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蓮
教育的本質是教人做人,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學科教學是德育的主載體,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渠道,在學校教學中,通過各科課堂教學進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的、最經常的形式,道德教育應該融合在學科教學之中,融合于課堂教學的每一個基本環節。讓學生在知識的積累過程中,提高認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第二小學近幾年來,提出了“德教一體、文道結合”的小學學科教學思路,以“和愛課堂”為核心開展教學實踐,從觀念轉變、課堂氛圍、教學設計、課堂模式、課堂調控、課堂評價等方面形成了有效策略,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德教一體、文道結合”的小學課堂教學實踐策略
我校努力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途徑、方法,構建小學學科教學“德教一體、文道結合”的課堂實踐策略,啟動了“和愛教育”之旅,涵蓋各學科教學,構建了系統而具有鮮明特色的“和愛教育”思想體系,彰顯“德教一體、文道結合、和愛心行”的德育特色,德育融入各學科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中,達到加強德育、立德育人的目的。
1. 轉變觀念,培訓先導
學科教師不充分認識到“德教一體、文道結合”這一至關重要的教育教學觀,必將在所執教學科閉門造車、妄自尊大,以教師自我為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而無視學生完整發展的需求,這種根本上錯誤的教育觀必將在客觀上使自己的學科教學陷于被動狀態,難以真正以自身人格魅力感動、進而塑造學生的心靈,而使學生自然而然成為了學習機器。
因此,我們對教師開展這一方面的培訓,讓學科教師充分認識到:第一,學科教學是各種知識傳授和學生各種思維的訓練提升過程,而這僅僅是學生成長過程所需要的一部分,核心部分是如何成長為一名身心健康、心地善良、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情感與理想的貫穿,學生就不會是完整的人;第二,讓學科教師充分認識到德育是學科教學的主要支撐,注重提升自身的精神品味,并逐步完善自己教育教學理念,再回到提升施教技能的基本操作面,讓自己具備通過學科教學進行德育的能力,最終使德育和學科教學水乳交融、融為一體。
2. 構建“德教一體、文道結合”的“和愛課堂”教學模式
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是知、情、意、行的統一發展過程。學科教學加強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還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去完成。教學中思想教育因素的發掘,學生正確思想觀點的形成,思想覺悟的提高無一不是教師教育指導的結果。
經過多年的研究實踐,借鑒裴斯泰洛齊的愛心教育理論,我們構建了“和愛課堂”,課堂中德育融入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實現學生品德與學習的和諧發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創新構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自主和諧,培能增效”的“和愛”課堂教學模式。“和愛”在教學環節中得到很好的體現。
預(自學與質疑):立足城鄉結合部的家長難以對孩子進行輔導的實際情況,老師適度布置預習任務,為家長減負,注意家校的和諧。
導(引入與示標):師生之間和諧互動,以親切和藹的教態和富有情況的語言進行愛心導學,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合作與探究):生生之間和諧互動,互愛互助,師徒結對、小組共學,重點幫助學困生。
展(展示與點撥):把更多的關愛與機會給學困生、中等生。既是補差,又是培優,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
測(檢測與反饋):及時反饋,及時補教,當堂完成,人人過關,少留作業,為學生、家長減負。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細致安排,巧妙結合學科教學環節的實施來實施德育,掌握德育基本方法,比較全面領會本學科教學,“傳道”于“授業”之中,達到寓德于教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3. 深入挖掘各學科教材中思想教育內容,形成各學科與德育和諧融合的教學方法
學科教學內容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要把德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就要根據學科實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設計出恰當的思想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案,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各科教師通過學習和研究,找準各學科實施德育的著力點,并能創造性地加以聯系,形成德與教互相統一的教學設計,使課堂中成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依托各門學科的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等具體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建立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感認知體系,德育如春風化雨般隱含于各門學科課堂教學當中。
二、“德教一體、文道結合”的小學課堂教學實踐成效
通過幾年的研究實踐,我校課堂教學中“德教一體、文道結合”得到了充分體現,取得了明顯效果。
第一,絕大部分教師在實踐中正確認識到德育與學科教學的相互關系與作用,形成學科教學“德教一體、文道結合”的基本共識,改變了我校學科教學中重知識教學輕德性培養的局面,突出課堂是德育的主陣地,學科教學中德育不只是處于被滲透的地位,而是主體地位,與知識傳授同等重要、同步進行。
第二,形成了學科教學“德教一體、文道結合”的課堂實踐策略,形成“和愛課堂”的模式、教學設計和評價體系,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個人心理品質(表現在勇敢、自信、競爭意識、投入性、熱愛學習理念等),從而真正達到基礎知識、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使基礎知識、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得到真正的統一,使學科德育科學化、常規化、系列化,提高了德育工作實效。
第三,學生的知、情、意、行得到統一發展,學習成績與道德行為習慣得到同步發展。在我校學生問卷中,覺得自己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為89%,覺得課堂上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學生為98%,在課堂上感受到老師愛自己的學生為96%,喜歡和愛課堂的學生為100%,覺得課堂上同學互助合作學習有幫助的學生為100%,覺得本班同學合作學習氛圍很好的學生為99%,覺在課堂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學生為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