專業人士學習,從榜樣身上吸取力量,從而對自身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的規劃,最大限度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從而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滿意工作。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教育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它需要國家、學校、企業三方發力,共同努力,實現人才與社會的無縫對接,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謝一風.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J].職教論壇,2007(8).
[2]王厚兵,楊紅琳,唐大超,等.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淺析[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