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錫珍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經典誦讀,既是對語文教學本質的回歸,也是對傳統語文教學的超越。本文首先說明了小學生經典誦讀的意義,然后詳細闡述了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及效果。
【關鍵詞】經典誦讀;小學語文;誦讀環境;多媒體;教師
一、小學生經典誦讀的意義
(一)誦讀經典可以陶冶性情
經典詩文是古代圣賢思想智慧的結晶,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寶。誦讀經典可以修養身心、啟迪智慧,可以讓人認識美、領略美、欣賞美,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陶冶、熏習人的氣質,讓學生熟頌于口、濡染于心,使“潤物無聲”的經典誦讀成為提升學生品性和修養的有效途徑。
(二)誦讀經典可以了解歷史
經典誦讀可以幫助我們提取豐富的歷史信息,是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三字經》中“嬴秦氏,識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就包含著一定的朝代順序。“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觀照詩人、詞人所生活的環境,了解當時當地的歷史、地理、社會、科學知識,了解他們成長歷程、生命軌跡,從而去感悟超越知識的智慧,感悟宏偉壯觀的民族歷史。
(三)經典誦讀有利于孩子學好語文
誦讀經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記憶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亦可以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小學生誦讀經典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渠道。
如,學生誦讀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蘊涵著豐富的歷史知識;《幼學瓊林》就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笠翁對韻》為聲律啟蒙讀物,同時也包含歷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學知識;《論語》《莊子》更是民族思想的精華。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自然就提高了語文素養,同時,識字多了、積累豐富了,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就可以引經據典,感嘆頓悟,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提高了,再利用更多的時間去誦讀經典,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二、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及效果
(一)經典誦讀要把握適度和適量原則
“經典誦讀”的興起,使學校、教師、家長都在為孩子的經典誦讀學習而努力著,巴不得讓孩子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完,他們不在乎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什么經典知識才是最適合孩子的,孩子學習的內容是否能真正消化。因此,在選擇孩子的經典閱讀作品時,教師要進行周全考慮,要適度、適量地向孩子呈現。
對于年級稍低一點的學生,我們可以為他們選擇淺顯易懂的小詩文、篇幅短小的古文和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如《三字經》《弟子規》等。高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力,并且心志較為成熟時,可以為他們選擇類似《紅樓夢》和《三國演義》這樣需要一定理解力和感悟力的作品。
(二)注意營造濃郁的經典誦讀環境
在經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教導學生以“晨誦”“暮省”的方式進行,并長期不懈地堅持下去,以此來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比如,每天在上課前十五分鐘的大聲朗讀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可以在朗朗書聲中獲得洗禮,這種知性的熏陶勝過強迫識記。另外,每天的“暮省”這個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消化”問題。教師和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制作國學知識卡片,可以個人單獨制作,也可以集體制作,寫上他們感興趣并已經記下來的內容,包括自己的感想和體會,提高他們學習經典的積極性。
(三)采用活潑多樣的誦讀形式
為了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教師采用豐富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誦讀的熱情。
1、教師泛讀
經典詩文的韻律美是學生愛讀的原因之一,教師好的范讀,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心靈的啟迪,美的熏陶。教師深入經典詩文,聲情并茂地范讀,能夠感染學生,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加深對詩文的理解。
2、配樂引讀
古詩文節奏強,韻律和諧,瑯瑯上口。教學中借助音樂調動情感,烘托、渲染詩歌的內容,創造美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為了豐富誦讀課堂,筆者構建了詩歌學習專題網站,在網站上上傳了《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等優美的樂曲,在經典詩文的誦讀中,配以樂曲,別有一番情趣。一曲古箏《浪淘沙》將《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豪邁的情感體現得淋漓盡致,《滿江紅》琵琶聲中岳飛的愛國情懷蕩氣回腸,音樂或抒情或婉轉,深深感染了詩文,感染了誦讀的學生。
(四)運用多媒體,增強趣味性
古詩文有其自身的特點,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練、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現在的時代較遠,寫的人和事都和學生實際相距甚遠,這些都給小學生學習古詩文,體味古詩文的意境帶來了困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結合古詩文的特點,我們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色彩鮮艷的視頻,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提供給學生學習古詩文有關的背景材料,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
在《弟子規》的學習中,筆者為學生播放《弟子規》的動畫片故事, 《孝感動天》舜的故事,《漢武帝親嘗湯藥》等系列故事,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讓學生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學習《游子吟》播放母親深夜挑燈夜織的畫面,慈母情深,深深打動學生。學習是由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再由的思維到實踐的過程。而多媒體在創設古詩文情境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無論是音樂,還是畫面,都能在短時間內高效地創造出與古詩詞內容相符合的直觀、形象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習興趣,融入詩的境界,進入最佳心理狀態。
(五)將經典誦讀融入文體活動
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可以促進經典誦讀活動順利有效地開展。進行誦讀之后,以活動的形式展示出來,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
一是在班級內展示,定期組織經典吟唱、詩文表演、詩文接龍等展演活動;定期開展“誦讀大王” “親子誦讀”、“書香家庭”等評比活動……將家長帶入經典誦讀活動當中,讓他們充當陪伴者、監督者、欣賞者。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得到鍛煉,增強閱讀經典的興趣,提升閱讀鑒賞的水平。
二是在學校活動中展示,利用藝術節、兒童節等契機,將經典誦讀的內容編排成節目進行演出,推動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在展示中得到大幅度提升。
(六)教師要率先垂范,為學生做好表率
教師的示范作用在經典閱讀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想讓學生真正通過學習國學經典達到陶冶情操、提升個人素養的目的,教師必須有相當高的專業知識和文化修養,能夠做到率先垂范。經典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雙方共同來完成的,是師生雙方的相互對話、相互影響。如果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在經典學習上有所收獲,那他自己就應該積極地投入到經典學習中,過硬的專業素養是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最基本保障。
三、結語
綜上,經典誦讀,是打開智慧之門和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更是學生道德養成的指路明燈。經典誦讀的發展需要完整的理論體系,來指導實踐,才能全面推廣到各級學校。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有效實施還需要學校、家長,老師的配合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曉明.經典誦讀:教育價值與文化傳承[J].中小學德育.2016(11)
[2]邵艷紅,高華.經典誦讀的突圍[J].中小學德育.2016(12)
[3]王素娟.基于培育青少年核心價值觀的經典誦讀[J].語文建設.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