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紅



摘要:隨著大學聘任越來越多的兼職教師,如何發展兼職教師日益受到關注。在澳大利亞由于大學的企業化運行以及教師的老齡化趨勢等諸多因素,兼職教師的數量也在逐年增長。為促進兼職教師發展,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界從政府、專業協會到大學層面形成整體性的兼職教師發展模式,各所大學也實施了有效的兼職教師發展策略,體現了顯著特點。但由于大學的性質和定位不同,各大學關于兼職教師的發展還存在差異性。在技術應用型大學,兼職教師的培訓項目更多解決的是幫助教師適應教學工作。因此如果過于大量聘任兼職教師,但對教師缺乏足夠支持,這將給大學教學質量帶來一定挑戰。澳大利亞兼職教師發展研究對于我國聘任和發展兼職教師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澳大利亞;兼職教師;發展;特點;思考
如今在高校聘任兼職教師已是全球化的趨勢,在澳大利亞大學這種現象也很普遍。兼職教師在澳大利亞被稱為 “sessional teachers”。這類教師的共同特點是按照教學的課時來支付報酬的教師,通常被聘為助教和講師,簽訂短期合同,但沒有續聘的保障性,體現了澳大利亞大學近幾年來在教師聘任制度方面的一種變化。這些兼職教師一般對于自己的工作嚴重缺乏穩定和安全感。因此如何在教師發展方面關注兼職教師已日益受到關注。[1]
一、澳大利亞大學兼職教師發展概況
(一)兼職教師隊伍增長的背景
1.大學企業化、市場化運作導致聘任大量兼職教師
自20世紀80年代隨著大學教師工資法的確立,澳大利亞各大學就已有聘任兼職教師的現象。當初確立大學教師工資法案,鼓勵聘任兼職教師,主要目的是幫助企業專業人士為學生傳授行業經驗和為在校研究生提供教育教學實習的機會。[2]
但到了90年代隨著高等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受新自由主義理論的影響,大學也越來越企業化運作,聘任兼職教師的需求開始大幅增長。大學形成兩個階層的聘任體系:終身制教師和兼職教師。這也無形中給大學的平等合作文化帶來挑戰。 首先學生人數大幅增長,根據2008年布萊德關于《高等教育審核報告》的目標,未來幾年學生人數還將進一步增長,到2025年在25歲至40歲之間年齡段具有高等教育資格的人數將達到40%,高等教育從大眾化轉向普及化發展。但在學生人數增長的同時,政府的撥款自90年代后就一直在減少。因此為了吸引國內外學生,增加收入,大學開始更加企業化運作,希望通過顯著的科研績效力圖提升國際排名,但另一方面又要維持教學質量,讓在校學生滿意。這一切壓力開始轉向大學教師,各大學更加強調科研產出和對全職教師科研績效的評估。為了讓全職教師有更多時間進行科研,以便有更好的科研績效,隨著學生人數的增長,各大學開始大量聘任兼職教師進行教學。
2.大學教師老齡化導致聘任大量兼職教師以彌補教師缺口
大學教師老齡化趨勢是許多國家面臨的問題,澳大利亞也不例外。20世紀70年代隨著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的擴張,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大學教師的人數也急劇增加,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80年代。但隨著90年代政府財政撥款幅度的減少,全職教師的招聘人數也開始減少。如今這批教師都到了面臨退休的年齡。正如胡果(Hugo)研究所預測的,接下來15年中澳大利亞大學將有一半的教師會退休[3]。八校聯盟的研究認為到2030年澳大利亞大學將有4萬教師的缺口。各大學全職教師的短缺,導致兼職教師數量的大幅增長。有學者統計目前在澳大利亞大學兼職教師承擔了將近一半的教學工作量。有些大學的一年級兼職教師甚至承擔了80%的教學工作量。[4]因此,如果要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如何注重兼職教師的發展,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和給予支持,與全職教師適當融合就顯得非常必要。[5]
(二)兼職教師類型與特點
在澳大利亞大學,兼職教師按照來源,主要可以分為企業人士、退休人士、自由職業者和希望成為大學教師的在讀研究生等。一般來說,一些技術應用型大學更多聘任企業人士,而研究型大學的兼職教師通常是在校研究生。因此關于兩類兼職教師培訓發展的效果和目的也有差異。
兼職教師中95%的比例都處于副講師和講師的職稱級別,其中副講師級別的比例是71%,而講師級別的比例是24%,并且有一半的年齡也超過了40歲。[7]
2011年由澳大利亞研究協會組織的關于澳大利亞大學工作與職業狀況的調研在19所大學展開。羅賓·梅(Robyn May)根據這項調研的結果對澳大利亞大學兼職教師的支持與發展進行了分析,并研究這些支持如何影響教師的工作與職業滿意度。通過調研發現,兼職教師通常女性比較多,也比全職教師更加年輕,在學歷資質上也稍弱。[8]另外這些兼職教師會在幾所不同的大學進行教學。
二、聘任兼職教師帶來的問題
大量聘任兼職教師會在個人層面和組織層面兩個方面帶來相應問題,由此有必要重視兼職教師的發展。[10]
(一)個人層面
個人層面主要包括教師的工作條件、邊緣化和兼職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等。兼職教師因為工作時間的零散性及一些大學組織文化缺乏包容性,他們通常感到被邊緣化。如缺乏安全感,缺乏職業發展的機會,對工作量、報酬和工作條件感到擔心,感到被孤立,缺乏與管理者的溝通等。而在專業發展方面,對于希望能從事大學教學的兼職教師,很難突破兼職的局面,不像全職教師,他們沒有機會參加學術會議,或者有時間和條件從事研究,申請基金等。而這些科研成果又是當今大學職稱晉升和聘任的主要條件。舒特蘭(Sutherland)在維多利亞大學對兼職教師進行了調查,發現很多兼職教師并不合格,也缺乏支持。因此有必要對兼職教師的發展引起重視。[11]
(二)組織層面
在大學組織層面大量聘任兼職教師帶來的問題是給教學質量和學生體驗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尤派克(Umbach)對美國130所大學的調查發現,兼職教師在一些教學方面,如吸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等沒有全職教師優秀。也有學者認為過于依靠兼職教師進行教學,會由于在教學上缺少足夠準備的時間,與學生接觸少,導致學生輟學率更高,畢業率低。[12]另一方面,大量兼職教師的聘任也給全職教師在課程協調和管理上帶來更多的工作量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