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和并購需求不斷增加的環境下,中國并購的發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企業并購與投資銀行具有雙向需要性。文章闡述了中國投資行業并購業務的發展現狀,通過分析其總體規模、投行在并購中的參與度及并購有效性等問題,提出了營造良好并購環境,促進投行系統化發展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投資銀行 企業并購 發展探析
一、概述
中國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需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作為產業發展的企業更需要進行全面的戰略性重組和結構性調整來增強核心競爭力。
企業并購與投資銀行的發展具有雙向需要性。通過企業自身積累的發展較為緩慢,而通過企業并購則可實現快速擴張,具有時間上和效率上的優勢。通過并購,企業可在外部市場獲得優質資本、所需技術、市場份額與準入等各項資源且只需相對較低的成本。并購完成后,通過對資產、業務、機構人員以及文化的整合,企業可進一步強化其主營業務,從而實現產業一體化的協同效應。
作為資本市場核心的投資銀行是企業并購的主導者。并購業務在主觀上是投資銀行發展的重點項目,特別是在投資銀行的傳統業務發展空間變小時,更是并購業務尋求突破發展的重要契機。同時,并購業務在客觀上也需要投資銀行來主導,這是由企業并購的復雜性與高風險性決定的。企業并購的過程十分復雜,需要在市場上物色合適的目標,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做出合理的估值,再實施并購及整合,同時還要進行風險控制。若僅由企業自身來完成是十分困難的,而處于資本市場核心地位的投資銀行,可憑借其在市場信息、財力人力、技術經驗方面的優勢為企業并購的順利完成提供保障。
二、中國投資銀行并購業務的發展現狀
中國投資銀行起步較晚,1979年中國成立第一家信托投資公司,直到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頒布標志著其進入規范發展階段。雖然,近幾年中國投資銀行發展迅速,但總體規模仍然較小,行業也處于初創時期。中國投資銀行的利潤集中于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等傳統業務,在并購方面的貢獻不足,還沒有實現并購業務的有效開拓。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完成了3222起并購交易,其中海外并購134起,披露金額的并購案2558起,交易總金額約2076.98億美元。而投資銀行發展較成熟的美國在2009年的并購市場中就完成了5132起并購業務,交易金額6721.54億美元。中國與美國在投行并購上的發展存在較大差距,并購數量和質量有較高的提升空間,并購的國際化還相對欠缺。
三、中國投資銀行及其并購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投資銀行總體規模較小且傳統業務比重大
2015年,花旗所羅門美邦總資產達到18425.30億美元,而中國發展較好的投資銀行總資產多僅為千億美元甚至不足千億美元。并購市場對公司財力的要求較高,相對較小的總體規模限制了公司并購業務的發展,加之其資金還要用于傳統業務的開展,使得并購業務可運用的資金更加不足。這不僅影響了投行業務結構的設置,還使得投行的傳統業務高度競爭,服務差異化較低,進而影響了投行的業績收入和長足發展。
(二)投資銀行在并購方面的貢獻較低
股權分置改革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全流通”時代的到來為投資銀行并購業務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主線,對市場與政府關系認識上的突破毫無疑問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更強的助力。但中國的資本市場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時期,投資銀行難以達到成熟的資本市場資本運作的內在要求,因此資本市場的不完善導致投資銀行的發展也相對滯后。此外,還存在政府過度參與并購的情況,進而影響了投行在并購業務上發揮主導作用。
(三)并購有效性與專業性有待改善
創新是投資銀行的靈魂,但投行原有的業務和收入結構阻礙了并購業務的發展和業務上的創新,同時中國在金融創新方面的監管較為嚴格,雖是出于金融安全的考慮,但是也確實限制了投資銀行經營模式的創新。
投行之所以應該在并購中起主導作用,主要在于它能降低產權交易的費用和提高并購的有效性。由于中國資本市場和投資銀行業發展的不充分,經驗不足且該行業所需高素質人才的缺口較大。中國投行還沒有充分發揮其在并購中的作用,從而導致了并購的有效性不足、管理不合理,甚至出現規模不經濟的情況。
四、推動投資銀行及企業并購良性發展的建議
(一)營造良好的并購環境
第一,把握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方向,推動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與推動投資銀行業發展相輔相成。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能促進投行并購業務的開展,作為資本市場的核心,投資銀行的發展讓資本市場日漸成熟。優化資本市場為投行參與并購提供更廣闊的平臺。第二,明確政府在并購中的角色,避免過度干預,在并購的監管上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既不能監管得過于嚴格而限制了投行的發展,也不能放松監管致使并購的有效性降低,而應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監管制度。第三,應制定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中國目前涉及并購的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對投資銀行并購業務的適用性不具有廣泛性,對并購的發展存在不利影響。因此,應建立和完善并購法律法規為并購業務的拓展保駕護航。
(二)促進投資銀行系統化發展
第一,通過行業內并購來實現規模的迅速擴張,尤其是在并購市場需求增加的情況下,需要在短時間內優化行業格局。這樣不僅能降低擴張的成本,還能提高行業競爭力,更多地參與到國際化的并購業務中去。第二,持續提高投行的創新能力,創新是投行發展的不竭動力,在產品與服務上的創新是差異化競爭長久發展的動力,積極創新并購業務,通過組織機構上的創新,能夠提高投行的經營效率,實現并購效益最大化。第三,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和人才團隊的建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發揮投行的人才優勢是提高并購業務成功率和有效性的關鍵。第四,建立健全并購風險控制體系,投行業是風險聚集的行業,在并購業務中包含市場風險、制度風險、經營管理風險、收購風險等多重性風險。提高風險控制能力是投行管理的重點,不僅需要外部環境的監管,而且還需要優化內部風控體系。從并購的前期準備到并購的具體實施,再到后期的整合,都要做好嚴格的風險控制及相應的調整和應對措施,把每一個環節的風險降到最低。此外,還要加強風險管理培訓,提高員工的道德素養,強化其行為準則,從而更好地規避操作風險。
(作者單位為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作者簡介:周郭思渝(1993—),男,湖北恩施人,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學專業2014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學。]
參考文獻
[1] 高芃.我國投資銀行參與企業并購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2] 梅界蘋.我國投資銀行并購業務發展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
[3] 肖文秀.淺析我國投資銀行企業并購業務發展現狀[J].金融經濟,2015.
[4] 周立妍.我國投資銀行在企業并購中不足與改進[J].財稅金融,2012.
[5] 林小艷.中國投資銀行資源產業領域并購業務競爭力研究[J].財金之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