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悅



【摘要】農業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料的來源,我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建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但是,另一反面,農業同時又是典型的弱質產業,很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等不可人為控制的外部環境的影響,一旦災害發生,就會嚴重阻礙農業生產的發展,影響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中國還是遭受農業自然災害嚴重的國家之一,所以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狀況。農業保險可以有效地分散風險與降低損失,但是由于我國的農業保險起步晚,缺乏經驗,目前依然存在著覆蓋率低、風險分散機制缺乏,相關法律不完善等問題。本文通過對我國農業保險在實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闡述個人的意見,以此對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農業保險;政策補貼;影響因素
一、引言
農業屬于弱質產業,受非系統性風險的影響較大,當發生災害時,農業保險與我國傳統的支農救濟補償政策相比具有一定的優越性。災害補償的財政資金是國家無償給予給受災農戶的,而受災農戶是不需要為此付出成本的,所以,可以說受災農戶只是被動地接受救濟,主動性不強,減災救助意識不強。保險公司對農業保險市場化的運營模式決定了它需要以向參保農戶收取一定的保費形式,維持自己的運營以及災后的賠償,農戶雖然為此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但是卻可以將自己個體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轉移分散給其他人,降低了自身風險,減少了損失。而且,農業保險還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戶自身的減災救助意識。相比之下,農業保險的補充對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根據中國保監會在2016年7月8日這天發布的“十二五”中國保險業十大改革舉措可知,我國將對農業保險進行進一步的改革,國務院要頒布《農業保險條例》,此項改革措施將會對農業保險的實施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在我國,農業保險在實踐中不斷地改革完善,但是由于農業保險起步晚,在現實中仍然存在覆蓋率低、風險分散渠道不健全、法律缺失等問題,限制了農業的發展,需要亟待解決。
二、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過程及其現狀分析
在我國,迄今為止,農業保險已經走過了67個春秋。1949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建立拉開了我國農業保險的序幕,當時也只是經營少數的保險業務,如農作物、林果、畜牧和農民財產等。之后,隨著我國的國民經濟體制轉入計劃經濟體制,農業保險遭到了停止辦理的冬天。直到,改革開放后的1982年,才重新恢復了試辦的農業保險。但是由于走商業保險的道路,其成本高,收益低,虧損突出的特點,導致其又一次陷入發展困境。針對這一現象,國家開始實行政府組織推動,農民互助共濟,保險公司經辦,結余滾存留地方建立風險基金的改革,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商業化經營的弊端,同時為進一步深化改革與發展奠定了基礎。1996年,我國開始實行保險分業經營,但是由于存在理論上的錯誤,誤把農業保險歸類為一般的財產保險,所以這次體制改革遺憾地錯失了成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的機會。其后,中共中央在2004年后連續發的5個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中表示鼓勵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并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國家對農業保險的政策支持使我國農業保險的市場開始升溫,保險公司也相繼成立。到目前,我國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試點已經相繼展開,但是對如何構建一個完善的農業保險制度體系尚未形成。此外,由于主要采取的政府補貼和商業保險公司市場運作的辦法,在實際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三、我國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的農業保險費用高
由于農業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威脅,自然災害的,具有受災面積大,時間長,破壞性大的特點,會使得農業保險的成本很高,再加上我國農業的發展模式是小規模,分散經營的,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投入的人力,資金,較多,也會使得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我國農民的收入水平相對偏低,對于部分農民來說無法承擔高額的保費。如下表1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近幾年來,我國的農業保險保費是在呈上升趨勢,農保的賠付率雖然也在逐年提高,但并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仍需進一步提高農保賠付率,降低農業保險保費,減輕農民負擔。
(二)部分農民缺乏參保意識
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WTO,成為WTO的成員國?!熬G箱”補貼又稱不可訴補貼,主要包括不具有專項性的補貼、給予基礎研究的援助性補貼,以及用于鼓勵農業研究開發、農民退休等方面的補貼。農業保險是屬于“綠箱”補貼支持的內容之一。像美國,法國等WTO的成員國大都利用“綠箱”政策條款支持本國農業的發展,美國的農業保險已經經過成熟的發展,該國農民的農業保險險種的參保率可以達到90%以上,相比之下,我國部分農民存在參保意識薄弱的問題。從農業發展模式來看,由于每國的國情不同選擇的發展方式也不同,美國是大規模集約化農場,我國是小規模,分散經營的發展模式,歷史上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使我國農民的小農思想根深蒂固,傾向注重短期利益,缺乏對未來不確定風險事件的考慮,即使考慮過風險因素仍然存在僥幸心理。除此之外,一般來說農民接受的教育程度總體普遍偏低,所以知識文化水平不足,有時對于新事物的接受需要有一個過程。另外,保險知識的宣傳力度不夠,再加上自身收入水平低,不愿意花費過多的金錢,所以參保意識低。
(三)存在巨災隱患及其風險轉移分散體系建設緩慢
農業是容易受到巨災侵害的脆弱產業,農戶購買的農業保險會因大面積干旱、暴雨、臺風等巨災造成的系統性風險遠大于普通保險。我們可以通過下列圖表分析我國近年來農作物的受災情況,如表2,圖1所示,分析近幾年我國農作物受災狀況。
從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4年,我國農作物受災面積,農作物絕收面積呈現上升趨勢,x隨Y的增加而增加,并在未來有擴大的趨勢,這說明,自然災害對我國農業的影響不可小覷。然而我國目前又嚴重缺乏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的建設,災害損失完全集中在直接經營農業保險的公司身上,存在風險分散不充分的問題,制約了農業保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