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姝
【摘要】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深入開展,中職學生能接受到更為廣泛、且更為專業的優質教育。現如今,接受中職教育學生數量與日俱增,同時愈來愈多中職畢業生的未來發展問題也顯得更加突出與棘手。如何才能在眾多創業就業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下學生最為關心的話題。本文將對當代大中專畢業生面臨的創業就業形勢、遇到的難題以及解決途徑等內容做出分析,旨在為廣大畢業生提供正確的創業就業指導與參考意見。
【關鍵詞】大中專畢業生 創業就業難題 解決途徑
一、當代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顯示,2015年全國大中專畢業生達到1300萬人,而歷年數據表明,大中專畢業人數創歷史新高已不是新鮮事。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工作任務將更加艱巨。
畢業生就業難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更是新時代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總的來說, 受過高等教育的畢業生具有較高的勞動力資本水平, 理應是勞動力市場上的優勢群體。但隨著我國整體勞動力發展水平的提高, 當代大中專必須具備更全面、更能滿足新經濟發展要求的核心就業能力才可能成功就業。但是,現有教育培訓體系仍比較缺乏必要的就業市場需求導向, 缺乏對學生創業就業行為的深入研究, 因此,高等院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在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結構上與人才市場的需求存在脫節, 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日益突出。
二、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就業難題及產生原因
“創業”與“就業”的抉擇,剛畢業的學生往往會有產生一個矛盾的問題:究竟是要工作還是要創業?對于廣大畢業生來說創業即意味著向社會上其他企業發起競爭,而就業則意味著將在浩浩蕩蕩的人才競爭市場展開角逐。在這看似進退維谷的局面下,不少畢業生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中。
首先討論創業,大中專學生創業一向被列為國家重點課題,不少國家政策鼓勵和扶持大中專畢業生創業,但大多數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
(一)大中專畢業生創業路形單影只
畢業生創業往往是一個或者幾個同學共同經營管理一家公司,依靠彼此之間的默契合作與努力工作將公司維持發展下去,較少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團隊能得到同行業其他競爭對手的幫助與合作。在復雜的行業競爭情況下,大中專畢業生創業顯得勢單力薄,市場的過度擠壓與競爭者的強力競爭都十分容易造成穩定狀況的破壞。有些即使能維持正常運營,也未必從中獲得利益。
(二)眼高手低的創業項目
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存在的另一個重要的通病就是盲目選擇創業項目。部分大中專畢業生創業計劃缺乏對實際及未來情況的規劃,憑著對從事創業行業獲取利益的可觀估計便盲目下手,最終草草收場。也有的盡管對前期規劃與市場預期做了較好的分析,但在項目可行性上卻大打折扣,往往產生眼高手低的情況。
其次是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顯得更為普遍。正是因為大多數學生對復雜的創業模式感到惶恐,他們便會選擇更為直觀的就業模式。但近年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問題便一直是困擾國家和政府的難題。面對龐大的畢業人群,究竟應該怎樣安排崗位、安排多少崗位。從另一方面說,要想獲得良好的職位不能只靠國家,更得靠自己,畢業生不能笑傲職場的原因又何在?
(三)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脫節
據了解,80%的畢業生認為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未來的就職毫無關系。其實,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都是為未來就職做鋪墊的,理論知識都是為實踐打基礎的。正是因為不少學生缺乏對實踐知識的積累,才導致學生在踏入職場時覺得與專業對口的職位少之又少,同時入職門檻卻高之又高。
(四)閱歷少,心氣高。
不少大中專畢業生認為自己的高學歷能帶來競爭上的優勢,因此應當在崗位選擇以及薪資待遇上從優。因此,部分大中專畢業生對自身的就業定位較高,不愿意從基層做起,不接受低薪待遇,通常成為降低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率的兩大殺手锏。此外,大中專畢業生對本專業的一味依賴讓大中專畢業生失去了接觸其他崗位的機會,例如有些管理學學位的大中專畢業生就很難接受從事基礎工作的行業。
(五)就業規劃的盲目性
當代大中專畢業生中,很大部分缺少對自己未來的就職規劃,思想一直停留在校園學習的進程中,導致對自身就業方向的極度缺乏規劃。不少學生到了畢業都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如此盲目如何對自己未來從事事業準備,從而導致就業時的巨大壓力,促使就業不順。
三、創業就業難問題的解決途徑
(一)端正態度,制定規劃
想要提高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就業水平,必須從大中專畢業生本身入手。所有大中專畢業生都必須在校期間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應當十分重視高校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大中專畢業生對創業就業的規劃并非一朝一夕完成,而是要進行日積月累的修改與完善才能實現。學生應當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為日后的就業做準備。而想要創業的學生則應當提前制定創業計劃,了解市場信息,嘗試模擬經營,收集創業信息。
(二)注重實踐,拓寬視野
畢業生必須加強社會實踐。學生必須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社會實踐。在達成課程目標的前提下,制定實踐目標。對每一次完成的實踐經歷進行總結,從而尋求正確的適合自身的就業方向(或者創業方向)。若學校無安排,則需要自身對市場信息始終保持敏感度,一有實踐機會就需要積極出動,只有掌握社會動態,培養職業實踐能力,方能在日后就業競爭中運籌帷幄。
(三)放平心態,開辟新徑
學生在初入社會時一定要放平心態,切不能心高氣傲。凡事從基層做起,不斷積累經驗。勇于嘗試,不局限于本專業,開拓多條就職道路。此外,新時代高校學生應當充分發揮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利用互聯網等現代途徑進行求職申請,增加就職機會。一旦有機會時應當努力工作,體現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
[1]張應軍; 黃誠 淺析湖南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就業現狀及對策 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
[2]大中專畢業生創業環境的結構維度、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蘇益南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