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潔,李婕
(桂林市衛生學校,廣西桂林541002)
ESP教學在中職護生醫護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滕潔,李婕
(桂林市衛生學校,廣西桂林541002)
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的四項技能。在這些技能之中,聽力是重中之重,基礎中的基礎。主要分析中職護生醫護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及問題,并通過分析ESP教學在中職醫護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ESP教學在中職醫護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ESP教學;中職護生;醫護英語聽力
聽力是英語學習四大技能的基礎,而教師通常把教學的重心放在語法、詞匯、閱讀的教學上,導致學生不會聽、聽不懂。護理專業領域人才培養的基本原則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強調的是培養學生在護理工作中應用英語進行溝通的基本能力。普通英語教學模式無法做到把專業技能和英語兩者結合在一起,無法滿足護理專業學生在專業上對英語的特殊需求,致使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不一致。基于以上的情況,有必要在醫護英語聽力教學中引進ESP模式以解決學生不會聽、聽不懂的問題以及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不一致的矛盾。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簡稱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它強調開展基于學科內容的語言學習,學生可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掌握一部分專業英語技能[1]。對于如何界定特殊用途英語,Halliday提出:ESP教學指的是和特定的職業或學科有關的英語,依據學習者自身特定的目的和需要而開展的英語教學[2]。ESP的發展經歷了5個不同階段:語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修辭或語篇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目標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技能和策略分析(Skills and Strategies)、以學習為中心(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3]。ESP對于當今英語教學的一個重大貢獻在于它強調了需求分析對于涉及大綱和安排教程所具有的重要意義[4]。
2.1 教師醫護方面的知識有待學習
醫護英語將專業技能和語言結合在一起,具有復合性和交叉性等特點,這就要求承擔醫護英語教學的教師不僅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更要了解護理方面相關的專業知識,成為“雙能型”教師。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大多數中職英語教師都是英語專業畢業的,醫護方面的知識有待學習,這樣的師資現狀與涉外護理專業的發展不相匹配,因此有必要加大醫護“雙能型”教師的培養力度。
2.2 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適合醫護英語聽力教學
現在大多數學校還是采用“教師播放聽力材料—學生聽—對答案”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不清楚學生聽懂了沒有,學生即使沒聽懂也沒和教師反映,只是機械地照搬答案。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沒能達到培養雙語護理人才的要求。ESP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行為中需要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會聽、聽得懂。
2.3 學生英語水平對英語聽力教學的影響
2.3.1 語音、語調對聽力的影響英語學習包括聽、說、讀、寫,其中聽是學生最基礎的技能,同時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聽的過程就是聽者的語言知識、背景知識與輸入信息或聲學符號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人們獲取信息和進行語言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聽力理解的過程是人們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不少學生在最初學習英語時,沒有掌握正確的語音知識,發音也不規范,很多單詞讀不準確,無法識別聽到的內容,就更談不上理解。沒有掌握好語音、語調、單詞發音在句中的變化,如連讀、同化、弱化、不完全爆破等,都有礙于聽力能力的提高[5]。
2.3.2 學生語法、詞匯知識掌握不好學生沒有掌握較多的詞匯,這是造成聽力障礙很大的一個因素。學生詞匯量不多,必然造成對聽力材料的不理解,學生如果遇到很多生詞,而這些生詞又恰好是材料的關鍵詞匯,對答題的影響就更大。即使學生都聽懂了單詞,有時也不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或是一知半解,這是學生語法不過關造成的。因此,在平時的聽力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豐富學生的詞匯量,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法意識。
2.4 教學資料不夠完備
目前專為中職護生編寫的英語教材只有外研社版的《涉外護理英語》《醫護英語》兩本可供使用,選擇性較小。教師在選擇聽力材料的時候,要把重點放在與專業相聯系的語言練習上,所選材料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所選的材料太難,學生聽不懂,也就不愿意去聽;所選的材料太容易,對學生沒有挑戰性,他們也就不想去聽,同樣達不到效果。
3.1 ESP教學符合雙語護理人才培養模式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英語的學習也變得更為重要。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需要復合型人才,單純的英語學習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所以現在的英語學習不同于以往,而是與特定的專業結合起來。在醫學護理領域,由于涉外護理英語專業的發展,“語言+技能”這類復合型人才供不應求。在護理專業引入英語口語ESP模式,符合雙語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
3.2 ESP教學符合中職護生醫護英語聽力教學的實際
無論身處海外,或在國內的涉外醫院工作,若因語言的隔閡,而無法讓外國病患感受到關心及溫馨服務,總是一大遺憾[6]。醫護英語聽力教學應以ESP教學為指導,與學生未來職業相掛鉤,為中職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打好堅實的基礎。
4.1 教師加強醫護知識的學習
中職院校可以對現有的英語教師隊伍進行ESP培訓,在院校內實現資源共享,根據英語教師所教授課程安排他們去聽課,充實英語教師的專業知識;安排英語教師到相關涉外醫院強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為英語教師積極地創造外出進修的條件,彌補自己護理知識的不足。
4.2 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英語教師在進行ESP教學時應考慮到中職護生的英語水平,結合他們今后職業發展的需求,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學會聽、能聽懂。
4.2.1 精聽與泛聽相結合在聽力訓練時,要力求做到精聽與泛聽相結合,課上精聽,課下泛聽,精聽抓“質”,泛聽抓“量”。在聽力訓練前,教師可先向學生介紹所要聽的材料的背景,列出聽力材料中的生詞及涉及的語法知識,在聽之前給學生大概講解。除此之外,教師應培養學生聽的技巧,如學會聽關鍵詞等。
4.2.2 采用任務型教學法ESP英語教師可以用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將每一次課的教學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的學習任務,使學生通過具體任務的完成來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
4.3 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中職護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低,這必將影響ESP教學的效果,所以提高中職護生的英語水平是提高ESP教學效果的一大途徑。學生的語音語調、詞匯量、語法掌握程度等影響著聽力教學的效果,所以教師要采取措施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督促學生記單詞。聽力學習本就枯燥,如果學生對此不感興趣就更不想去聽,所以與其一味地坐在教室聽錄音,還不如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到合作的涉外醫院去參觀實習,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聽,提高聽力水平。
4.4 編寫適合ESP英語聽力教學的材料
目前可供中職護生英語學習的教材寥寥無幾,沒有專門的聽力教材,這與聽力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不相匹配,所以應該編寫適合ESP英語聽力教學的教材。
鑒于聽力教學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本研究通過揭示中職護生醫護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ESP理論指導下的醫護英語聽力教學策略,希望可以促進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專業技能+語言能力”的培養,從而為社會提供合格的復合型護理人才。
[1]丁雙紅,張學輝.理工科專業英語教學特點及改革意見[J].理工高教研究,2004(2):114-115.
[2]HallidayM,StrevensP.The Linguistic Sciences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Longman,1964.
[3]Hutchinsont.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Johns,Dudley.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International in scope,specific in purpose[J].TESOLQuarterly,1991(2):16-18.
[5]孫青.高中英語聽說課情境教學策略應用[J].英語廣場,2014(12):144-145.
[6]Jimmy Lin.涉外護理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G420
B
1671-1246(2017)18-0028-02
桂林市教學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立項課題“ESP在中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2015B-14)