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葉
摘 要:當前我國正在深層次實施基礎教育創新改革,希望一改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諸多弊病,實現在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策略的擴展實施。以高中生物學科教學為例,探討了它的有效教學策略,并加以例證。
關鍵詞: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新課程背景
一、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解讀——“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
當前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策略有:問題情境創設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探究性教學法、聯系生活教學法以及開拓性實驗教學法等等。本文簡單解讀了其中的“探究性學習”教學策略與聯系生活教學策略。
“探究性學習”教學策略主要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各種探究方式來獲取新知,掌握學科中各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并為學生制定一系列的教學及實施計劃,為學生獲得結論并實現進一步的表達交流。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課程中就引入了這種“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展開一系列的獨立思考過程,讓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術探討當中來,最終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舉例來說,在高中浙科版生物教材必修一4.3《細胞的分化和癌變》一課中,教師就首先向學生講解了癌癥與人們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它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而在此之后所展開的教學設計流程如下:
(一)分組探究性學習
在該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進行分組,以便于他們深入進行探究性學習,并分組匯報。為此,師生要共同完成資料收集與整理工作,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來提煉對教學理論內容的相關想法,并在小組討論后進行匯總報告。
(二)小組匯報教學
小組匯報教學在合作探究環節之后,教師要求每組學生都派出代表進行報告。而且教師針對每一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所提出的問題內容也應該做到循序漸進。例如,第一小組的問題即“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化學物理及生物致癌因子有哪些?它們都會引發哪些類型的癌癥疾病?”此時學生就會分別列舉出在物理、化學、生活中所存在的化學致癌因子;面向第二小組學生所提出的討論問題為“有哪些途徑可以預防癌癥?預防癌癥和我們的健康生活方式有關嗎?”學生根據自己在生活、在網絡中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回答,例如,有些學生就認為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能夠防癌,在平時少吃油炸煙熏食品、肥肉脂肪,多吃水果蔬菜及谷物等等。也有些學生回答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也能防癌。而教師則要給出更多更加有科學性的知識補充,例如,盡量少接觸那些含有甲醛、輻射的物理及化學物品也能夠減少致癌因子對自身的侵擾,遠離癌癥。以此類推,圍繞細胞癌變的科學問題教師都可以分配給不同小組進行討論,最終得出結果再次進行討論評價。
客觀上講,探究式學習能夠為學生帶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多重優化提升,它迎合了新課程背景下對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基本發展策略方向,值得被進一步研究、開拓和應用。
二、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解讀——聯系生活教學模式
生活化教學能夠讓教師挖掘和捕捉到在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種學科知識,并進行知識豐富與正確引導,讓學生逐漸轉被動學習為主動,在借助探究、合作等學習模式下陶冶情操,愛上高中生物學習過程。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它就主張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要回歸生活、回歸社會,保證課堂始終充滿生命活力,并彰顯生命氣息。在這里,教師要作為主導發揮作用,為學生將生活與課堂學業聯系起來,讓他們學會知識的同時也學會生活,特別是觀察生活中有關生物變化的方方面面,最終實現有效教學。
在高中浙科版生物教材必修一1.3《蛋白質》中,教師就會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安徽阜陽大頭娃娃”這一事件的相關資料與照片,組織學生提問并展開討論。例如,“孩子為什么會變成大頭娃娃,是體內缺乏哪種物質所導致的?”“為什么他的體內會缺乏這種物質?”“這種物質對人體有什么作用?”“我們該如何用所學過的知識鑒定奶粉中是否含有這種物質,如何鑒定它的優劣質量?”等等。奶粉是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食品之一,再配合這一熱點新聞事件,就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通過該事件讓學生了解到事件的嚴重性,食物中蛋白質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促進學生更加熱愛生活與生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介紹我國中科院的相關研究成果,讓學生了解我國正在實施的生命科學研究工作進展,進一步激發他們對于生物學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一定要強調因材施教,教師要合理且充分地結合生物知識內容來實現教學過程優化,靈活運用教材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有效利用生物知識,實現教學過程的有效價值。
參考文獻:
[1]田升.初探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法[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14):93.
[2]謝建中.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J].生物學教學,2006,31(1):15-1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