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花
摘 要:在當前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了解并銘記的,有必要將其融入當前的教育事業當中,成為教育內容的一部分。歷史作為一門飽含歷史文化和人文內涵的學科,如果能夠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將豐富歷史學科內容,達到更深遠的教育意義。基于此,著重于探討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課題,首先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必要性,然后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具體的“滲透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歷史學科是我國教育事業體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我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資源,是進行傳統文化傳承和政治教育的重要橋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今的歷史教學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因此,本文將結合現實情況,對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一課題作如下分析。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1.體現歷史學科人文性的必然要求
歷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其文化屬性更為顯著,承擔著文化傳承和價值觀弘揚的重任。通過歷史教學,尤其是高中歷史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歷史觀、歷史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成儒雅、健康、樂觀的性格。這是歷史學科人文性的彰顯,也是歷史學科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當今的時代和社會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所有中華兒女所追求的和諧社會的體現。結合歷史學科的人文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成為高中歷史教學的必然要求。
2.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
根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歷史學科教學目標應當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這三者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精神建設和心理成長,關系到整個社會文明的建設與進步。在當今社會,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中的兩大主要內容,二者同等重要。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屬于政治教育的范疇,通過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系統性的政治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而且還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開展,提高其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方法
1.價值判斷的引導訓練是關鍵內容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當中,豐富的歷史材料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通過對歷史材料的閱讀,能夠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從中獲取價值觀的能力。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就不應該是“灌輸式”教學,而應當采取“引導式”教學,引導學生逐步發現其中隱藏的正確價值觀,并讓學生主動學習和銘記。例如,在對某一個具體的歷史事件進行評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引導學生就其中某一觀點進行思辨,從而在積極熱烈的討論和辯論之中讓學生更為深切地感悟到價值觀的正確與否以及是非判斷的標準,進而逐步塑造和完善學生的價值觀。
在進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辛亥革命的失敗等為學生講解人們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的普遍追求和共同理想,并對其核心價值觀的科學性給予闡述。例如,在講解《20世紀以來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時,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新時期的理論探索”內容,并告知學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國實際與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相結合的產物,是我國社會客觀實踐的基本要求。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進行討論,同時借助媒體等平臺來對其根本特性與實質內涵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豐富的歷史課程內容是滲透教育的重要前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理論知識教學,沒有規范的、對應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規劃,也無法通過練習的方式進行反復記憶。不僅如此,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價值觀教育,還容易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單純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解,會讓學生感覺過于理論化,難以體會到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的指導作用和意義。但是歷史課本蘊涵著相當豐富的課程內容,有利于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因此,本文認為想要達到更好的價值觀教育目的,還需要設法讓學生主動去接受、認識和吸收價值觀的內涵和所包含的精神,由此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宗旨。
例如:在高中歷史課程《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這一專題的教學中,其主要講述的內容是從鴉片戰爭開始,至解放戰爭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圖片、文字、實物、視頻、英雄人物事跡等歷史情境,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和感受百年來中華民族所遭遇和承受的屈辱、苦難,體會近代以來中華兒女為獨立自主、求富自強的抗爭與追尋,使學生充分地意識到構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所經歷的艱難歷程,讓更多的學生體會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來之不易,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愛國主義的意識,而且還能使學生為建設偉大國家而發奮學習。再如,在進行《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這一專題內容教學時,教師在對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歷史事件進行介紹的時候,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向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取向,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在內憂外患的舊中國一大批拋頭顱、灑熱血的仁人志士為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而付出的汗水甚至鮮血,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3.價值觀的滲透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
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來開展實踐活動,把課堂教學內容更好地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借助社會體驗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從中體會和感受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意義。雖然教科書中的一些文本對各個時期最優秀的文章進行了節選,但是由于國際化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差距,會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于人們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如果僅僅依靠教科書中的內容對當今的社會進行解讀,會缺乏一定的現代感、說服力和針對性,往往會與學生的認知需求出現一定的脫節。如果在向學生滲透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時能夠借助實際生活中的案例進行講解,可以更有效地拉近學生與文章年代的距離感,從而讓他們更好地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盡可能地開闊眼界,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盡可能挖掘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敏感事件、主流趨向、典型案例來進行課堂教學,并結合學校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走進農村、街道,深入社會來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在性。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歷史教學內容,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更好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的必然選擇,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大勢所趨,同時也是歷史的必然。但是要想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還需要注重教學方式的選擇、教育環境的營造以及教學計劃的安排。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夠為讀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鄧雷明.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觀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4(3):57.
[2]葉新紅.架構心靈橋梁揚起情感風帆:談談高中歷史新課程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3(3):16-19.
[3]孔梅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高中歷史課的方法與路徑[J].文理導航(上旬),2016(7):5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