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英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英語在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等社會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能夠熟練地使用英語,“聽懂”是最基礎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英語 聽力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61
聽力訓練是小學英語教學主要內容之一。聽力往往又是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最感困難和薄弱的一項技能,因為學生不象學母語那樣擁有足夠的語言環境。雖然,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學習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接觸地道的英語口語還很有限。因此,我們需要他們熟悉英語口語的形式,學會聽英語,達到英語交際的目的。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能否恰當地采取有效的聽力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指導課堂教學,不但是關系到聽力訓練成敗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英語整體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一、要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在交往中,傾聽是個人素質的體現,是對他人的尊重,懂得傾聽,是與人和諧相處的基本要求。心理學家對人在學習生活和交往活動作過調查,結果顯示: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可見,傾聽對于學習生活是多么重要。英語課堂上要有交流,有合作學習,而且還要有傾聽。在交流中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同時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才能更加熟練的運用句子用于交流。同時傾聽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聽老師的講授,聽同學的見解,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我們不能靠硬性灌輸,應在和諧的氣氛中滲透,通過舉例讓學生了解,讓學生腦中有一種“傾聽是重要的”表象。小學生的特點是好表現自己,他們普遍存在著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不喜歡聽別人說的問題,在課堂上,當學生的行為使教師憤怒,使老師感到傷心時,教師盡可能地真誠和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感情,包括具體地說明自己生氣的行為及其確切的后果,以及后來教師是什么樣的感受。老師可以告訴學生:“上課時你們講話(令人討厭的行為),打亂了我的講課(后果),我感到很痛心(情感)”。如果教師這樣表達的話,師生之間就會有一種親切感,就沒有強制的味道。這樣的課堂就會比較和諧。
二、教師要明確傾聽的要求
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傾聽氛圍良好的課堂傾聽氣氛可以將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前提。加拿大教育專家安尼福來斯特曾說過:“你的教室將很少有完全的寧靜,分享和交流是輕松氣氛的關鍵。新的發現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帶來的強烈的喜悅會引導學生產生急切傾聽下去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如用Stick-fingers再現對話內容;運用音樂渲染氣氛;安排角色表演等,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從而喚起學生聽的興趣,讓他們能專心致志地聽,能聽準、聽清、聽全。
三、要注意激發學生良好的傾聽興趣
課堂上如果教師不設計有興趣的活動環節,只一味的要求學生聽。對于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來說,畢竟是無趣的。所以,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聽的興趣。
(一)精心創設真實的情境,吸引孩子們的“金耳朵”
小學生具有好奇的天性,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很短,你想吸引他們,得抓住時機,還得對他們的胃口。這兩年,我從事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深有體會。那真得聲形并茂,精心設計,否則,就會把自己弄到沒人理睬的尷尬境地。
(二)精心策劃有趣的活動,吸引孩子們的“金耳朵”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三分熱,那么要保持課堂上孩子們的興趣,教師在設計課的時候就要策劃一些有助于學生理解該堂課知識點的活動。這樣學生聽得才會有味。在教新單詞、詞組的時候,我經常會采用傳話游戲(Whispering game),可以給小組傳,同桌傳,男生傳,女生傳。這樣孩子們就會聽認真了,也會樂意上臺表演。如果說不出傳話的內容,那么就要以上臺表演節目作為小小的懲罰!另外也可以設計“你說我聽”的活動。先讓一部分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另一部分學生聽。然后請聽的一方復述,這樣一來,學生的傾聽有了目標,如果老師叫他們上臺展示,他們就會有成就感。在如此持續的循序漸進中學生的聽知能力自然就能得到提高了。
(三)及時欣賞鼓勵,吸引孩子們的“金耳朵”
一個人在愉快、輕松的條件下能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激發學生具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時,少不了孩子最能夠接受的方式:表揚激勵,從而幫助學生排除情緒障礙,全身心投入到“傾聽”中去。在學生發言時,老師也要認真傾聽。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可以通過眼神交會、點頭微笑、豎大拇指,OK的手勢等表示出對孩子傾聽、應答的關注。學生也可以從這些動作傳遞的信息中,得到贊賞和肯定的暗示。這無疑會使學生產生不竭的動力,更加注意傾聽。另外老師面帶微笑的傾聽,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能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發言的興趣。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能引導學生認真傾聽。
四、從基礎入手,訓練辨音,提高聽力
聽力教學應從基礎入手,這一原則不應只是教師心中有數,而應讓學生對此有認識,從而積極配合。雖然小學學生有一定的辨音能力,但部分學生長期形成了音、形、義分離的詞匯學習方法。因此,必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詞匯必須重視其完整性,把好信息儲存關。
很多學生有這種體驗,聽的句子很簡單(看文字材料并無生字),而且聽得很清楚,甚至當時能把句子重復出來,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要過一會兒才能反應過來。這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得歸咎于詞匯學習方法的不當。也許有人認為只記詞的形、義,即僅眼睛看單詞省時省力。事實上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多種感覺器官的參與能加強對大腦的刺激,有利于提高記憶活動的效率。記單詞應手、眼、耳、舌并用;即眼睛看著手里在寫的字,嘴里念出起讀音,心里想著(從意義上理解)該詞所指的事物或概念,并盡可能將概念與一具體事物或行為相聯系,在腦子里顯示出視覺形象。這樣記單詞既快又牢,不僅能保持單詞音、形、義的完整性,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為提高在快速聽音過程中準確理解奠定基礎。
總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會自然生成的,而是經有意識培養形成的。小學生學習英語,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形式。所以,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是靠教師。教師必須十分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注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計劃地、有步驟、嚴格地訓練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