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軍
微時代背景下中職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
劉立軍
(秦皇島市衛生學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微時代的到來對中職課堂教學產生了較大影響,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伐,以學生為主體,利用手機網絡、多媒體、微課等教學手段,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為此,本文從結合中職生特點,利用手機網絡;改革學生成績評定方法,提高學生課堂表現的比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師教學藝術性;應用多媒體、微課等網絡教學方式4個方面探析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微時代;中職;課堂教學實效性
當今社會已進入網絡時代,隨著4G網的普及以及手機更新換代的加劇,人們的生活與網絡聯系日益密切,主要表現為人們已跨入微時代。QQ、微信、微博等的普及對中職課堂教學產生了較大影響。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微時代主要是指以微博、微信為主要傳播媒介,以簡短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點的時代。從不同角度、深度理解“微時代”,其含義也不盡相同[1]。中職學校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普遍學業成績差、養成行為差、個性張揚叛逆,在日常學習中表現出:一是混日子,不學無術,由于初中時文化知識基礎差,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教師講解的新知識,開始聽不懂,后來不想聽,最后表現為課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昏昏欲睡、東張西望、發呆等注意力渙散的行為;二是部分學生生性好動,自控能力差,課上交頭接耳、大聲喧嘩,甚至故意頂撞教師,破壞課堂紀律;三是部分學生沉迷于手機網絡,上課不聽課、玩手機游戲、看微電影及電視劇、聽歌、微信聊天等。
目前,學生成績評定方法以考核為核心,依據學生平時表現、期中及期末考試成績(即診斷性評價)進行評定,其中考試成績占比較大[2]。這種評價方法往往過于關注結果,而忽視了學生課堂表現,導致學生課上學習主動性差、課堂參與性不高。微時代的到來,一方面反映了教學方式過于傳統、呆板、缺乏新意等;另一方面使得中職生對課堂教學的專注度有所下降,教師的教學藝術性有待提高。
經過多年研究和探索,筆者認為,應本著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方針,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注重微時代背景下手機對學生的影響,同時結合中職生特點進行積極的課堂教學調整,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2.1 結合中職生特點,利用手機網絡提高課堂參與度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上課玩手機、不專注聽課,讓教師非常頭疼。對此,有的班級采取課前統一將手機上繳,統一保管,剛開始上課玩手機的學生確實少了,但課堂教學實效性卻沒有得到提高,學生始終沒有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筆者認為,應采用“因勢利導、疏而不堵”的辦法,課堂教學中,可結合教學內容,巧妙構思,充分利用手機網絡功能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如講授商品概念時,可通過視頻、圖片或者描述等方式將現實生活中“多種多樣的商品買賣現象”導入課堂,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注意現實生活中商品種類和交換形式的多樣性,從而總結商品的含義。此外,還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手機搜尋商品的含義,積極回答解釋。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給予積極回應,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教學實效性。
2.2 改革學生成績評定方法,提高學生課堂表現的比重
傳統教學中,因為學生知識水平具有限制性,教師一味地講解而忽視學生,致使學生知識水平難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利用手機網絡搶先回答,對回答積極、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予表揚,最后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詳細的講解。此外,還可對學生成績評定方法進行改革,如在課堂教學中,上課回答問題加分,積極主動回答問題加分,上課睡覺扣分,玩手機扣分,根據課堂小組合作參與程度打分,階段性地實施適當獎勵(包括精神獎勵、物質獎勵、虛擬獎勵)。實踐證明,重視過程性評價能夠最大程度地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促進中職生自信心和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2.3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師教學藝術性
課堂教學越來越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特別是在中職課堂教學中,實現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根本措施在于提高教師教學藝術性。因此,在中職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提高教師教學藝術性,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學習[3]。教師要對教材進行藝術性的處理,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使課堂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藝術性的處理,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師要采用符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同時還不能違背一般的教學原則,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營造一種趣味性濃厚的教學氛圍,科學合理地對教學活動中的游戲進行設計,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4 應用多媒體、微課等網絡教學方式
由于網絡的普及,多媒體、微課教學更易于學生接受,特別是在理論教學中遇到比較抽象且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晰的動作技巧時,可結合多媒體教學課件插入圖片、播放微課視頻等,將抽象難懂的重、難點給予呈現,便于學生接受,吸引其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4],對任何一節課進行反思,都會發現一些不足。我們只有不斷反思,探尋解決不足,才能前行。因此,微時代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手機媒體、微課等,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1]周傳波.“微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職業教育,2016 (21):160.
[2]張順生.基于過程性評價的中職課堂實效性探索[J].機械職業教育,2014(10):32.
[3]張文濤.基于實效性的中職課堂教學思考與實踐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136.
[4]包乙晴.中職課堂實效性教學的策略思考[J].職業技術,2016(8):107.
G420
A
1671-1246(2017)05-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