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姣,趙 榮,羅建明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醫用化學“配位化合物”微課設計
陳曉姣,趙 榮,羅建明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形式,微課目標明確、內容簡潔,符合學生認知心理。在醫用化學教學中將微課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以醫用化學的重、難點知識“配位化合物”的微課設計與實施為例,探討微課在醫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醫用化學;微課;配位化合物
醫用化學是醫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其內容獨立而抽象,概念較多,理解難度大。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通常講授較多內容,但課堂效果并不理想,而學生對醫用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會直接影響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微課作為一種數字化教學資源,為課堂教學開辟了一條新途徑。教師可利用微課這一全新的教學輔助手段,精簡內容,把相關知識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串聯”,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1]。微課的運用既豐富了教學形式和內容,又可以轉換學生思維。本文以醫用化學的重、難點知識“配位化合物”微課設計為例,探討如何利用微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記憶的信息加工理論認為,只有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得到人腦進一步加工,只有注意到的感覺記憶才能進一步加工成為工作記憶[2]。因此,微課中持續吸引學生注意力是成功的關鍵。微課切入主題必須迅速、新穎。根據醫學專業特色,“配位化合物”的微課導入以煤氣中毒案例展開。先播放某市民煤氣中毒的新聞與圖片,引起學生好奇心,再解釋中毒原因:煤氣中毒時吸入的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素中的亞鐵離子配位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一氧化碳與鐵的配位能力是氧氣的200~300倍,使血紅素喪失攜氧能力,從而造成組織窒息。通過案例引出配位的概念,進而導入新課。采用與主題密切相關又聯系專業的話題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繼續學習。
微課是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快餐”,以學為主導,主題性強,目標明確,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合理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3]。根據職業教育目標,突出醫用化學課程特色?!芭湮换衔铩蔽⒄n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組成及命名。首先,以配位藥物的應用為例。有些具有治療作用的金屬離子因其毒性大、刺激性強、難吸收等缺點而不能直接在臨床上使用,但若把它們變成配位化合物就能降低其毒副作用。如檸檬酸鐵配位化合物可以治療缺鐵性貧血;博來霉素自身并無明顯的親腫瘤性,與鈷離子配合后則活性增強;阿霉素的銅、鐵配位化合物較阿霉素更易被小腸吸收、進入細胞。通過舉例提出問題:什么是配位化合物?引出配位化合物的概念。其中涉及配位鍵的介紹以及醫用化學原子、分子結構的知識點,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應用和拓展,有利于學生融會貫通,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知識體系[4]。
接著,讓學生觀看視頻“配位化合物的發現”,介紹德國人狄斯巴赫想用便宜的原料制造出性能良好的涂料,無意中制成配位化合物普魯士藍的過程。普魯士藍學名亞鐵氰化鐵,寫出其化學結構,設置問題:普魯士藍的結構與常見的化合物有什么不同?引出配位化合物的組成。在微課中合理運用視頻等多媒體資料,使學生從視覺與聽覺兩個方面共同理解,像看微電影一樣感受知識,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強化記憶。
最后,以圖文形式給出抗癌藥物順鉑、維生素B12、葉綠素的化學結構,提出問題:怎樣區分這些配位化合物?引出配位化合物的命名。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可類比學生較熟悉的無機物的命名。同時,編制口訣幫助學生記憶,如用口訣“配體數—配體—合—中心原子(氧化數)—離子”講解配離子的命名,并適當舉例說明[5]。這部分內容較多,可充分利用圖片、表格、動畫等將知識直觀化,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以最有效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教學目標。
在基礎課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常有學生質疑醫用化學課程對其專業學習的作用。受課堂時間的限制,面對面教學只能將化學基礎知識和其在臨床中的應用進行有限的結合,而微課這種學習方式,可對課堂進行深入擴展。“配位化合物”的微課設計可通過大量臨床實例,讓學生深入理解其醫學意義,在后續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將化學基礎知識和醫療活動聯系起來。
例如,新陳代謝過程中必需的酶,多是一個或幾個微量金屬離子與生物高分子結合而成的配位化合物。若失去金屬離子的配位,酶的活性就會下降或喪失。絡氨酸酶中每個酶分子與兩個銅離子配位。當銅缺乏時,絡氨酸酶催化活性降低,影響黑色素形成。這也是缺銅患者黑色素生成不足,出現毛發脫色癥的原因。
配位化合物在臨床上也有廣泛應用。如在金屬中毒治療中用作解毒劑。血鈣過多癥和職業性鉛中毒患者通常要服用依地酸二鈉鈣,該藥物能選擇性地與有毒的金屬形成水溶性配位化合物,經腎排出而解毒。此外,其還可作為抗凝劑保存血液。在血液中加入少量檸檬酸鈉,可與血液中的鈣離子配位,防止血液凝固。臨床檢驗中,利用配位化合物反應生成具有某種特殊顏色的配離子,根據顏色的深淺可進行分析。例如,測定尿液中鉛的含量,常用雙硫腙與鉛離子生成紅色配位化合物,再進行比色分析[6]。
通過與臨床實際緊密聯系,學生的知識體系得以立體化,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同時也有利于培養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感,以適應醫學發展的需要。
由于微課內容凝練,知識點多為短時記憶,適當而簡短的總結與思考,可加深印象,減輕記憶負擔,同時留給學生回味的空間?!芭湮换衔铩蔽⒄n的主要內容講授完后,應輔以適當的習題演練。讓學生觀看演示實驗: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氨水,直至生成深藍色溶液,再分別滴加氫氧化鈉和氯化鋇,觀察現象并解釋。從實驗現象入手,引導學生思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舉一反三。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可提出開放性思考題:配位化合物在臨床上還有哪些重要的應用?分組查閱文獻學習、交流。通過查閱文獻,學生自己探索配位化合物基礎知識與專業的聯系,認識到醫藥工作者學好醫用化學的重要性,提高本課程授課效果[7]。在醫用化學教學過程中,將傳統課堂教學和微課教學相融合,取長補短,豐富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這種符合“90后”學生認知習慣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也將不斷嘗試,充分挖掘學生學習醫用化學等基礎課程的潛能。
[1]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6):24-32.
[2]李玉珍.微課程在高師“化學儀器制圖”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14(24):51-54.
[3]楊智英,陳曉姣.高職高專藥學專業無機化學教學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5(24):260-261.
[4]劉大鵬,李汝英.配位化合物教學研究[J].化學教育,2015,36(14):9-12.
[5]楊明.配位化合物在醫學藥學方面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資訊,2012,4(3):288.
[6]曾琦斐.醫用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3,33(3):341-343.
[7]陳曉姣,楊智英.醫用化學“溶液的滲透壓”微課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7):48-49.
G421
B
1671-1246(2017)03-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