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敏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中職護理專業藥物學基礎的教學設計
——以青霉素為例
劉利敏
(天水市衛生學校,甘肅 天水 741000)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是較為新穎的教學模式,目前在我國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并在各學科領域廣泛應用。本文以青霉素的教學設計為例,探索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中職護理專業藥物學基礎理論教學中的應用,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微課;翻轉課堂;藥物學基礎;教學設計
隨著以可汗學院為代表的國外在線微視頻學習資源的出現與流行,微課用于課堂教學已成為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微課是相對于常規課來說的一種微小課程,用以講授單一知識點或突破某個教學問題,通常以簡短的視頻為授課素材,學生可通過微課進行預習復習,實現自主學習[1]。對于護理專業學生,掌握用藥護理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是培養專業能力的重要內容,而課堂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主陣地[2]。本文以青霉素為例,詳細介紹將微課應用于中職護理專業藥物學基礎的教學設計,以期與同行交流。
1.1 教材分析
青霉素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為臨床常用抗生素。本次內容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材《藥物學基礎》(3版)第十三章“抗微生物藥”第二節“抗生素”,授課學時為1學時。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抗微生物藥概述”,已熟悉抗生素、抗菌譜、耐藥性的基本概念,了解藥物、病原體和機體三者之間的關系及意義。這為本節課學習提供了理論基礎。
1.2 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中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已完成《藥物學基礎》教材前12章內容的學習,有一定專業知識積累,對本課程學習方法有所掌握。但由于中職生理解能力有限,在學習中普遍存有畏難情緒,學習熱情不高,缺乏良好學習習慣,因此學習效率不高。
1.3 教具
教材、微課為主要教具。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微課具有主題突出、內容簡短具體、制作精致、可重復觀看等優點,在闡釋重、難點時更為直觀、生動,受到學生歡迎。
1.4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護士崗位要求,筆者確立了知識、技能、情感3方面的學習目標。知識目標:掌握常用天然青霉素的抗菌譜、適應證、不良反應和用藥護理;能力目標:具有觀察本類藥物療效、監測不良反應能力,能正確進行本類藥物的用藥護理;素質目標:樹立“以患者為中心”護理服務理念,養成良好職業素質。
1.5 教學重點及難點
依據教材后附教學大綱,結合實踐經驗,確立本節課重點為天然青霉素的抗菌譜、適應證、不良反應和用藥護理,難點是抗菌機制、耐藥機制、青霉素過敏反應及用藥護理。
2.1 課前
2.1.1 課前活動環節(1)制作微課視頻。根據本節課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教師課前準備4個微課視頻,每個微課視頻只介紹一個知識點或呈現一個案例[2]。
(2)使用微課視頻。教師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配套練習、評分標準等提前上傳至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課前預習。
(3)組織學生預習。教師按座次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6~7人,利用課堂教學前一天自習時間,通過手機或其他視頻播放設備觀看微課視頻。各組組長監督本組學生完成課前預習及配套練習,并將學習成績提交至網絡學習平臺。學生預習后提出問題,組長收集、整理后于課堂教學開始前交給教師。
2.1.2 微課視頻制作 微課視頻集教師講解、圖片、音樂于一體,以卓越的視聽效果創造了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3]。微課視頻制作主要分3種形式:PPT式微課程、講課式微課程和情景劇式微課程[4]。本課設計的微課視頻以PPT式為主,包括以下內容:(1)青霉素結構及性質。通過展示青霉素結構圖,分析藥物性質,對注解文字添加特效,采用PPT特殊效果以動態形式演示β-內酰胺環在酶的破壞作用下發生斷裂的過程,并配以簡要的旁白,錄制成微課視頻。(2)青霉素的抗菌機制。此部分內容為教學難點,為了突破該難點,采用軟件Swiff point player插入Flash動畫,在自動播放時可動畫演示細菌細胞壁缺損后失去滲透屏障,導致菌體溶脹破裂的過程,再配以教師精心設計的旁白,包含講授、提問以及小結,最后轉換成視頻。動畫演示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從而使學生對青霉素抗菌機制留下直觀、深刻的印象。(3)青霉素抗菌譜、臨床應用。此部分為教學重點,仍采用教師制作的PPT式微課程,主要由表格(列出抗菌譜及對應的臨床應用)、幾種典型的致病菌在顯微鏡下的形態圖、相關疾病癥狀的文字描述及照片組成,設置背景音樂并配以精煉的旁白,設計配套練習題,使學生邊學邊練。(4)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表現及搶救措施。此部分為重點知識且為實現學生素質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采用添加超級鏈接的PPT式微課程,將標題文字與錄制的網絡視頻建立超級鏈接,展示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患者的臨床表現及搶救措施。
2.2 課中
上課地點設在教室,課堂上不再觀看微課視頻,教師簡單回顧微課視頻涉及的理論知識,并將整理好的學生提問列在黑板上,安排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每組派一名學生代表針對1~2個問題進行發言,教師根據回答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根據回答水平給該組計分。教師及時指出并糾正學生發言時出現的問題、錯誤,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困惑之處可詳細、反復講解,與某些仍有困惑的學生課后交流完成解惑。設置拓展練習題,要求學生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以此獲得知識技能的提升。這種課堂顛覆了傳統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通過分析學生配套練習完成情況和課堂答疑、討論情況,收集整理問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課堂上教師進行知識點撥、總結,將課堂時間用于答疑和討論。
2.3 課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后互評,教師根據學生課堂討論情況進行評分,將評分結果公布在網絡學習平臺上,激發學生競爭意識。教師可在網絡學習平臺上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拓展學習資源(如青霉素臨床應用的各種案例、中職對口升學考試題等),讓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后,使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得到提升和進步,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多次重復練習,達到與其他學生相同的掌握程度,實現全體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鞏固。
教學評價是一個過程,貫穿于學習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完善的評價體系不僅能引導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向,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還能使其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4]。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前,學生通過觀看精彩簡練的微課視頻,及時完成相應的配套練習,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完成對知識的自主學習;課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小組討論,并將自主學習時遇到的問題通過協作學習方式解決,對于普遍存疑之處由教師統一講解,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節約了課堂時間。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實現了個性化學習,突出了主體地位,掌握了青霉素的理論知識,達成了學習目標。
[1]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6):26-33.
[2]溫萌,魯興梅,張婭妮,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3):76-78.
[3]于玲.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8):24-26.
[4]金龍德.新課程評價理念摭談[J].吉林教育,2014(33):25-26.
G424.1
B
1671-1246(2017)05-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