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麗
[摘要]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課堂45分鐘內順利掌握教師傳授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讓師生在教與學中獲得快樂,這是每位教師都期望和追求的。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同行給予指點。
[關鍵詞]化學 高效 傳授 實驗 三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095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認識上,甚至有些教師提出統一要求:45分鐘的一節課講授不能超過20分,但知識點的傳授要求不能降低,要堂堂清。這樣一來,一節課能達到新課改規定的三維教學目標統一發展的要求嗎?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嗎?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嗎?以下是我就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談幾點淺見:
一、做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的創造者
以往的教學是一味地往學生頭腦里灌輸知識。這樣的課堂常常是死氣沉沉,沒有活力、沒有激情,更談不上學生自主學習和思維創新。新課改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寬容的、持久性的、容易接納的課堂氣氛,努力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形成持久性的學習興趣。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所謂“精講”,就是配合教材內容,面向全體學生。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為學生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針對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學生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教學過程中,只要合理地安排知識體系,通過精講多練,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從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其次,先講后練的模式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適宜,許多象化學這樣的理科更適于邊講邊練,但老師們也提出了確實要精講精練才能達到高效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學生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教學過程中,只要合理地安排知識體系,通過精講多練,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從而達到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如若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應當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大膽質疑,提出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把所學知識加以內化吸收。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如若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應當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大膽質疑,提出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把所學知識加以內化吸收。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四、重視化學實驗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較強,對做實驗是非常盼望的,對實驗的現象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課堂上要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接觸或親自做實驗,教師要善于將演示實驗轉化成學生實驗,同時在學生實驗之前要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善于捕捉課堂中隨時發生的教學資源,教師加以分析引導,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使實驗失敗并不可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深入,同時保持了一種好奇心。經過長期的實驗教學會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學生思維參與的課堂才是精彩的課堂。同時教師要利用好學校提供的先進的多媒體設備,通過課件、Flash動畫把一些無法完成的實驗或一些較難理解的知識內容形象起來,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五、按照三維目標整合課堂教學
1.從教學設計中設定三維目標的達成途徑和方法。傳統的講授法幾乎只是教師的“單聲筒”,沒有討論,師生的思想難以交流融合,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只能通過機械的、單向的“宣教”,很難實現認同與內化的目的。為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適當增加討論與互動的環節,讓師生在交流中傳遞價值信息,讓學生在思想碰撞中體驗全面教育。例如,教材中“稀有氣體發現史”的內容只安排了講授法,而這部分內容編排在“氧氣體積分數測定”教學環節后,學生的認知目標和技能目標已基本達成,情緒相對低潮,教學效果比較平淡。其實這里蘊含著一個“從第三位小數的差異發現氬氣”的故事,我就充分發掘,并加以利用,對學生進行強化教育,既了解了不同科學探究方法,又有利于培養嚴謹求實、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更有利于發展合作意識。再如,我在備“愛國的制堿專家——侯德榜”教學內容時,摒棄了以往常見照本宣講形式,采用的是“問題引導(你了解侯德榜嗎)——討論交流(為什么侯德榜沒有申請專利)——感悟升華(現代社會還需要學習侯德榜嗎)”的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教學創意能促使學生“情”“思”活動相互融合,使學生在認知的同時,接受相應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因素的感染,達到三維目標的效果。
2.傳授有用的化學。“從生活走入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的確還存在一些不合時宜的現象:有些教師還在機械教授化學知識,比如鐵絲只能在“氧氣”中燃燒,氫氣只能通過燃燒才能變成水等,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在化學變化中只有一種條件在起作用的刻板影響。為了開拓學生的思維,樹立全面的化學反應觀,我給學生觀看了“新制的鐵粉在空氣中自然”的實驗視頻,結合課件講解了在“神舟飛船”上使用的氫氧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收效很好。針對教學中弱化反應的用途和忽視反應熱效應等實際問題,我都做了及時的補充講解和實驗探究。例如,生石灰與水化合放熱,學生印象最深的就是煮雞蛋。再如,分解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我讓學生用手觸摸錐形瓶,感受雙氧水分解是放熱的;列出石灰石廠生產一噸生石灰耗能的數據,學生的親身感受是最有力的教學素材。
總之,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形成與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項長期的、巨大的工程,只要每一位教師都堅持不懈,都努力去實踐,都不斷的去思索,相信我們會形成一種適于學校特色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