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珍
【摘要】目的 分析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的改善情況。方法 選取高血壓患者18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參照組,各90例。所有患者都先進行常規的降壓治療,然后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心理護理干預。觀察實驗組和參照組實驗前后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結果 參照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低于實驗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的SAS、SDS評分都下降,且實驗組低于參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在實驗后SF-36量表的評分都升高,而且實驗組顯著高于參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給予心理護理干預,能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同時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因而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老年;高血壓;生活質量;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2..02
當前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高血壓發病率不斷上升。老年人本身血管彈性低,再加上很多基礎疾病的影響,更容易出現心血管事故,所以做好老年人血壓控制對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而言非常重要。另外,相對其他疾病,緊張、環境刺激等會對高血壓患者產生的巨大的影響,使患者血壓波動更加嚴重,所以應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干預,以此改善上述情況,鑒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心理護理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的改善,詳細的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的患者都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患者年齡均>60歲。將其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參照組,各90例。參照組男37例,女53例,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是(66.13±11.15)歲,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是(156.32±9.08)mmHg、(94.68±15.71)mmHg。實驗組男39例,女51例,年齡63~81歲,平均年齡(66.65±11.43)歲,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是(157.61±8.94)mmHg、(94.03±16.02)mmHg。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的性別、平均年齡、血壓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先進行常規的降壓治療,然后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健康教育、控制飲食及用藥指導等。實驗組不僅給予常規護理,還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具體的干預措施:第一,構建良好護患關系。在老年患者入院時,對其進行口頭宣教,同時發放住院手冊以此讓患者熟悉住院環境及治療方案等內容,在患者有疑問時耐心回答問題,隨時保持親切的態度,假如患者的聽力不佳應該給予更多的耐心,必須時配合肢體語言,以此緩解患者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心理,進而感受到醫院良好的治療氛圍[1]。第二,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每周開展一次和高血壓疾病相關的健康宣教活動,活動中為患者介紹高血壓的基礎知識、治療情況、用藥說明及自我監測的方式等,還要讓患者意識到吸煙、酗酒及精神緊張等對疾病的不良影響,激勵患者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每天定時進行查房,還要詢問患者的服藥情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評估,若發現存在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及時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此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第三,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強化和患者家屬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使家屬能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然后適當的給予患者鼓勵和關愛。另外,患者的家屬還可以和醫護人員共同配合為患者舉行文娛活動,結合患者的愛好、文化水平等提供適合的文娛活動的機會,以此幫助患者樹立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從而增強治療信心,提升患者的治療依
從性[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實驗前后的治療依從率、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負性情緒用SAS及SDS進行評價,分數低說明負性情緒輕。用SF-36量表進行生活質量評價分析,分數高說明生活質量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治療依從率對比
參照組中不依從患者15例,治療依從率83.33%(75/90);實驗組中不依從患者4例,治療依從率是95.56%(86/90)。實驗組的治療依從率高于參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負性情緒改善情況對比
所有患者的SAS、SDS評分都下降,且實驗組低于參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對比
所有患者在實驗后SF-36量表的評分都升高,而且實驗組顯著高于參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 論
高血壓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類型,其也屬于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及記憶力減退,容易出現服藥不當的問題,再加上一些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足夠認知,或者因治療費用的影響會出現治療依從性不高的問題。另外,很多老年患者和子女交流的機會比較少,治療中很容易出現負性情緒。所以在老年患者的高血壓疾病護理中應該重點強化對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使患者感受到關心和鼓勵,進而能按照醫囑進行治療,以此改善療效和情緒狀態[3]。本研究中對實驗組進行了心理護理,重點從構建良好護患關系、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及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等方面入手,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并減輕了患者的負性情緒,同時還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相關研究報道結果一致。
參考文獻
[1] 王建華.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05:85-87.
[2] 唐華華.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對改善其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9:13-14.
[3] 邢姝霞.優質護理干預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4,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