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汛
【內容摘要】微課是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發展相結合的最新成果。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合理地使用微課,可以大大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和固化。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探究微課應用的優點和它給課堂教學帶來的變革,并針對微課在應用中暴露出的弊端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 微課 翻轉課堂 小學數學 思考
近十年,農村學校隨著硬件設施投入力度的加大,教學裝備也日新月異,從最初的“農遠”工程到“校校通”,再到后來的“班班通”,科技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著教育的領地,也不斷催生著教育工作者的新理念。互聯時代,網絡、媒體拓展了教師的視野,也豐富了教師的知識;計算機、智能手機APP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潤澤著前行中的教育事業。微課,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在當今“快餐時代”的微化趨勢下應運而生,正蓬勃發展。
一、微時代,在如歌的歲月里悄然綻放
2009年,微博在中國煥發活力,一時間,微博成為我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新熱點;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微信,到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冊用戶已過2億,“有事兒微我哦”這句話風靡一時,熱度至今仍未衰減;2012年,作為剛剛興起的在線教育形式——微課,也在國內悄然流行,并且成為主流的教學方式之一而發展飛速。
二、微課例,于傳統的課堂中翩然翻轉
數學以其思維的抽象性、理論的嚴謹性、應用的廣泛性而區別于任意一門學科。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活之迷、日月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而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許多學生存在學習習慣不良的現象,加之其思維的發展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許多困難,這種現象尤為凸顯。而合理運用微課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1.微課預習,培養能力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教師必須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制作錄屏軟件或手機,自行設計,以創意取勝,進行生動活潑的切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例如在學習《年、月、日》這一課時,由于本節課概念多,又是屬于規定性的知識,教師針對這一情況,把微課利用到課前預習中去,利用這種全新的方式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與學習的興趣,可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完成前置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微課導入,激發興趣
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動力之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媒體運用單一,枯燥、單調,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乏味感,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使用微課導入新課,其形、聲、光、色并茂,更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種生動的教學情境產生的作用尤為明顯。
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時,我先用微課出示問題:“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并且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高,那么,如何來求三角形的面積呢?讓我們先來觀察兩組三角形。”微課隨后出示兩組三角形,第一組三角形等底不等高,高越長的三角形面積越大;第二組三角形等高不等底,底邊越長的三角形面積越大。通過觀察讓學生思考:“你覺得三角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微課色彩豐富,動感活潑,很快地營造也了濃郁的課堂學習氛圍,效果不言而喻。
三、微思考,在前行的歷程里已然生成
將微課用之于教學,不僅效果好,而且應用范圍廣,自然會受到越來越多師生及家長的青睞。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筆者對微課使用也有著自己的見解。
1.選擇適合的課例制作微課
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做成微課。學科教學中的數學知識編排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有許多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遷移與類比、猜想與驗證、交流與辨析等數學思想來完成,完成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所以沒有必要都做成微課。而對于一些講述性比較強的知識點、知識難點的講解以及幾何形體中方法與過程的演示等用微課出示,效果較好。
2.教師制作的微課要精美、適用
錄制微課前,教師要充分把握教材,全面分析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入手,過程講解要通俗易懂,語言精煉。如果是PPT演示,構圖一定要美觀,這是很多教師當前所存在的一個現實難點。
3.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不容忽視
不能因為微課的作用明顯而無限夸大其“能”,也不能因為線上微課學習的顯著作用而讓學生產生輕課堂教學,重線上學習的思想,畢竟,課堂教學才是教師和學生的主陣地。
時代的飛速發展使得學生的思考方式和行為習慣都與以前大不相同。作為教師,唯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才能適應這個多變的時代。微課在課內外的有效應用可以在很多方面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這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實際運用時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作為身處一線的教師需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課堂管理技巧和掌控方法,作為家長也應該加強監督力度,促使線上學習更具實效性。當然,我們也希望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員能開發出高質量的微課視頻,開發出類似可汗學院的闖關爭章的游戲式練習的軟件系統,推動課改的加速前進。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黃麓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