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軒
摘 要:初中新課程明確指出,在教學中,需要以全體的學生為教學目標,以他們的需求為教學的導向,使得每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都可以有進步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感受到的是平等地對待。因此,分層教學模式是最好的一種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教學質量,使得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圍繞著“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做出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數學;應用
分層教學是一種比較創新的教學模式,同以往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它在教學中更具有針對性,能夠根據不同學生對現有知識掌握的不同情況,做出一個合理的分析,讓每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率都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這體現了我們“因材施教”的特點,能夠保證學生都能夠完成在初中階段數學知識的基礎學習,并使得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有一個更加優秀的發展空間,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學習中成功的喜悅。因此,這是一種在初中教學中必須推行的教學方式,下面結合一定的實際經驗談談對分層教學的具體運用。
一、針對學生差異,進行相關分層
我們知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初中已經不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到數學了,在以往的學習中,我們的學生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在初中課堂中,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以及學習認知水平進行一個合理的分組。將學習成績較好,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的學生分為第一組,將基礎知識一般,但是比較勤奮的學生分為第二組,將學習成績較差,但是學習態度又不端正的學生分成第三個小組。對于各小組之間的成員,我們可以按照1∶2∶1的比例進行劃分,將人數較多的部分劃分給中間的學生。面對這些數據,我們的分組也是比較有彈性的。在實際的教學中,分組的模式是不固定的,我們給不同層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在他們達到了自己的學習目標的時候,可以對我們的分組進行重新的排列。教師可以不定期制定考核項,看看我們的學生在這段時間是否能夠達到對自己的一個較好的發展,若是達到了制定的目標,那么就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面對接下來的學習,并且給我們的學生制訂一個新的學習計劃。另外,對于我們學生的分組,需要進行隱性的分組,在分組的過程中,可能考慮到學生的自尊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需要教師在分組的時候特別注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好意,而不是帶著任何歧視色彩的,以免適得其反,使他們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在這樣一個比較合理的分層教學模式中,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目標進行有條理的學習,在日后的學習中一定會取得一個較大的進步。
二、重視教學目標分層,建立分層授課體系
對于我們的分組,需要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在我們進行了合理的分組之后,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教授不同的知識。對于第一組的學生來說,因為他們的成績是比較好的,我們可以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將層級定得稍微高一些,讓他們做一些比較有拓展性的任務,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開發自己的思維,達到更高層次的學習;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需要我們將基礎的知識與較為靈活的題目組合在一起,使我們的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一個復習的效果,然后通過一些簡單的轉換,使得學生可以在學習的時候更加有效率;而對于我們成績較差但是態度又不端正的學生來說,首先就需要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使他們能夠從根本上接受數學的學習,開始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跟他們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中很多人是因為缺失了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對于這類學生,需要給他們制定一些比較基礎的目標,使他們能夠輕易完成,在達成目標后及時給予鼓勵,慢慢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
三、完善評價體制,進行分層考核
對于我們不同層級的學生來說,教師的評價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差別性和鼓勵性的。教師需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心理,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數學的學習是有溫度的,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帶著自己的問題去思考,使得自己在學習中可以更加全面。對于我們的教師來說,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工作,在學生取得進步的時候需要及時給予鼓勵,而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我們是需要鼓勵與批評同時進行的,使得他們能夠在逐漸認清自己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在考試中,我們也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級設定A、B、C卷,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水平做出相應的考核,使其在自己的層級范圍內得到一個較好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我們的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運用到這樣創新的教學方式,運用到分層的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各得其所,并在一個集體中通過各自的努力達到相應的標準,使自己的學習能夠有一個較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俊明.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7).
[2]顧友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的方法[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